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自己製鹽(1 / 2)

自過了上京往北,大多建築更注重實用和保暖,少了雕梁畫棟,多了一份厚重,雲州府衙便是其中的典型。

\t燕回軒的車剛在府衙門口停穩,雲州知府布俊民就從裏麵迎了出來。

\t陳韻打量來人,三十來歲的年紀,一身大周朝的四品官服,一張方正的臉,給人以端方嚴肅之感。

\t“侯爺,侯夫人,裏麵請。”布俊民躬身施禮。

\t布俊民直接將二人帶到後堂,葛林瑞、薑為雄、林子墨也跟著落座,陳韻才發現不同尋常,她本以為燕回軒是為了詢問賑災之事,現在看來顯然不是。

\t待上完茶,大門被關上,布俊民才站起來與各位見禮,顯見都是熟人。

\t這是陳韻才知道布俊民出自飛雁閣,飛雁閣是當年先皇和燕回軒共同建立的情報組織,涉及到各行各業,李雲華駕崩之後,燕回軒成了飛雁閣的掌舵人,其後在他的手中發揚光大。

\t布俊民在拜見陳韻時,眼中詫異一閃而逝,他對侯夫人陳韻的印象,停留在兩年前被綁架時,那時他剛好在梅州城,一路配合調度,知道侯爺很重視這個夫人,不過也未放在心上。

\t他的存在和背後的情報部門,都屬於侯府的最高機密,沒想到這侯夫人都可以參與進來。

\t“坐吧,說說現在什麼情況。”

\t對於屬下的疑惑,燕回軒看得清楚,但是他沒打算解釋,他不想太多宣揚小韻兒,那會將她推倒風口浪尖,他知道那小女人有多怕麻煩。

\t“是,啟稟侯爺,上京來消息,路上的那批刺客是太師許銘文派出來的。”

\t“是嗎?看來是害怕,坐不住了。”燕回軒沒覺得有多奇怪,想要對付他的不過那幾家。

\t“哈哈,還是侯爺看得明白。”

\t布俊民最佩服侯爺這點,永遠都是淡定從容,小小年紀運籌帷幄,雖然沒有強大的武力,但是讓他們有高山仰止之感。

\t“另外浙南傳來消息,因為爭搶鹽道,與上官家發生了衝突。”

\t“雖然我們不懼,但是為了長遠發展……強龍不壓地頭蛇……”

\t薑為雄作為北地軍隊最大軍需官,也參加了討論。

\t鹽?陳韻很迷惑,這鹽作為關係到國計民生的特殊商品,向來是由國家管製,軍隊應該是國家專門供鹽的,怎麼還需要單獨購買,如果沒鹽怎麼打仗?

\t葛林瑞見陳韻不解,便在旁邊解釋了一下,原來現在鹽產量低下,說是鹽屬於官營,但是如今朝廷對地方的掌控力越來越弱,多為大家世族所把持,在南麵許多人私自販鹽,牟取暴利,並不是什麼新鮮事。

\t北地軍隊需求大量,朝廷提供的根本滿足不了需要,另外北地因為連年發展,城市規模不斷擴大,民間用鹽需求大增,所以燕回軒需要更多的鹽,自己打通鹽道,會節省不小的開支。

\t在陳韻的想法裏,雖然鹽是重要的物資,但是在這片土地上根本就不缺鹽,之所以會出現鹽荒,一是這個時候鹽的生產量太低,供不應求,二是運輸困難,三就是一些大鹽商的囤積,抬高價格。

\t這個年代,還沒有全國性的地圖,在內陸陳韻沒辦法按現代的省份格局區分,但是陳韻在看過燕回軒收藏的軍事地圖,根據地圖上海岸線的形狀,她發現大周朝所說的北地,大概就是後世的河北省境內。

\t因為都是局部地圖,更多的是為軍事服務的,當時也沒有在意,如今恍然大悟,她一直被北地之稱所迷惑,這裏還被人稱之為冀州之地,冀州冀州,不就是……那這個局還是很好破的,後世天津的“長蘆鹽”可是聞名中外。

\t“我們可以自己製鹽啊。”

\t陳韻反複琢磨,這句話脫口而出,廳堂裏突然很安靜,燕回軒等人都停止了討論,向陳韻望過來。

\t“我有說錯什麼嗎?”陳韻納悶,這些人的反應怎麼這麼奇怪。

\t“夫人,這北地並無鹽礦可供開采。”

\t布俊民覺得女人到底是女人,總是頭發長見識短,也就不以為意,但是到底是侯夫人,便對現有的狀況解釋了一下。

\t“據我所知,鹽的種類有很多,根據不同的來源可以分為海鹽、井鹽、岩鹽、池鹽等,我們可以直接晾曬海鹽啊。”

\t“夫人有所不知,在直沽沿海確實民眾散亂設灶,鍋煎成鹽,雖然悉數交官府運銷,但是伐薪燒炭價格很高,產量很小,不值一提。”

\t接著不等陳韻說話便轉向燕回軒道:“侯爺,沒想到夫人對民生問題也頗多了解,不過這其中內情,夫人還是難以企及的。”

\t布俊民覺得這侯夫人雖然比一般女人懂的多些,但到底見識有限,他很不喜歡女人插言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