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古韻橫生的樹塔樓壁(1 / 3)

靜升古村落位居中國曆史文化名鎮之首,走進古鎮,一條大街橫貫東西,九溝、八堡、十八街巷散布於北山之麓。屋舍院落高低起伏,有序排列,堡牆環繞,院門密閉,儼然一座壁壘森嚴的中世紀城堡。現存大大小小的店鋪、典當行、水井、石板小路、戲台等依稀可見當年靜升的繁榮景象和獨特的人文氣息。

老樹

昔日靜升,古樹很多,紅廟前兩株古槐,胸徑均在四五尺,樹冠繁茂,遮蔭半畝。分別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砍伐。修水磨或割桌凳用之,南原山頂,西街亦有數株古槐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砍伐。

後土廟中的四株古槐,胸徑都在1米左右,夏日槐蔭遮天蔽日,像一把大傘,給看戲人們蔽日遮蔭,每株樹齡都有數百年, 20世紀70年代辦廠將其砍伐。

現存唯一古槐,是三官廟前大槐樹,身圍4.5米,樹高30米,依然繁茂,挺立雲霄。昔日是撈魚鸛的棲息地,還有其他群鳥在樹頂銜草築窩。樹齡為三百四十年。

文廟院內有古柏六株,據說是神林樹種,品質優良。其中最高一株有15米,樹圍2米,樹齡當在三百年左右。有四株已枯死。西院一株較小,生長茂盛。

靜升村內還有三株皂角古樹。一株在道左溝懷遠堂北院內,樹齡當有四五百年,兩大支幹,一枝已枯死鋸掉,另一枝枝葉繁茂。樹圍4米有餘,樹高10餘米,此樹結皂角(夾)大可盈尺。冬日裏,滿樹垂掛皂角,在凜冽的朔風裏嘩嘩作響。一夜北風吹過,皂角鋪在院中。一株在村東祁家祠堂院內,樹圍2.3米,高逾10米,樹齡二百年,還有一株在恒貞堡坡南院,樹齡不足百年,生長旺盛。皂角,可代肥皂洗衣,也可入藥醫治中風等疾病,是人類的好朋友。此樹愛“吃”鐵,年年給樹身紮進一些生鐵塊或鐵釘,它才可生長茁壯,皂角果實碩大。

靜升村委大院建於1979年,院中植有10株垂柳,樹圍均在1米左右,長勢旺盛,樹枝婆娑,樹蔭蔽日,構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村東北杄樹原還有兩株古槐,樹齡約有二百年。一株高20米,樹圍2.6米,一株高10餘米,樹圍2.5米,生命力依然旺盛。

擁翠巷楊衛國院內,有一稀有樹種“三寸柳”,樹高丈餘,樹圍1尺,樹枝綽約美麗,枝葉形同文竹,枝葉可入藥治麻疹。

禎明、擁翠兩巷北靠凝固堡南牆,牆下有生長茂密的黑林懸空,自然生長數百年。如今仍枝葉繁茂,形似一條綠色腰帶。據說其可作茶飲。

古塔

靜升村原有三座古塔。

靜升村文筆塔

位於靜升村南、拱極堡堡門以西,它是一組文房四寶綜合建築,塔西原有兩米高石碑樓一座,形似香墨一碇,西靠方正小院為硯,南麵建廊房三間,不設門窗,三麵圍有女兒牆,三級石階,出口向北。北麵遠處有蓮花池水,筆墨硯一線排列,大地為紙。是設亦可供田間勞作農民休憩歇晌,遮風避雨。塔的西南小溪環流,不是圖畫,勝似圖畫。文筆塔底座方形,青石砌築,台高1米。塔基條石,塔身青磚壘砌,塔頂磚砌筆頭,塔尖石雕,遠看儼然一支巨大的毛筆,直指雲天,建築年代當在元代。塔身上部八個方位有八個方形石雕圖案或文字。據說修建此塔有講究:塔頭為筆尖,塔身似筆杆,塔高九九歸一八丈一。下截塔身為實心,實實在在路路通(六丈),上截塔身為空心,三元齊(七)中兩丈一,筆尖巨石雕,酷似大毛筆。2003年1月15日列為晉中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靜升村杄樹原文筆塔

建在村東北鳳鳴崗以南的杄樹原,青磚砌築,高10米,底圍5米,塔尖為1米高的鐵尖,塔身完好。有傾斜,塔尖已被人取下,它是追求文化的象征,先人寄托著對後人“學而優則仕”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