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2月10日,火箭在自己的主場迎來了自己的老對手,聖安東尼奧馬刺隊。
看著蒂姆·鄧肯,泰格他的心裏不斷的抽搐,想道:“嗨,馬刺還真的運氣好啊,這50年一遇的天才球員,怎麼就落在了馬刺呢。在未來得到吉諾比利和托尼·帕克後,“GDP”組合可謂橫行一時啊,不過現在吉諾比利和帕克還沒出什麼名,估計波波維奇還沒注意到,要不趕緊下手把他們搶劫來,不過那太沒意思了,那樣把所有的好球員收羅在手上,那簡直就太沒挑戰了。所以,火箭未來選秀的標準就是符合自己球隊戰術的球員。”
不過,再看這後麵的巴克利和大衛·羅賓遜,‘小將軍’約翰遜,肖恩·埃利奧特等一票人馬。
泰格他的心髒又開始抽搐了,這還讓別人怎麼混了,巴克利你怎麼就不能在太陽好好的呆著呢,為什麼要來馬刺呢,來就來吧,你怎麼去年就不能幫助馬刺多贏點比賽呢,吃出喝酒,還酒後駕車,還出了車禍,怎麼能這麼巧呢,這下好了。馬刺拿到了狀元簽,得到了蒂姆·鄧肯,馬刺現在的內線強打無比,就是奧尼爾碰見他們也得哭啊。
再加上一個軍人出身的波波維奇,把馬刺幾乎改造成一個精密的機器,環環相扣。
這樣的一隻球隊是未來火箭最強大的對手之一,除了‘OK’組合之外。
看著,今天兵強馬壯的馬刺,泰格他也是一陣的心潮澎湃。
這樣的對手才有有意思,這樣的對手才配的上偉大的火箭王朝。
我怕什麼,有了加內特和雷·阿倫這樣的骨架,有了博迪羅加這樣的大腦,有了本·華萊士那樣強壯的內線,我還怕個鳥啊。
而且,掌握未來10幾年球員信息的自己,隨時的可以挑選適合火箭的球員。
還怕什麼,隻有挑戰強者才是有價值的。
隻要擊敗強者,才能成為更強者。
這些念頭在泰格心中一閃而過,然後把目光投向了正在的賽前熱身的雙方球員。
看著場上的加內特和鄧肯,兩人這對終身的對手,在火箭的主場開始了第一次碰撞。
而兩個人爭霸的主題,則縱貫了未來NBA十年的舞台。
由於,最近巴克利的身體不是很好,波波維奇讓巴克利坐在了替補席上。
34歲的大嘴,也明白自己的身體狀況,無條件的接受了安排。
大嘴也明白,自己已經是職業生涯的晚期了,他需要隻是一個總冠軍戒指而已。
今年最有總冠軍像的就是火箭和公牛。
如果去公牛,自己和喬丹是好朋友,喬丹也會很歡迎自己,但是喬丹那種偏執狂的性格也不是他能適應的。
去火箭呢,人家火箭根本不需要自己,人家替補陣容之雄厚,讓人瞠目。
你讓火箭拿一票極有未來的年輕球員去換自己這樣的老家夥,人家火箭也不幹,人家也不是傻子。
所以,自己來了馬刺,希望和大衛·羅賓遜聯手打拚一個總冠軍的戒指,沒想到的是大衛受了重傷,一個賽季報銷了,自己也由於酒後駕車出了車禍,報銷了一個賽季。
也有可能是幸運吧,馬刺擺爛的成績給自己撿到了一個狀元簽。
蒂姆·鄧肯這個可以說在進入NBA之前就被稱為10年來,除奧尼爾之外最優秀的內線球員,落入了馬刺隊的手中。
這個消息,一度讓巴克利興奮不已,不過興奮過後也給巴克利帶來了無盡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