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業貞開張石碣村 老大怒返雙羊鎮(2 / 2)

業貞趕緊用手去捂仙姑的嘴。此時客人已經很多,他怕別人聽了傳出去又是一場風波。仙姑撥開業貞的手笑道,六哥怎麼變得這麼怕事,我隨便說說把你嚇成這個樣!

她這用手一撥,業貞更加好狐疑。因為仙姑的手腕上有刺青,是一隻兔子,他更覺得在哪裏見過,卻怎麼也想不起來。隻好辭了他兩個,去招呼其他客人。

與劉業貞和劉錦波的張揚相比,張老大顯得格外低調。自從老原死後,他就沒跟他倆說過話,更是在石碣村開業那天壓住饞蟲沒去吃他們的免費魚宴。他覺得自己是個重情義的漢子,他從心眼裏鄙視劉業貞的為人。思來想去,他覺得還是趁早遠離這是非之地,這大學成什麼了啊!老大想,看這幫人,火陰險狡詐,或庸碌無能,沒一個正人君子。他不恥與這些人為伍。至於畢業證,老大想,這所學校的畢業證一點含金量都沒有,拿它去騙錢騙工作更是卑鄙至極——無恥小人才要畢業證!

次早六點老大便起來打點行裝,八點到泉城火車站,晚六點回到他離別近思念的故鄉雙羊鎮。這雙羊鎮是座千年古鎮,此處青山環繞,綠水漾波,景致甚為優美。傳說兩千多年前的秦朝,這兒的先民們都以打獵為生。說是打獵卻很少捕殺生靈,因為這兒地廣人稀,飛禽走獸數萬倍於人;時光荏苒,生老病死各隨天命,於是人們經常在不經意間拾獲老死或病死的野獸。即使是守株待兔,照樣豐衣足食。人們無需劃分等級,無需社會分工,無需強製勞動,無需金錢貿易,卻比外麵的所謂文明世界和諧許多。沒有戰爭,沒有仇恨,沒有欺詐和爭執,所以那時的雙羊鎮可以說是一個完美的大同社會。《易》雲,泰極生否。雙羊鎮的美名著稱於世,天下各色人等慕名而來定居,其中不乏貪財好利者。慢慢地,拾獲獵物已不能滿足人們的用度,人們便對未及老死的生靈屠刀相向。打來的獵物除了自己食用,還要被販往全國各地,出售皮肉。如此幾百年,雙羊鎮的福山壽水再也無力產出更多的獵物滿足人們的貪欲,山中飛禽走獸幾為絕跡。但是雙羊鎮的獵人不相信那遍地野草似的野味會銷聲匿跡,他們開始成群結隊,滿山遍野展開拉網式搜查。結果還真有一天從叢林中驚起一對黃羊,獵人們看到希望,重新對山神爺心生感激。群策群力,黃羊被趕得筋疲力盡,最後到一個斷崖旁,此崖名絕石崖,寬十餘米。看後麵拿弓箭刀叉的人越來越近,鼓鑼聲越來越緊,兩隻黃羊做出了令人震撼的舉動:兩隻羊,一前一後衝懸崖飛速奔跑,爾後一躍而起。到半空的時候,前麵的羊開始下落,像拋物線過了頂端開始下滑。後起的黃羊正好踩到它的背上,再用力一蹬躍上對岸。跳上岸後並不跑,朝崖下摔死的配偶咩咩地叫。人們大為不解,以為這是山神在指點兩隻黃羊,紛紛下拜。那隻羊接受了人們的膜拜,矜持地朝人叫了幾聲,也跳下崖去。人們從崖底收回羊屍合葬在一起,墳塚就叫雙羊塚。那兒的青山,也就叫雙羊山。

從那以後,鎮上的人們不再打獵,連一隻螻蟻都不忍殺害。他們開荒種地,放牛牧羊,雙羊鎮又成了一派世外桃源。兩千年至今,風俗不易。張老大從小便在這樣的祥和氛圍裏長大,在上大學之前從來沒有離開過雙羊鎮。所以老大就像是一隻結在山中的野蘋果,絲毫沒有受過農藥和化肥的汙染,完全是純綠色食品。他的心裏完全沒有外麵人的汙濁,清靜如雙羊山的溪水。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老大常顯得優柔寡斷,被人恥笑為缺謀少略。老大不計較這些,他想畢業之後還是要回他的雙羊鎮的。求學隻為增長知識,他絕不會像其他人一樣用一紙文憑將自己縛在城市的水泥森林中,忙碌一聲而無所得。他最羨慕陶淵明直流,每至夜深難眠之際,他便獨自上陽台對月吟詩。劉業貞等人的風言冷語對他來說連耳旁風都不如,簡直就是真空。他為這些人的命運感到悲哀,同時慶幸自己沒有身陷世俗名利的囹圄。這樣看來,老大回家並非一時衝動,而且未必就過得比別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