正文 自然環境(1)(1 / 3)

自然令我們感懷萬千。月寄愁心,風傳情思,一草一木皆關情。春有芳華,夏有絢爛,秋有沉靜,冬有素潔,四時景語,如詩如歌。自然廣博而深邃,日月山川,無所不納;雲蒸霞蔚,探索不盡……

寫作自然這個主題,你可以抒發感悟:寄情於物,詠物抒懷;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運用比擬,賦予物人的性情。你可以從人對自然的關注切入:以一則故事引入,形象詮釋主題;借動(植)物之口,道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必要;今昔對比,突現自然環境每況愈下的情景。你也可以描繪四季畫卷:你的心中對哪一季節情有獨鍾?你還可以變換角度,訴說遭遇:化身為物,以第一人稱訴說;從兩個視角出發,擬兩封書信,在信中敘述和傾訴,交流各自的看法;幻想自己為造物主,俯視人間,體恤萬物;不出現人物主體,以對話來構建情節。

世間之物,堪稱“神奇聚寶盆”的有哪些?美麗大自然,必居其一。它的神奇如何展現?

神奇聚寶盆

山西郭麗晶

春花秋月如夢,日月星辰為盟。縱觀宇宙天體,地球為一璀璨明珠,以其美麗深邃而立於不敗之地,其中我們的大自然為一神奇聚寶盆,廣納世間珍奇。

聚寶盆中深不可測的是大海,它以寬闊雄壯的氣勢震撼著整個世界,夢幻般的藍色見證著它的純潔與富庶。它時而平靜如淑女,時而暴躁如野馬。它絮語著、低吟著、怒吼著、咆哮著,為聚寶盆注入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

聚寶盆中幽深美麗的是星空,它服飾上的閃閃星光充滿著巨大的魅力,煥發著神奇的力量。那彌漫於其間的大氣使它更加迷茫空靈,它無以言說的美麗征服了一代代的文人墨客。

聚寶盆中堪稱奇跡的是人類的建築。中國萬裏長城的蜿蜒壯觀,埃及金字塔的雄偉神奇,法國埃菲爾鐵塔的高大宏偉,美國自由女神像的神聖莊嚴……

神奇的聚寶盆聚集了雄偉壯觀的景物,但其中也有小巧玲瓏的點綴。

潺潺的溪流輕輕地訴說著自己的故事,碧綠的樹葉快樂地演唱著夏日的歌曲,美麗的蝴蝶悠然地編織著五彩的世界……

神奇的聚寶盆,聚集了上帝的創造,聚集了人類的智慧,也聚集了人類的喜怒哀樂。它是造物者賦予人類的最珍貴也是最美麗的禮物。

神奇的聚寶盆,粲然一笑是千年。它傳承、延續著上帝的造化與人類的輝煌。願神奇的聚寶盆聚集更多的寶物,願它越變越美麗。

怎樣將“自然”寫出新意,給人一點“震動”呢?依稀記得小時候的一首童謠裏說自然是個聚寶盆,我突然靈機一動:對,何不用“聚寶盆”來作為文章的“載體”呢?——盆裏可裝山可裝海,可裝星空,可裝溪流……它的神奇便在於它的無所不納。

題目靚麗,引人入勝。作者別出心裁,將大自然喻為“神奇聚寶盆”,既能夠有效統攝全篇,又給人以美好遐想。“盆”到之處即為景,作者的構思之妙可見一斑。

語言精美,清新流暢。比喻、擬人手法的運用,將描述的主體呈現得生動形象;對偶句與排比句,則使得文句有了意蘊,有了氣勢,讀起來朗朗上口。有些富含詩意與哲思的句子讀來意味無窮。

詩裏寫的,“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麵對夕陽,我們有讚歎,有留戀,有遺憾。你呢,準備讓夕陽擁有怎樣的好?

