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幼犬的補鈣
大家經常聽說的是:幼犬或者青少年犬需要鈣。但是可惜很少有人知道犬到底需要多少鈣。結果造成不是過少就是過量。尤其是在犬的主人想做的特別好的時候,結果經常是事與願違。
過少和過量都對犬很不好,都會造成骨骼方麵的疾病,如果犬本身骨骼已經有問題的話,那麼就將加重病情。尤其是中、大型犬,對於鈣的攝入量尤其敏感。下麵詳細講一下鈣的配給量,以便能幫助大家讓自己的愛犬更健康的成長。
1.過量:
過量攝入鈣是很經常發生的事情。在給犬喂成品犬糧的同時又加入含鈣量很多的礦物質飼料,就容易造成這種情況。全飼料(隻適用於成年犬)或者幼犬飼料均含有足夠的鈣,如果正常喂給犬這樣的飼料,並且沒有過多的其他肉類等,那麼也不用另外再加入礦物質飼料以及類似產品。
礦物質飼料中如果含鈣量小於5%,那麼可以與正常成品犬糧共同使用。但是從營養和經濟的角度來看其實是不必要的。
舉例說明:3個月的一隻幼犬,比如說10公斤左右,將來能長到30多公斤,那麼目前每天需要鈣的攝入量是8-10克左右。那麼這幼犬就需要每天大約400克左右飼料(這是指類似RINTI之類的純肉製品,附加混和飼料不計算在內),每100克含0.35%左右的鈣已經是足夠了,可以完全滿足犬的需要。比如說在此之外又加兩勺營養片的話,那麼等於攝入量已經是16克,那麼鈣就大大多於犬所需要的量,而同時磷的攝入量並沒有成比例的增長,這樣就造成鈣磷比例失調。在大中型犬種中,這樣會引起許多骨骼方麵的問題。
2.缺鈣
一般自己配飼料的話經常發生缺鈣的情況。沒有骨頭等的飼料多數含鈣不足,尤其是對於中大型犬種來說。這同樣適應於奶製品。大家經常認為與人相同,一口奶或者一個鈣片中含上幾毫克的鈣就已經很有用處了,但是這觀點實際上是很錯誤的。一個嬰兒需要10年左右才能到60公斤,真正大型犬用不了一年就夠了。所以要這麼補鈣的話,當然容易出現缺鈣的現象。
主人還需要製訂一個食物量的大概標準。怎樣判斷每日的喂食是不足還是過量呢?如果是食物量不足的話,狗就會狼吞虎咽地舔光所有食物,還不舍得離開食盆。那麼,在下次喂食的時候,就應該增加食物量。如果還剩有食物就離開食盆,這就說明了食物過量,但也有食欲不佳、身體狀況不良的時候,在喂食時,就僅給平常的一半那麼多,如果還剩的話,就應該去請醫生看看了,狗極有可能已經染上病了。
科學合理的安排食物量是非常重要的,充足的食物量可以使小狗比較容易馴服,反之,則會使小狗漸漸變得焦躁起來。另外,一直把食盆擺在狗的麵前,這種飼養方法不可取,很不衛生。使狗易得腸道疾病,而且狗的疾病不能及早被發現。一般在喂食30分鍾後,不管是吃還是不吃,都應清理食盆,直到下次喂食時再拿出來。
總之,給狗喂食的次數、數量、時間要盡量有規律,這樣,既可以調整狗的生活節奏,又可以掌握狗的健康狀況。
7.喂養誤區
誤區一、隻用肉喂狗不好
有人以為用最好的肉類喂狗,就可以使它長得強壯。其實,這樣喂狗,不但花費大,而且會使大部分狗腹瀉,形成消化不良,難於吸收。幼犬為了獲得能量,需要把肉類的蛋白質分解;其實這些完全可以從碳水化合物中獲得。此外,肉類中也缺少維生素A、D、E。
一般情況下,凡是肉類喂得過量,或是隻用肉喂的小狗(特別是從3個月大到12個月大的),骨骼的形成一定有毛病,因為鈣質和肉類的磷的比例失調。換名話說,是鈣少而磷多。另外,隻喂肉類,還會造成小狗的營養不良,產生軟骨病。
給狗喂點鈣粉好
不論我們所養的狗是不是純種狗,都需要從幼犬時期開始喂些鈣粉。鈣粉同鈣片的作用相同,對小狗骨骼的成長很重要。缺乏鈣質,牙齒和骨骼便不正常。尤其是骨頭所占比例大的狗,如拳師狗、洛威拿犬、聖伯納犬、大丹犬、羅德西亞獵獅犬等,幼犬時期更需要鈣質。因此我們每天喂養小狗,一定要在食物中加適量的鈣粉。小狗則吃鈣粉更容易吸收。那麼喂多少鈣粉才合適呢?通常成長中的幼犬,每2.2公斤(約5磅重),每天就需要一茶匙的鈣粉。換句話說,小狗增加體重,鈣粉量也要依照比例增加。小狗長到1歲以後,進入成長期;從那時開始每4.5公斤(約10磅重),每天需要一茶匙的鈣粉。相對來說,份量已減半,因為過了發育期,骨骼和牙齒的成長逐漸穩定,不需要那麼多的鈣粉。
另外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每天必須讓小狗有適當的運動,才能使鈣粉吸收;否則喂太多的鈣粉,反而有害無益。
誤區二
(一)飼喂時要定時定量:
——定時是指每天飼喂時間要固定,不能錯前拖後。定時飼喂可使犬每到喂食時間胃液分泌和胃腸蠕動就有規律地加強,饑餓感加劇,使食欲大增,對采食及消化吸收大有益處。如果不定時飼喂,則將破壞這一規律,不但影響采食和消化,還易患消化道疾病。定量是指每天飼喂的飼料量要相對穩定,不可時多時少,防止犬吃不飽或暴飲暴食。但要注意不同個體間的食量可能有很大差異,還要靠飼養者自己的觀察來確定。一般情況下,不同體重的犬每天的飼喂量犬進食的特點是簡單地咀嚼食物,囫圇吞下,尤其是在幾隻犬共用一個食盆時更為突出。因此,每隻犬應固定一個食盆,不要串換,防止傳播疾病。食盆要大一點,每次添食不要過多,以蓋住盆底為宜,讓犬舔食,吃完再添,使其養成不剩食的習慣。犬有在固定地點睡覺、進食的習性,所以,喂食的場所要相對固定,有些犬在更換飼喂場所以後常拒食或食欲明顯下降。
(二)掌握好食物的溫度;
——飼料的溫度以在40℃左右為最好,避免過冷過熱。但在炎熱的夏季可給以冷食,冬季必須加溫,當食物的溫度超過50℃時,犬有可能拒食。
(三)注意衛生:
——食具要定期消毒,飼料應現做現吃,最好不過夜,發黴變質的食品不能再喂犬。喂食前後要停止做劇烈運動,飲用水要用清潔的自來水或井水,不能用廚房裏的泔水和地表積水,以免引起食物中毒、寄生蟲的侵襲和消化器官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