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方麵,外資是起到了空前重要的作用的。去年一年,他們就引進了4754個外商投資項目,外資總金額達到58億美元之多,相當於天津10年三資企業總投資額的3倍以上。廣東固定資產的投入,40%依靠外資。如此充足的外資湧進為廣東經濟發展帶來了蓬勃的生機。即使這樣,他們尚嫌不足,還在拚命爭奪,足見其膽略與雄心是何等驚人。如果繼續保持這樣的速度,20年後的廣東,全世界都將對其刮目相看。那時候的廣東,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將會超過7000美元,廣東將成為亞洲乃至世界的最大加工中心、中國的國際貿易中心、全國最大的購物中心、華南地區的金融證券中心。
舉人之長在於克己之短。天津市委號召我們要在原有基礎上研究進一步加快改革開放,促進經濟發展,在全市黨員和群眾中特別是在領導幹部和領導機關中開展一次解放思想的大討論。我認為,解放思想,觀念革新,乃是天津經濟起飛的最先決條件,否則一切將無從談起。筆者僅提出幾個問題以作引玉之拋磚。
其一:我們是否要建立一個萬商雲集的北方最大的商業中心?它需要什麼樣的市場和生活環境?求穩怕亂的思想能否邁開堅實的第一步?過去戰爭狀態下才有燈火管製的條例,為什麼在和平時代的今天竟然對霓虹燈的安裝還要層層審批?廣州和上海都在創建燈光燦爛的不夜城,我們的夜市為什麼就那麼黯淡無光?是什麼觀念作怪?本來在統一透明的法規下雜貨市場、洋貨市場、購物中心、批發零售、個體、私營等等均可放開,至於其他服務谘詢、會計、律師等等第三產業和各種類型的合法公司也定將為繁榮的天津作出貢獻。有那麼一個事實是不可否認的:全世界大都市的摩天大樓幾乎都是由公司出資營建的,於是出現了繁榮。蓄意打擊合法公司的存在,不管其本意如何,實則正在扼殺繁榮,堵塞就業的渠道,乃與世界經濟軌道背道而馳,決非我們應選擇的方法。
其二;從天津長遠的經濟發展目標出發,要實現國民生產總值從61億美元到800億美元的大飛躍,那麼今後20年內年均增長速度至少要超過12%。這樣,我們的經濟運行機製是否要堅決地轉移到國際經濟發展軌道中來?是否必須堅決地走集約型發展經濟的道路?是否要千方百計地大量吸收外資?是否需要像廣東一樣全方位地進行開放?是否需要所有掌握“審批”大權的主管部門尤其是掌握實權的各級領導者們進行一次徹底的思想解放,從而大膽地實現簡政放權?放了權是否就會造成天津大亂?還是將促使天津經濟的振興?廣東全省都在搞活放權,於是出現了“大廣東”;上海照著辦,於是外資源源湧入了上海。天津四郊五縣、各區局的積極性是否要大大地調動起來?不搞活可以創造一個生氣勃勃的局麵嗎?如此等等,都需要作出切實的回答。固然振興天津需要中央的支持,但更需要天津自己的新思想和新招數。
其三:隻有良好的國際投資環境才能最大限度地實現外資引進。全世界每年約有2000多億美元巨額流動資本在尋找理想的投資場所,所以對天津而言創造一個符合國際慣例的投資環境正是每一個市民均要承擔的責任。我們的投資優惠條件並不比新加坡好,他們實行的是對外資企業10年免稅的優惠。所以我們需要創造更好的環境,海關、外彙、銀行、工商、公安、規劃建設、稅務、勞務、人事、消防、交通、機場、港務、海運、內運、旅遊、郵政、通訊、紀檢、電力、能源、供水、法院、外經、外貿、內經、內貿等等都要在各自的領域實行國際慣例式的管理。法律透明、條例公開、市場準入、市場準出、優良服務、手續簡便正是當今世界吸引外資的最重要的軟件環境。我們和廣東仍然存在著很大的差距,而和國際競爭對手們的差距就更大了。這個問題如果不盡快予以改善,再廉價的勞動力的優勢也被低水準的效率所衝銷了。可惜的是我們的一些部門仍然不承認這個嚴重的差距,還未能在爭取更大外資的目標下統一認識、協作行動。紅燈長亮,綠燈難開。一項外資入市,到處設卡難行,甚至為了維護本部門或某些審批者少數人的尊嚴,可以給萬裏而來的投資者一點顏色看看。此類事情,我曾接受過不少的投訴。長此以往,一筆筆外資就流入了別省別市,甚或別國,而有利於本市的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的潛力也就減去了一份實在的力量。