夕陽無限好

山西胡毅

夕陽像個貪杯的漢子,紅著臉向西山後倒下。霎時,西邊的那半邊天驀然地燃燒起了火一般的紅雲,山巒、田野、屋舍仿佛披上一層粉紅的輕紗,這紅彤彤的景致煞是可愛,絕不亞於七仙女織就的錦雲。古今文人都讚美夕陽無限好,的確,夕陽下的景色是美不勝收的。眼前美景引發了我無盡的遐想……

人類的文明社會已經到了傍晚時分,夕陽無限好!高科技的建築、隨處可見的數碼熒屏、疾速飛馳的交通工具、穿梭在空中的管道……盡收眼底。人們乘坐漫步飛行器在家中飛行,穿著各種各樣的多功能服飾在大街上行走。地球上已經絕跡的生物博物館依次排列,千奇百怪的機械樹木不分季節地在道旁聳立。

當今社會,科學技術空前發展,它們正以前所未有的先進發達之態勢展現在人們麵前,成為人們生活的巨大屏障與保護傘。在屏障中,人們可以盡情地享受高科技帶來的幸福:沒有風沙的襲擊,沒有烈日的暴曬,沒有煩人的鳥鳴,沒有惱人的蜂蝶。然而在屏障外麵,隻見昏暗的天空中,朵朵黑雲已籠罩了太陽的光輝,隻在它們的縫隙中,依稀鍍著一條條金絲,天空泛著灰黃,正是一幅灰蒙蒙的夕陽圖。屏障內,行色匆匆的人們已無暇顧及外麵令人恐怖的天色,他們已適應了現在擁有的一切。道旁的仿真樹木鬱鬱蔥蔥,卻不能給人們提供清新的空氣;虛幻的高山雄奇險峻,卻不能令人神往、激動;電子河流中水流潺潺,卻不能讓人感受到那份清爽、歡愉……

再次回望屏障內那輪仿真太陽,依然是那麼紅,夕陽籠罩下的景物依然是那樣可愛,然而心中卻是空蕩蕩的,不由得想起古人一句詩——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

打著發展的旗號,人們在肆意地毀壞著自然。我們今天居住的環境已遭到嚴重破壞,而人們還是如此漠然、漫不經心。我在心痛的同時,想到了地球的將來——也許真的有一天,我們將依賴於高科技製成的屏障,無法脫身。沒有藍天白雲,沒有青山綠水,一切都離我們遠去。

以美映醜,對比手法引領全篇,構思不同尋常。作者以一個虛擬的“夕陽”美景作襯,反襯環境之惡劣,給人以深深的刺痛。詩中“夕陽無限好”,與本文的描寫形成鮮明對比,這便又是另一層意義的對比了。

想象為文,科幻色彩讓讀者為之震撼。作者努力以平靜的筆觸想象未來的仿真世界:生物是仿真的,流水是虛擬的。這種想象的圖景已經令人觸目驚心,而文章於字裏行間飽蘊的憂患與激憤,又讓人久久難以平靜。

四季如歌,這個比喻已不新鮮。如果你來寫,你準備賦予它什麼樣的新含義呢?抓住季節之聲,或許是個上好的選擇。

四季之歌

江西張華清

朋友,你或許讚美過大自然的美景,你或許聞到過大自然的氣息,但你聽到過大自然的四季歌聲嗎?

你聽——“兩個黃鸝鳴翠柳”

春天來了,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我仿佛聽見了它們“嗨喲嗨喲”使勁的聲音。春雨淅淅瀝瀝地下著,滋潤著泥土,我好像聽到它們在和泥土對話,在和小草交談。春天裏更悅耳的要數那鳥的鳴叫了。兩個黃鸝上下翻飛,“唧”的一聲,就從這棵柳樹的枝條裏鑽出來,飛到了那棵柳樹的樹梢。燕子也沒有閑著,它們站在電線上,呢喃細語,盡情傾訴著春天歡快的心情。

