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矛盾(1 / 2)

接下來的日子,燕回軒忙著和幕僚們開會討論,推行各種政策,有時候都忘記按時吃飯,都是陳韻給送到地方,看著吃完才罷休。

\t陳韻也沒刻意的去接觸北地的將領高層,也沒參與燕回軒的討論,而是在北侯府倒騰地龍,火坑,在她看來這麼冷的天,沒有這些取暖設施,僅靠幾個炭盆,那是不可想象的,她不想每天抱個被凍得瑟瑟發抖,阿軒的身體也受不住。

\t終於在她的努力下,北侯府的取暖設施基本改造完成,也迎來了北地的新年。

\t那些看陳韻如此倒騰的人,多數不以為然,這不過是那官家小姐不能忍受北地苦寒,才想出來的淫思巧技,陳韻絲毫不以為意,隻要她不用在陰冷的房間守個炭盆就行了。

\t但是在下麵反應上來的一件事,引發了大家的思考。

\t這應該從陳韻給燕回軒去營地送飯說起,回程時下起了大雪,陳韻便在一農戶家中暫避,家裏沒有錢燒炭,房間簡直跟冰窖差不多,唯一的取暖物品是一個泥盆,裝的是做飯時從灶下扒拉出來的,沒有完全燃燒的樹枝,此時隻剩下一些灰燼了。

\t這家隻有一個女人帶著兩個孩子,小女孩在灶下燒水,邀請陳韻跟著一道烤火。

\t當衣衫單薄的小女孩笑著告訴陳韻,她最喜歡在灶邊燒火了,因為那是在冬天最幸福的時光。

\t陳韻看不下去了,立刻叫人將她做的泥坯拉過來,當天就在這家給做了火炕,修了爐灶,並告訴小女孩,那些玉米杆和玉米芯用來燒火做飯很不錯,不必冒著大雪去拾柴。

\t過了幾天陳韻再次路過這裏,給這一家三口帶去了過冬的棉衣,小女孩小心的將棉衣收起,開心的說火坑燒起來,房間裏很暖和,棉衣等新年時再穿。

\t那小女孩對陳韻滿是孺慕之情,隻是這種情緒被她小心的藏在眼底,畢竟侯夫人的身份太高。

\t很快這件事在周圍就傳開了,許多人上門詢問火炕的造法,當知道這是侯夫人幫忙造的,便有人到北侯府,請求侯夫人派人指導農戶如何搭火炕,之後在這一個冬天裏,北地被凍死的人是曆來最少的一年。

\t而就在除夕這天,幾位上了年紀的老人聯合起來,到北侯府門外給侯夫人磕頭,感謝夫人的恩德,讓他們能過上一個溫暖的新年。

\t當聽到這件事時,燕回軒更是自豪,高興的同葛林瑞道:“你瞧我說什麼了,小韻兒那麼聰明善良,得到人們的愛戴根本不是問題。”

\t高興之餘,特地同小韻兒接見了這幾位老人,並贈送了些年貨和過冬的棉衣,棉被,自此陳韻仁慈善良的名聲便傳開了。

\t這是陳韻過的最輕鬆的一個新年,這裏沒有什麼夫人外交,沒那麼繁瑣的新年規矩,她隻是隨著燕回軒去軍隊裏送送溫暖,將她帶來的牛肉給士兵們在新年裏加餐。

\t幾家歡樂幾家愁。

\t在陳韻被大家讚揚的時候,鄭秋染手下的女兵憤怒了,紛紛要揭露這個偽善女人的真麵目。

\t尤其以鄭秋染手下的丫鬟明華,最為不忿,明明侯爺和小姐才是天生一對,那個女人算是怎麼回事,至於這個丫鬟如此不忿,那背後不可明說的心事,都是小事了。

\t可是在商量過後,發現她們根本不知道那個女人做過什麼惡事,除了給侯爺送過幾次飯後,根本就不出侯府,讓她們有力都無處使。

\t有人更是聲稱,侯爺乃是做大事的,就那個嬌滴滴的小姐,肯定會成為侯爺的拖累。

\t而從西蜀軍這裏傳出的話語,再不像之前有很多人隨聲附和,侯夫人為大家做的事,有目共睹。

\t陳韻不理外麵的事情,隻是每天過她的小日子,忙著為燕回軒補身子,研究各種美味的食物,她跟來的目的就是照顧好燕回軒的,至於其他的事,她該說的都說了,也沒必要非參與其中。

\t直到有一天,關於組建特種部隊的政策,要在新年後開始推行,葛林瑞見過高朗等人的厲害,於是提議,由侯夫人來做這個特種部隊的總教頭,由此引發了一係列的事件。

\t陳韻曾經根據古代戰爭,給燕回軒的建議裏其實分的很詳細,比如重騎兵、輕騎兵、步兵、槍兵、弓箭兵等等,這些兵種的各種配合,尤其提到了建立特種兵。

\t許多兵種是原來就有的,但是存在的問題是訓練不規範,在沒有戰爭或者挨餓的時候,為了保存體力,基本不訓練,重騎兵的要想組建耗資巨大,陳韻知道北邊的蒙古馬,個頭稍小,耐力非常好,是這個時候非常優秀的軍馬,燕回軒正派人入蒙古采購軍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