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戶塞牖,係之病者,數問其情,以從其意,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素問·移精變氣論》
什麼是神
在傳統養生理論中,“神”是生命的靈魂。它通常是作為人體生命活動現象的總稱,包括了在大腦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以及髒腑、經絡、營衛、氣血、津液等全部機體活動功能和外在表現。狹義的“神”為心神,藏於心;廣義的“神”,為腦神,藏於腦。
廣義的“神”,既包括心神,還包括魂、魄、意、誌、思、慮、智等內容。腦神是各神之首,精神、意識、思維、知覺都是在腦神的作用下產生;心神、肝魂、肺魄、腎誌、脾意亦在腦神的作用下發揮各自的生理功能;關節的活動、皮膚的感覺、眼、耳、鼻、舌的作用同樣都離不開腦神。
中醫認為,“神”的生理功能主要體現在它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上。人的整個機體,從大腦到內髒,從五官七竅到經絡、氣血、精、津液,以至肢體的活動,都無一不是依賴“神”作為維持其正常運轉的內在活力。正因為“神”在人體生命活動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所以《黃帝內經》明確提出了“得神者昌,失神者死”的重要論斷,逐步形成了“形神兼養,養神為先”的養生理念。
中醫沒有解剖學基礎,因此,中醫對神經的作用與分布隻能作出概略性的說明與推測。比如,中醫認為“神”可以調節人體形體的動與靜,精神的興奮和抑製,情緒的喜、怒、哀、樂、愛、惡,個性的剛與柔、靜與躁,身體的屈與伸等,這都是“神”的調節與控製功能。此外,中醫還認為“神”可調節陰陽,而陰、陽在生命物質運動穩定平衡態理論中,被看做是生命物質運動對穩定平衡態的偏離。調節陰陽,即調節生命物質運動對平衡態的偏離,這剛好也正是神經係統的功能。
氣功中的“調神”即是通過調節神經係統的功能,讓生命物質運動處於穩定平衡態,保證身體的健康。所以,氣功家認為養神才能養形,調神是練功的核心。
神的物質基礎
中醫認為神的物質基礎是“精”。“神”的生成主要以先天之精為基礎,以後天的精氣為補養培育而成。所以,“神”的盛衰與精、氣的盈虧密不可分。隻有作為生命物質要素的精氣充足,作為生命活動功能外在表現的“神”才可能旺盛。
總之,“精”、“氣”是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而“神”則被視為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三者之間具有互相資滋生的內在聯係:精充氣足則神全,神躁不安則傷精耗氣;精氣不足,神也易浮躁不寧;隻有精、氣、神充盈,機體的生命活動才可能在健康的狀態中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