你聽——“稻花香裏說豐年”

夏夜是熱鬧的,蚊蟲飛行的嗡嗡聲,蛐蛐隱藏在牆角獨自唱歌的聲音……但你一定不會被這些細小的聲音吸引,因為夏夜唱主角的永遠是那在豐收的稻田裏放聲歌唱的青蛙。“呱——”“呱——”這大概是獨唱吧?多亮的嗓門!“呱——呱呱——”“呱——呱呱——”這大概是對唱吧?多好的節奏!“呱呱呱——”“呱呱呱——”這大概是合唱吧?多美的樂曲!

你聽——“月落烏啼霜滿天”

秋夜是寂靜的,靜得能讓我們聽見露珠從草尖上滑落的聲音,靜得能讓我們聽見秋蟬躲在樹枝上哭泣的聲音,靜得能讓我們聽到星星眨眼的聲音。秋夜的聲息悄悄地潛入心靈的深處,在心湖中蕩起層層漣漪。一千多年前,有一個叫張繼的人,因為落榜了,隻好羞慚而沮喪地登上了回家的小船。就在那個秋天的夜晚,那個憂傷的夜晚,那個落魄的夜晚,他聽到了嘶啞淒厲的烏鴉啼叫聲,就是那一聲“烏啼”伴隨著“夜半鍾聲”,撞擊在他的心坎上,讓他摸黑寫下了不朽的《楓橋夜泊》。

你聽——“胡琴琵琶與羌笛”

冬天的風是凜冽的,是瘋狂的,是暴怒的。有時像鬼哭狼嚎,讓人毛骨悚然;有時如排山倒海,讓人驚心動魄。“嚴冬不肅殺,何以見陽春。”靜靜心吧,且聽聽那淒淒冷風中的“胡琴琵琶與羌笛”。如果你身在異鄉,你的思念就是那悠揚的笛聲;如果你送別朋友,你的離愁就是那低沉的琴音;如果你心情煩躁,你的憂愁就是那大珠小珠落玉盤的嘈雜。靜靜心吧,你會聽見雪落地的聲音,你會明白,冬天到了,春天也就不遠了。

朋友,這就是大自然四季的歌聲,你聽見了嗎?隻要你用心去聽,你會聽到更多更美的聲音。

我喜歡用有樂感、有詩意的文字來表達心聲。對於季節,我選擇用“聽”來感受,來構架全篇。季節之聲變幻無窮,難以描摹,怎樣讓它們變得詩意起來呢?我想,還是選擇熟悉的聲音,用古詩來引領,用不同的季節畫麵來闡釋詩句的內涵吧。

構思別致,表達手段新穎。一個“四季之歌”統領全篇,開篇設問,引人思索;結句回應,首尾圓合。四個富含特別意象的詩句作為小標題,分別對應一個季節,整飭而勻稱,有種和諧的音韻美。

視角獨特,選材精當典型。作者在短短幾百字的篇幅之間,選取與詩句相應的季節之聲來描摹,既與詩句相應,有效地拓展了詩境,又清晰分明地表現了季節的特征。

春天是一場音樂盛會。現在,如果讓你來當指揮,你會讓哪些歌手們登台亮相,盡展風姿呢?

聽春

張冬華

春天是聲音的季節,春天是一個大舞台,春天是一場音樂盛會。

“轟隆隆——”,雷聲從遙遠的天際由遠而近地傳來,起先如大鼓般沉悶,忽然間,“啪”的一聲巨響,一個驚天霹靂炸開了花。緊接著,“隆隆——”“隆隆——”,天空的帷幕被拉開了,不用燈光照明,不用音響設備,也不用編導和演員。“隆——隆——隆——”“隆隆——隆——”,演出的鼓點敲打著沉睡的大地,一場音樂會就要開始了。

