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靖難功臣張執中(1 / 1)

張執中,祖籍山西布政司平陽府臨汾縣砂波頭裏,明初隨父輩遷居平陽府靈石縣靜升村(今靜升鎮靜升村)張家槐樹底。族中有顯赫人物張昌,張昌為“不就顯職,乞為晉山書院山長”的元末進士,明洪武二年(1369年),張昌被“聘至禮部,講授禮儀,上深嘉之,除國監助教,授皇太子經”。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張執中以貢生供職北平燕王府邸。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閏五月,明太祖朱元璋駕崩,皇太孫朱允炆繼位,是為建文帝。建文登基,頒布“削藩”令,以解決諸藩王尾大不掉、影響皇權皇位的問題。首先從燕王的同母弟朱身上開刀,先逮捕到京,再廢為庶人。隨後全家發配雲南。接著如法炮製,削去幾位內地藩王的爵位,廢為庶人。早已有謀取皇位野心的燕王朱棣,假借朝賀改元之機,帶領世子朱高熾親往南京,張執中隨行。在京師,他們密察朝廷虛實,探聽削藩方略,以謀對策。為使朱允炆放心,朱棣把世子朱高熾等人留在京師,以作人質。作為世子的心腹,張執中亦留南京。

朱棣回北平後,稱病裝瘋,暗中卻加緊練兵,朱允炆佯裝不知內情,在朱棣乞求世子歸省的上書後,將朱高熾遣還,張執中亦返北平。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初五,燕王朱棣援引《祖訓》中“朝無正臣,內有奸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之惡”的條文,以“誅齊泰、黃子澄”為名,正式誓師,起兵靖難。燕王親率大軍向南推進,留張執中、郭資等輔世子朱高熾留守北平,以保後方安穩。

建文四年(1402年)七月初一,燕王奪得帝位,正式登基,是為明成祖。成祖因張執中等人隨太子朱高熾留質南京,居守北平期間“效其勞勳,蓋有歲年”,遂“進其品秩”,任命為應天府(今南京市)府丞。然天不假年,赴任後的張執中尚未施展才華,便病逝應天府。

洪熙元年(1425年),朱高熾“恭承天序,統禦華夷”,繼皇位,是為明仁宗。仁宗“眷念舊勞”,不忘曾追隨左右的張執中,下特旨贈其為嘉議大夫、應天府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