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後記(1 / 2)

回望2012展望2013

當前,世情、國情發生深刻變化,廣播電視麵臨新的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挑戰。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五位一體”的總布局、“四化同步”的新藍圖,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總任務以及“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等一係列重大戰略部署。我國廣播電視麵臨深化體製改革、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增強文化創造活力、轉變發展方式、構建和發展新型現代傳播體係、提高傳播力和影響力等艱巨任務。新形勢、新任務對廣播電視工作和廣播電視學術理論研究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作為文化建設重要組成部分的廣播電視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廣播電視學術理論研究工作應該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奮發有為、首當其衝,為廣播電視大發展大繁榮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持,為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2012年,中國廣播電視協會圍繞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和十八大提出的一係列新目標、新任務,緊扣影響廣電發展的中心工作,積極組織課題攻關,完成一項在學界業界有影響的重大理論項目。在黨的十八大召開前夕,一部曆時一年多、凝聚近30位專家學者心血的著作——《中國廣播電視改革發展十年回眸》出版發行。該書係統回顧21世紀頭十年我國廣播電視發展曆程,對廣播電視領域體製改革變遷、宣傳指導思想、節目製作理念、對外交流合作、人才隊伍建設、政策理論研究,以及行政管理、公共服務、科技進步、產業發展等方麵做了認真梳理。該書定位於當代中國廣播電視史書,以記錄新世紀頭十年(2001年~2010年)我國廣播電視改革發展史實為基本內容。本著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秉實記錄的原則,以敘事為主,評論為輔,突出重點。每個章節記述其涵蓋範圍的重要進展、重要舉措與成就、重大變革與變化、重大事件與影響,堅持用事實說話、以史實為依據。重在總結經驗教訓,啟示未來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實現廣播電視健康、有序發展。

2012年11月9日,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央廣新聞》為《十年回眸》出版播發消息;11月18日,《光明日報》(理論版)刊發專稿《十年成果炳史冊廣播電視著華章》予以介紹,認為《十年回眸》的出版,對於廣播電視思考如何在保持平穩發展的同時,妥善解決改革中發生的新問題、新情況;如何最大化地開發利用傳播資源,提高傳播質量和效率;如何適應全球化步伐加快、多元化思潮交融的複雜環境,有效提升國家軟實力,進而實現科學發展,意義重大。人民網、新華網、求是網等紛紛轉載,對其秉筆直書、資政育人的曆史價值給予肯定。

2012年,中廣協會組織了兩項創新型學術活動。6月25日~30日,協會學術部與中央電台學會聯合組織赴老區“理論走基層”調研活動。調研組先後到井岡山、瑞金、興國、龍南、贛州等地調研考察。調研考察期間正值雨季,調研組成員發揚“堅定信念、求真務實、一心為民、清正廉潔、艱苦奮鬥、爭創一流、無私奉獻”的蘇區精神,克服困難,徒步考察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遺址、蘇區中央政府遺址和新農村建設情況,在瑞金與老廣播和蘇區曆史工作者舉行座談會,了解原紅色中華新聞台的創建曆程;義務為興國、贛州等地廣播電視工作者舉辦業務輔導會和學術報告會,受到熱烈歡迎。

“走基層”期間,正趕上國務院頒布《國務院關於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幹意見》(國發〔2012〕21號),調研組一行目睹了老區人民的喜悅之情和豪邁之誌。當地廣播電視同仁表示,一定要借此東風,把廣播電視再推進一步,服務好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願中廣協會、中央電台把“理論走基層”這一形式保留下來,促進基層廣播電視繁榮發展。調研組表示,通過“走基層”活動,達到了“送理論到基層,了解基層理論需求,發現基層理論線索”的目的,同時,學到了基層廣電同仁的工作幹勁和熱情,為理論工作者不斷上進,求真務實,爭創一流,注入了動力。

另一項是組織“2012中國電視發展最具創新力十大星頻道”評選活動。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2012年1月1日,廣電總局開始實施《關於進一步加強電視上星綜合頻道節目管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34個電視上星綜合頻道提高新聞類節目播出量,同時對部分類型節目播出實施總量調控,防止過度娛樂化和低俗傾向,滿足廣大觀眾多樣化多層次高品位的收視需求。《意見》還明確提出“三不”主義。即“不得搞節目收視率排名,不得單純以收視率搞末位淘汰製,不得單純以收視率排名衡量播出機構和電視節目的優劣”。《意見》發布後,34家上星電視綜合頻道做出積極調整,新聞類節目總量達到193檔,比上年度增加33%;需要重點調控的婚戀交友、情感故事、遊戲競技、綜藝娛樂、脫口秀等“高度雷同化”的欄目由126檔降至38檔;另有50多檔欄目全新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