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親人港灣(1 / 2)

大年初一,陳傳柏一夜沒睡,依然神采奕奕,他似乎突然找到了人生的意義,一個晚上,氣質上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t開門大吉放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t陳韻,陳誌遠跟著陳傳柏拜訪街坊四鄰,以前這殊榮都是陳雪的,陳韻本不在意,她最想做的是回房間去補個覺。

\t在大周朝,拜年也是有講究的,許多是不必親身到訪的,隻投個帖子就可以了,每家的門口都掛有紅色布袋,人們把這個稱之為“接福”,誰家接到的帖子越多,越別致,誰家就被認為最有福。

\t畫上精美的圖畫,寫上喜慶祝福的話語,互相贈送,陳韻發現這就是後世的明信片啊,真是創意無處不在。

\t接下來的三天日子,終於成了人們最閑的日子,朝廷也休沐,陳傳柏拉著陳韻談天說地,這時陳韻才發現,她老爹天文地理,遊記雜談,都能侃侃而談,言之有物,果然是狀元之才。

\t陳傳柏初始並未關注陳韻的事,如今越了解興趣越濃厚,他本對能大批印刷書籍的事半信半疑,現在非常想見識一下活字印刷,要不是因為過年,他都要拉著陳韻去芳草園了。

\t轉眼三天過去了,因為財神的誕辰是初五,人們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並鳴鑼擊鼓焚香禮拜,打開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煙花,虔誠恭恭接財神。

\t關閉已久的店鋪都在這天開門,互相說著恭喜發財的喜慶話,借著吉利日子,陳家的德勝樓也在這天重新開業,選好時辰,鞭炮齊鳴,開業大吉。

\t其實陳韻對這裏的飲食了解後,隻是根據當下人的口味提供了幾種菜譜,她始終認為不管什麼樣的酒樓,好吃永遠是第一位的。

\t陳韻真正做的是她將幹蘑菇磨成粉,當成古代的味精使用,放在菜裏,起到提味的作用,算是德勝樓的一道秘籍,讓無論做什麼菜都比別人更勝一籌。

\t雜誌《生活雜談》在頭天晚上就已經送到了各個書鋪,一大早開門便擺在了架子上,大家從來沒看過這樣的書,一時間議論紛紛,爭相傳看,儼然成了上京新年的第一件大事。

\t陳韻在書局前又看到了那個抄書的學子,他從代興平那裏知道他叫慶正卿,這慶正卿在書鋪開門的第一時間,買了本《生活雜談》,翻開兩頁哈哈大笑起來,“我的文印在書裏了,能讓天下學子都看到我的文章,真是死而無憾了。”

\t周圍的讀書人紛紛圍攏上來觀看,都是豔羨不已,向慶正卿打聽怎麼才可以將文章印在這《生活雜談》中,流傳於世,當看到芳草書局門前的征稿告示時,都是喜不自勝,每人買一本回去研究,恨不得馬上寫出精彩的文章送來。

\t“這個也太誇張了吧?”在還不知道是否暢銷的雜誌上發表個小文章,就能高興成這樣?

\t“一點都不誇張,這對他們來說可是既能賺錢又能揚名的大好事。文人最重名,能有文章傳世那是了不起的事情,要知道有能力像丁慶元那樣出詩集的人寥寥無幾。”

\t陳韻回頭,看到雲明楓和燕回軒站在身後,這是陳韻自生辰後第一次見到燕回軒,感覺他黑了,也瘦了。

\t此時更是有人把陳韻寫上去的《桃花詩》大聲念了出來,人群中發出大聲喝彩聲。

\t“不知這是哪位才子所做,當真是灑脫不羈,那種意境令人心生向往啊?”

\t許多人把書翻了幾個來回,也沒找到這首詩的作者署名,“是不是搞錯了?這裏每篇文章都有署名,為什麼偏偏這詩沒有呢?”

\t“他們不知道,那個大才子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呢。”雲明楓打趣道。

\t燕回軒剛剛回京,並不知道此事,聽了更是驚訝,“難道這首詩是小韻兒作的?”

\t陳韻忙擺手,“我都說了我不會作詩,這真不是我做的。”陳韻雙手合十,做祈求狀,“拜托拜托,忘記這件事吧,這要看書的人都跑來問是誰作的,那我不用活了。”

\t雲明楓和燕回軒兩人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陳韻那個小樣子果然可愛。

\t雜誌《生活雜談》獲得了空前的成功,短短一天銷售一空,所獲利潤之高,讓見慣了錢財的雲大公子和燕侯爺都不禁咋舌。印刷作坊正加班加點的印刷,在梅州城出售的雜誌更是被帶往大江南北。

\t《生活雜談》成了上京最熱門的話題,回到府中,見陳傳柏和陳誌遠人手一本,看來她手上這本成多餘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