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互助互利,借力生勢,一向受中國古代法家的推崇,荀子說:借助於車馬的人,不必自己跑得快,卻能遠行千裏;借助於舟船的人,不必自己善水性。卻能渡江河。故,善於借勢者,一順百順,事事如意;不善於勢者,處處製肘,舉步維艱,淒風苦雨。
不懂得借勢,或者說不願借勢,要想獲得成功是很難的。所以,想要成就一番事業,就必須學會成功借勢。《成功也需要“借”勢》教你成功借勢,實現心中的夢想。
1借群體力量,成功依靠群體
一個巴掌拍不響,萬人鼓掌聲震天。當你向成功終點衝刺時,切忌陷入單槍匹馬、孤軍作戰的困境。
一個人的力量有多大?相信沒有人可以說出準確的數值。但我們時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做好一件事情,自己做相當困難,如找人幫助,即使借一個人的力量再加自己的力量就會很容易辦成。這就是最普遍地“合作”。合作是一把雙刃劍。處理不好,就能使你毀於一旦,而處理好了,你就可以借助“合作夥伴”的力量,迅速地走向成功。
約翰是一家農場的主人,因中風而癱瘓在床,靠農場維持生計。
當時,親朋好友以為他活不了多長時間,然而沒想到奇跡出現了。約翰的身體雖然不能動,但他還是不時地在動腦筋。忽然間,有一個念頭閃過他的腦海,而這個念頭注定了要補償他不幸的缺憾。
他把親戚全都召集過來,並要他們在農場裏種植穀物,這些穀物將用作一群豬的飼料。而這群豬將被屠宰,並且用來製作香腸。
數年間,約翰的香腸就在全國各商店出售,結果約翰和親戚們都成了富翁。
出現這樣美好結果的原因,就在於約翰的不幸迫使他運用了聰明的腦子,集合了群體的力量,借助親戚們從而取得了成功。
拿破侖·希爾曾講過這樣一次經曆:
他年輕的時候,曾經在芝加哥創辦一份教導人們成功的雜誌。當時他沒有足夠的資本,所以和印刷工廠建立了合夥關係。後來事實證明這是一本成功的雜誌,雖然必須花很多時間在工作上,但是他很快樂。
然而,他沒注意到他的成功對其他出版商造成威脅。而且在他不知道的情況下,一家出版商買走了他合夥人的股份,並接收了這份雜誌。他傷心地離開了那份深愛的工作。
他的自私和自負,其實應該負主要責任,而他在業務上不夠謹慎,以及說話語氣太強烈,也都是造成他失敗的原因。
但是他能夠從這次挫敗中吸取教訓。他離開芝加哥前往紐約,又創辦了一份雜誌。為了達到完全控製業務的目的,他必須激勵其他隻出資、但沒有實權的合夥人共同努力。他同時必須謹慎地擬定營業計劃,因為現在隻能依賴他自己的資源了。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這份雜誌的發行量,就比以往那份雜誌多了兩倍多。其中一項獲利來源,是他和他的合夥人們所想出來的一係列函授課程。而這一係列函授課程,成了個人成功學的第一筆編撰資料。
拿破侖·希爾後來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假如沒有當初其他合夥人的幫助,沒有在他們的幫助下積累起來的經驗和資料,他的成功或許不會那麼順利。
維持和諧的合作關係,應包括許多因素,如對共同目標的認同和了解,對成就感的渴望等,但報酬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因為我們畢竟處在一個經濟社會。
合作是有先決條件的,它要求每位合作者積極進取,為共同目標而努力奮鬥,切記不能有私心、雜念。隻有齊心協力,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大量事例證明,許多失敗者都是單槍匹馬闖天下的“個人英雄”,由於沒有借助群體的力量,因而自己的不足與欠缺得不到補充;許多成功者都會借助別人的才智、技術、方法等等,因此取得了令人稱羨的輝煌業績。
通用汽車曾經被日本的豐田、本田汽車侵占了不少市場,因此與豐田汽車成了一對最大的冤家。進入90年代後,這對最大的冤家也化敵為友,聯手合作。這一聯合戰略,使得通用汽車實力大增,促進了它大闊步向前發展。
日本豐田汽車公司成立於1938年,它是由豐田自動織布機製造廠老板的兒子豐田喜一郎創建的。在公司成立之前,豐田喜一郎研究了一台從美國買來的汽車發動機,經過幾年的研究他於1935年製造出了第一輛豐田卡車。豐田汽車創辦之初,大量使用了福特車和雪佛萊的部件。
1957年,“豐田”小轎車正式對美出口,但整個年度隻賣掉288輛。接著陸續向美國推出的“皇冠”、“光冠”,戰線依然不佳。美國的三大汽車公司福特、通用、克萊斯勒都沒有把日本人放在眼裏。然而,日本人並不氣餒,豐田公司“十年磨一劍”,他們於1966年推出世界級名車“花冠”,再度進軍美國市場。“花冠”很受美國人歡迎,很快攻下美國這個通向汽車世界市場的橋頭堡。
進入上個世紀的7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的爆發,使經過充分改進的“豐田”小型轎車,以節省能源等巨大優勢,向美國發起了全麵的進攻,爭奪汽車市場份額。
日本汽車在美國大獲全勝,使世界汽車行業的座次重新排定:第一是通用汽車公司,第二是福特汽車公司,第三是日本豐田汽車公司,第四是日本日產汽車公司。美國汽車業雖然還占居前兩位,但他們不得不驚呼:“狼來了!”
進入上世紀80年代初,美國汽車公司全麵虧損,其中1980年克萊斯勒赤字達17億美元,福特達15.4億美元,最少的通用公司也虧7億多美元。而日本汽車還在源源不斷地湧向美國。1981年日本車在美國的銷量超過了美國汽車總銷量的20%,美國人不得不采取措施,限製日本汽車進口量。
1990年,美國對日本的貿易逆差高達4100億美元,其中汽車貿易逆差竟達到75%。1992年,美國總統喬治·布什訪日,底特律三大汽車巨頭緊隨其後。日本首相表示:“通用汽車對於美國的重要性有如他們的國旗,我可以理解他們被日本人擊垮時的感受。”此後美國調整戰略,向日本汽車發動全球性反攻。
進入90年代後期,世界汽車業加快了國際化步伐,橫向聯合進一步展開。通用汽車公司也審時度勢,與日本兩家較小的汽車製造公司建立了合作關係,不久保險公司又與日本豐田公司成為合作夥伴。豐田汽車公司和田副社長在底特律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稱,豐田將和通用公司共同研究開發高科技環保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