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年前的《黃帝內經》中就有關於刮痧的記載,是集防病、治病、保健、康複於一體的自然療法。

什麼是刮痧法

刮痧法是中醫刮治的主要方法,習慣上將刮治法稱為刮痧法。選用邊緣光滑的瓷器片、古錢幣、玻璃短棍或手指等在體表皮膚上由上至下、從左到右或從中心向外側刮動的一種防治疾病的養生方法。

刮痧的操作方法

刮背法

刮背法是用邊緣光滑的工具蘸食油或清水,在背部的體表皮膚或是選定的刮治部位做上下、左右的刮動,以防治疾病的方法。該法具有宣通透泄、發散解表、促進發汗、舒筋活血、調整脾胃及其他髒腑功能的作用。現代研究證明,刮背法通過對皮下神經末梢的刺激,能夠調整整個神經係統的功能,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同時可使血液回流加快,循環增強,毛細血管的滲出液能自行吸收,從而使新陳代謝旺盛,增強抵抗能力。

刮痧法

刮痧法是刮背法的延伸,通過對患者頸項、胸背、頭部眉心、太陽、喉頭骨、兩肘、兩膝等部位作刮痕的動作,以達到防治疾病的方法。所謂“痧”,是指夏暑季節,感受暑熱或吸入穢濁之氣引起的頭暈頭痛、耳熱、倦怠胸悶、肢酸乏力、上吐下瀉等症狀。刮痧法有宣通氣血、發汗解表、舒筋活絡、調理脾胃等功能,故能使髒腑穢濁之氣通達於外,促使周身氣血流暢,逐邪外出。根據現代醫學分析,本法首先作用於神經係統,使血液回流加快、循環增強、淋巴液的循環加快,進而使新陳代謝旺盛。

提痧法

提痧法又稱抓痧法。是在患者一定部位或穴位上,用手指擰起一個橄欖狀的充血點,以治療痧症的一種方法。其作用大致和“刮痧法”相同。

提痧時,手指用清水濕潤,五指彎曲,用食指與中指的第二指節對準所選部位,將皮膚挾起,然後鬆開,一起一落,反複提痧,每處提挾6~8次,直到提痧部位出現橄欖狀紫紅色充血斑為止。手法要先輕後重,手指皮膚要保持濕潤。提痧的部位多少、次數應根據患者的情況而定;對兒童與年老體弱者,手法宜輕,提痧部位宜少。

刮目法

刮目法是通過手指在眼眶上的刮劃,刺激有關穴位,通過經絡傳導,或是直接用棉簽蘸藥水擦拭角膜、結膜,而防治疾病的養生方法。本方法主要防治各種眼病,也有助於調理氣機,增進全身健康。兩手中指對搓,搓熱後,閉目;從內眼角沿上眼眶向外微用力刮至太陽,刮10~20次;再用食指分別點按絲竹空、攢竹、睛明、四明各10~2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