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任主胞胎
任脈起於胞中,任,含妊養之義。任脈能調節月經,促進女子生殖功能,與女子妊娠有關,為養生之本,故“任主胞胎”。
衝脈
循行部位
起於胞中,下出會陰後,從氣街起與足少陰經相並,挾臍上行,散布於胸中,再向上行,經喉,環繞口唇,到目眶下。
分支:從氣街部分出,沿大腿內側進入窩,再沿脛骨內緣,下行到足底;又有支脈從內踝後分出,向前斜入足背,進入大足趾。
分支:從胞中出,上行於脊柱前,向後與督脈相通。
基本功能
衝,有衝要的含義。
1調節十二經氣血
衝脈上行於頭,下行於足,貫穿全身,通受1十二經之氣血,是總領諸經氣血之要衝。當髒腑經絡氣血有餘或不足之時,衝脈或予以溢蓄貯存或灌滲補充,以調節十二經之氣血,故又稱之為“十二經脈之海”。
2衝脈為血海
衝脈起於胞中,又稱“血海”,有促進生殖的功能,與婦女的月經有著密切的關係。
帶脈
循行部位
起於季脅,斜向下行到帶脈穴,繞身一周。在腹麵的帶脈下垂到少腹。
基本功能
帶脈圍腰一周,狀如束帶,以約束縱行諸脈,調節脈氣,使縱行諸脈之脈氣步下陷。又主司婦女帶下。
陰蹺脈和陽蹺脈
循行部位
蹺脈左右成對。陰蹺脈、陽蹺脈均起於足踝下。
陰蹺脈起於內踝下照海穴處,沿內踝後直上下肢內側,經前陰,沿腹、胸過缺盆,出行於人迎穴之前,經鼻旁,到目內眥,與手足太陽經、陽蹺脈會合。
陽蹺脈起於外踝下申脈穴處,沿外踝後上行,經腹部,沿胸部後外側,經肩部、頸外側,上挾口角,到達目內眥,與手足太陽經、陰蹺脈會合,再上行進入發際,向下到達耳後,與足少陽膽經會於向後。
基本功能
1主肢節運動
蹺脈從下肢內外側分別上行頭麵,具有交通一身陰陽之氣和調節肌肉運動的功能,主要能使下肢運動靈活矯健。
2司眼瞼開合
由於陰陽蹺脈交會於目內眥,故認為蹺脈具有濡養眼目和司眼瞼開合的作用。
陰維脈和陽維脈循行部位
陰維脈起於小腿內側足三陰經交會之處,沿下肢內側上行,至腹部,與足太陰脾經同行,到脅部,與足厥陰肝經相合,然後上行至咽喉,與任脈相會。
陽維脈起於外踝下,與足少陽膽經並行,沿下肢外側向上,經軀幹部後外側,從腋後上肩,經頸部、耳後,前行到額部,分布於頭側及項後,與督脈會合。
基本功能
維,有維係、維絡的含義。
《難經·二十八難》說:“陽維、陰維者,維絡於身,溢蓄不能環流,灌溉諸經者也。”可見陽維脈、陰維脈具有維係、聯絡全身陽經或陰經的作用。在正常情況下,陰、陽維脈相互維係,對氣血盛衰起著調節溢蓄的作用,而不參與環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