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炸食品烙餅(發麵、死麵兩種,內卷油、鹽、蔥、花椒麵等);幹饃饃(白麵或二合麵為料,常做上路幹糧)、厚炫子(發麵,不放油鹽);攤攤(麵糊燒成的,白麵、玉米麵較多,常摻菜、蛋等);煎餅(白麵、豆麵攤成的極薄的大餅,卷上菜或切開炒上吃);餡餅(包菜、肉餡的小圓餅);合子(與餡餅差不多,以新上市的韭菜或菠菜餡為佳,俗稱韭菜合子、青菜合子);油焙糕(在鏊子上焙的油糕);月餅(另有團圓、月牙牙、葫蘆蘆、猴猴、兔兔);鍋貼(生餃子用油煎熟);水煎包子(同鍋貼一樣做法);油扒餃子(剩下的涼餃子用油焙後吃);油扒饃饃(涼饃片在鏊子上用油焙熱吃)等。
熬燜食品和子飯,亦叫和和飯(分煮麵與不煮麵的兩種,最好的是南瓜、芫荽、油蔥和子飯,也有煮山藥蛋、紅薯、豆角、蘿卜等菜的);糊糊(用玉米麵熬的);油茶(牛油或羊油、牛骨髓或素油炒熟的麵,加水衝成)等。
炸炒食品油糕(有豆沙餡、紅薯餡、糖餡、菜餡,還有和上糖不包餡的);麻葉(有通常食用的,即油條或油餅,有祭死者的固定造型麻葉);麻花(有長的、短的、甜的、鹹的);元宵(有桂花餡、芝麻餡等多種);炸饃饃等。炒麵(炒熟豆子、玉米,同棗磨成麵,或幹吃或拌湯水吃);炒裹累、炒煎餅(將煎餅切成菱形或長條,放少許菜炒成);炒饃饃(冷饃饃切成方塊炒成);炒麵(煮好的削麵、拔麵、掐疙瘩、貓耳朵、擦家家、拉麵、河撈等,用雞蛋或肉、菜炒成)等。
簇類食品糊糊(稀米湯為底料,放上玉米麵或高粱麵,有時放菜,有時不放,慢火簇成,蘸上調和吃);涼粉(有用現成粉麵簇成的,有用新蕎麥仁簇成的,涼了切成小塊加調料吃)等。
靜升鎮村民過去以吃雜糧為主,因此營養比較全麵,加之主食花樣多,所以常食不厭。
居住
傳統居室以窯洞、瓦房為主,室內有灶火、土炕。土炕根據人口多寡修築。7尺至1丈不等,可睡5至8人。冬天室內夜可結冰,但“炕暖半間房”,隻要往炕上一躺,暖烘烘的周身舒服。一所院落往往住十幾甚至二十多人。室內擺設以櫃、箱、桌、椅為主。
出行
過去交通不便,村民出行以步行為主,偶忽騎驢乘馬。有錢人也有坐轎或轎車者,日行幾十裏。有竹枝詞為證:“逢三六九好登程,各處辭行問一聲,一揖問聲捎信否,頭天先往介休城。”(介休城距靜升20公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