雷還沒有報完幕,風就急匆匆地跑上舞台。你聽,風狂叫著,怒吼著,要把那寒冷的冬天趕跑。寒冷的冬天來不及脫去盛裝,便一溜煙地躲到了高高的雪山上。你聽,風把冬天趕走以後,就變得溫柔了許多。它搖醒了熟睡的大樹,它輕輕地拍醒了泥土裏的小草。它要為大地換上一件綠色的衣裳,它要為池塘裏的魚溫熱那養育生命的乳漿。

風是春的使者,緊跟著它的雨點,更是歡快活潑。雨點隨著風的腳步,走上舞台,伴著風的節奏,唱著不同音調的歌。風狂叫的時候,雨點的歌聲也高亢激越;風溫柔的時候,雨點的歌聲也低回纏綿。大樹醒了,伸了伸胳膊,動了動腿,打了一個哈欠;小草揉了揉惺忪的眼睛,從土裏鑽出來,外麵的世界好精彩。

風演唱完了,雨也演唱完了。和太陽一起出演的是那溪水,是那小鳥,是那蜜蜂……它們要演出一個大合唱。山泉邁著輕快的腳步,細聲細語地走到小溪身旁,它們一起唱著,跳著,去尋找自己的理想;小鳥在樹枝上翻飛,它們爭先恐後地唱著,追尋著幸福快樂的生活;那蜜蜂也不示弱,勤勞地采蜜,嗡嗡地唱出自己最喜歡的樂曲。

春天是聲音的季節,春天是一個大舞台,春天是一場音樂盛會,誰都可以在春天裏盡情歡唱屬於自己的歌。

春天,早就讓人寫得沒有新意了,再怎麼寫呢?精選靶子,有的放矢?那自然好,可是又選哪些點作為“靶子”呢?這些點又怎樣串到一起呢?聽音樂可是我的最愛,不妨就從聽音樂的角度來寫春的聲音。對,就寫春的聲音吧。

切入角度新穎獨特。選材視角定格於春天的聲音,並將其喻為“音樂盛會”,富有創意。

擬人手法貫穿全篇。在春天這個舞台上,每位演員各具特色,形象鮮明,演員們有獨唱,又有合奏。這多種聲音雜而不亂,有序進行,展示了一種和諧的聲韻美。

秋韻從何來?從秋的一草一木來。拿起畫筆,工筆細繪,描繪出秋的色彩與景致來。秋,可不就有韻味了嗎?

秋韻

四川陳育超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在古人眼裏,大多是思鄉的痛苦、離別的愁緒,在我看來,秋天卻別有一番撩人的神韻。

在夏日的尾聲中,秋天款款而至,給人們帶來了一絲涼爽,讓人心曠神怡。微風拂過水麵,水波柔和地親吻著水岸,河裏的小魚探出頭來,感受著秋天別樣的清新;微風吹過樹林,樹葉發出沙沙的奏鳴聲,小鬆鼠走出洞穴,享受著秋天獨特的香味;微風吹過田野,稻田像翻卷的海浪,一浪接著一浪發出嘩嘩的聲音,彈響了豐收的前奏;微風吹向山坡,小草們翩翩起舞,山上的牛羊沐浴在金色的秋陽中,悠閑地覓食。秋天流瀉著和諧的韻律。

秋高氣爽,月桂飄香,花兒相繼開放,雖然沒有春天那樣生機盎然,沒有夏天那樣如火如荼,但也別具一番情趣。“桂子花開,十裏飄香”,入秋後,當人們不再感覺到夏日的炎熱的時候,桂花樹上就長出了一朵朵黃色的小花。它們發出的清香沁人心脾,人們常常因此忘記工作的辛勞,貪婪地呼吸著花的芳香。走過花壇,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幅姹紫嫣紅的秋菊圖。菊花色彩斑斕,紅的、黃的、紫的,構成五彩繽紛的圖景,讓人不得不讚美秋姑娘的丹青妙手。秋天飄溢著美麗的韻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