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消除眩暈認識誤區
誤區一:“暈是急症,越暈越急”
重度眩暈病人就診時絕大多數是躺著進來的,神情緊張,雙眼緊閉,雙手緊握床扶手,如同抓住救命稻草一樣,唯恐摔倒,家屬也十分著急。然而正如咳嗽、打噴嚏、頭痛一樣,眩暈隻是一種症狀,不是疾病的名稱。眩暈的病因十分複雜,涵蓋臨床許多學科,如腦源性眩暈需要就診於神經內科,耳源性眩暈需要耳鼻喉科診治,頸源性又需要脊柱外科醫生參與診療。因此一個眩暈病人來到醫院就診,經常需要在臨床的多個科室之間輾轉,經過必要的檢查檢驗環節後,才能得到明確的診斷,給予適當的治療。有一些眩暈症甚至至今病因還未明確,在臨床上隻能給予對症治療,暫時緩解病人的不適。同時,臨床上的大多數單純以“眩暈”為主訴的病人,很少會危及其生命安全。
眩暈根據病變部位可分為中樞性和周圍性兩類。周圍性眩暈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耳源性眩暈,其占所有眩暈病人的50%左右,最常見的3種疾病是良性發作性位置性眩暈、前庭神經元炎和梅尼埃病。周圍性眩暈發作時雖然症狀劇烈,天旋地轉,伴惡心嘔吐,甚至要趴下一動不動,但是不會有很大危害。因此,醫生的態度往往也會比較從容不迫。病人明顯的不適症狀與得到明確診斷和合適的治療所需的長周期及醫生淡定的態度形成了尖銳的矛盾,這經常會得不到病人和家屬的理解,認為“醫生沒有重視”,“醫生水平太差”,繼而成為很多醫患矛盾的導火索。
臨床醫生根據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臨床經驗是完全有能力準確判斷出到底哪些是急症,需要立刻給予急救的。因此,病人及家屬最應該做的首先是進行自身心理狀態的調整,充分信任醫生,在就診時主動提供以下“線索”:什麼情形下發作(如姿勢改變時);描述暈的感覺(如四周景物都在轉);持續、間隔時間;有無其他合並症狀,如惡心、嘔吐、聽力障礙、耳鳴、臉麻等;有沒有心髒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病史,並且積極配合檢查和治療。隻有這樣才能幫助醫生盡快明確病因,給予病人及時適當的治療和幫助。
誤區二:“輕度眩暈不是病,休息休息就好”
眩暈是一種病,得治!臨床上有很多眩暈病人,眩暈感一下子就過去了,程度也不重,坐下休息很快就能好,因此常常被忽視。殊不知這是身體敲響的警鍾。腦源性眩暈一般症狀都較輕,較少有天旋地轉的感覺,因此常常被很多病人忽視,認為這並不是病,隻是單純的因為休息不好,或者營養不良導致的,隻要改善生活方式就能夠很快恢複。實際上,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反複發作的眩暈常常是椎基底動脈缺血的表現,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甚至是腦卒中等中樞神經係統病變的首發症狀,危險征兆,一點都不可小覷。所以眩暈應該及時就診,如果伴有其他神經係統損害的症狀包括突然失明、偏癱、麵癱、言語不清、共濟失調等,則更應按急症對待,及時治療;如果不予以重視,將是很危險的。
誤區三:“我一轉脖子就暈,是不是因為頸椎病導致的”
現代社會,隨著辦公室工作的增加,伏案工作時間延長,很多人都會麵臨頸椎病的困擾。有些人認為,頸椎病會導致走行在椎間孔內的血管受壓迫,從而引起血流的減少,導致後循環供血不足而產生眩暈。其實不然,後循環缺血的發生很少是由於頸椎壓迫引起的,大多數跟血管內動脈粥樣硬化、血壓變化以及血管本身狹窄有關。除非非常嚴重的頸椎病在體位變動時會有壓迫血管的可能,而這也非常罕見。因此,當病人出現頭位或體位變化引起眩暈症狀時,首先應該考慮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等常見的疾病類型。
二、眩暈能夠根治嗎
對於任何疾病,毋庸置疑,療效都是病人最為關心的內容,根治是所有病人最期待的結局。那麼,眩暈到底能不能根治呢?
如前麵章節所述,引起眩暈的原因十分複雜,涉及耳部疾病、腦部疾病、全身疾病以及神經精神疾病等,其中尚有15%~25%的眩暈原因不明。因此,並不能籠統地回答眩暈能否根治。眩暈能否根治主要取決於導致眩暈的原發疾病。
1. 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
該眩暈是由於耳石離開原來的位置,脫落進入內耳半規管所致,此類病人頭部位置改變時會引起短暫性眩暈,是最常見的前庭係統疾病。由於其發生眩暈的病因明確,通過耳石手法複位即可得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是可以根治的眩暈。但由於誘發耳石脫落的原因尚不明確,因而常常容易複發,複發後仍可經成功的手法複位獲得眩暈症狀的完全緩解。
2. 梅尼埃病
由於病因及發病機製不明,目前尚無根治方法,隻能控製症狀,減輕病人的不適,減少複發。該病是由於膜迷路積水導致的眩暈,因而急性期應給予對症治療,低鹽飲食,少喝水,控製水鹽的攝入,通過鎮靜劑如安定等控製眩暈和嘔吐症狀。同時使用利尿劑、血管擴張藥物改善內耳循環,減輕迷路積水。對發作頻繁、保守治療無效,眩暈症狀影響工作和生活者,可考慮手術治療。
3. 前庭神經元炎
目前研究認為,它是一種病毒感染導致的感染性疾病,因而大部分可以治愈,且預後良好。該病的特點是病前2周左右多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史,因而常常給予抗病毒治療,輔以激素抗炎治療,對於眩暈症狀應給予鎮靜、安定劑治療。嘔吐停止後停用前庭抑製劑,盡早進行前庭功能康複治療。
4. 急性迷路炎
急性迷路炎亦常與病毒感染有關,通常是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然後緩慢出現眩暈,根據病原學診斷明確後,予以適當的抗病毒治療後,持續3~6周的時間會慢慢複原,預後良好。
5. 聽神經瘤
屬於良性腫瘤。聽神經瘤壓迫聽神經,會造成聽力喪失;壓迫前庭,會造成眩暈症;壓迫小腦,會有平衡感失調的症狀;如果侵犯小腦與橋腦交界,許多腦幹的症狀就會出現。聽神經瘤主要治療方法為外科手術治療。一般來說,腫瘤越大,壓迫症狀也會越明顯,手術的風險也會越高。因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預後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