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忘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素問·上古天真論》
起居有常,健康長壽
起居有常是身體健康的根本,人與自然要協調一致,不僅在一年四季要遵循規律,每一天的作息時間也很有講究。養生學家孫思邈指出:“善攝生者臥起有四時之早晚,興居有至和之常製。”主要是指根據“天人相應”的思想,起居作息和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麵形成一定的規律,使其符合自然界規律和人體的生理常度。這是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重要原則。
規律的生活能使大腦皮層在機體內的調節活動形成有節律的條件反射係統,這是健康長壽的必要條件。培養規律生活習慣的最好措施是主動建立科學的作息製度,如定時睡眠、定時起床、定時用餐、定時學習、定時工作、定時鍛煉身體、定時排便等。每一個人的個體情況及所處環境不盡相同,但是,隻要認真地學習保健知識,結合自身的情況,製定出適合自己的保健措施,健康長壽則不是難事。
起居有常,調養神氣
《素問·上古天真論》指出:“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忘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清代名醫張隱庵說:“起居有常,養其神也;不忘作勞,養其精也……能調養其神氣,故能與形俱存,而盡終其天年。”意思是說,隻要作息合理,就能保養神氣,使人體精力充沛,生命力旺盛,麵色紅潤光澤,目光炯炯,神采奕奕。反之,如果起居無常,不能合乎自然規律和人體常度來安排作息,天長日久則神氣衰敗,就會出現精神委靡,生命力衰退,麵色不華,目光呆滯無神。這說明起居有常是調養神氣的重要法則。
起居有常,提高適應力
人類大腦皮層在機體內已成為各種生理活動的最高調節器官,而大腦皮層的基本活動方式是一種條件反射。這種條件反射是個體在生活中獲得的,有明顯的個體差異和一個逐步建立的過程,這一過程的建成和鞏固與生活作息規律有密切關係。條件反射還可以隨環境因素的變化而消退或重新建成,這樣就提高了人體對環境的適應能力。生活作息規律就可使大腦建立相對穩定的條件反射,促進了人體生理活動有規律的健康發展,這樣就提高了人體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所以,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規律是提高人體適應力,保證健康長壽的要訣之一。
健康常識
世界衛生組織曾宣布:“人類的健康長壽,15%為遺傳因素,10%為社會因素,8%為醫療條件,7%為氣候條件,即40%為依靠遺傳和客觀條件,60%依靠自己建立的良好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這說明,要想健康長壽,就要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注重自我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