其四:應該引起深深思考的問題是,如果我們不想落後於廣
東,如果要爭取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增長速度達到12%以上,以此確保天津市在20年內能達到“四小龍”的經濟高度,那麼從現在起就必須預測到每年需要爭取多少外資投入方可滿足經濟起飛之重要資金來源。如果再把外資引進和自己的科技開發、人才教育結合起來,奇跡就會出現。廣東預測八五期間需要爭取外資110億美元,我們從現在起就要爭取頭兩年內每年引進外資額不低於5億美元,以後每年達到7至10億美元的固定資產的外資投入,在下一世紀10年中還要更多。今天,我們有利的條件是:天津前10年大搞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其優勢可稱全國之冠,這是吸納國際大投資之超前壯舉。如果今後20年內我們能抓緊時間消化國際投資200億至300億美元的巨額資本,那麼在如此短暫的時間裏實現天津的經濟起飛就必將成為現實。
其五:大量湧進外資,大量建立三資企業,國內外市場交融一片,那麼原有國營企業、鄉鎮企業、集體企業以及私營、個體企業等等將發生不同程度的震動,這是需要認真研究和妥善解決的問題。但是在商品經濟競爭的今天,這需要有足夠的勇氣迎接不可避免的挑戰,否則力圖盡快站在世界先進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基礎上的經濟振興計劃將要落空。我以為:
第一,我們萬萬不可對非決定國家命運的經濟領域采用行政的方法劃定不可侵犯的保護範圍。即使天津這樣劃定了,廣州、上海也不會理睬的,人為的堡壘必將被攻破。如果我們的觀念更新一下,把所有在天津建立的企業包括三資企業在內,都視作中國的法人,都是天津實業和經濟基石,天津就將擁有世界量級的不可摧毀的經濟實力。利弊衡量,當計大利。
第二,各級政府必須轉變職能,其主要職能在於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提供政策上的服務與提供一切公平競爭的機會,在法律上保護所有企業的合法權益;在於為人民提供各種就業的機會與充分發展技能的環境;在於發展公民教育衛生事業和保證社會安全與實現社會公平和社會保障,促進社會經濟繁榮。政企要嚴格分開,企業在經濟上隻對股東和董事會負責(如果是國家資本則對國家資產委員會負責)。這樣寬鬆的環境一旦形成,企業在國家政策引導下應當積極而迅速地向可能取得利潤的方向傾斜,從而調整自己合理發展的軌道,選擇自己的前途,主宰自己的命運。或與外方合作,或為大企業配套,或為大企業加工,或幹脆轉行從事第三產業,有經濟實力者則發展成為企業集團,強者新興,弱者淘汰。解體者企業應從事別的行業,重新選擇新的發展機會。我們的責任在於一方麵竭力促使新興經濟力量的誕生和發展,另一方麵力圖使社會震動減少到可以承受的程度。政府,再也不能成為主宰企業生死命運的主管,再也不能成為企業成敗興亡的保姆。企業就是國家合法的經濟法人,企業就是經濟領域的主人。在法律許可下,給予他們機會,給予他們環境,給予他們公平,人人參加社會保險,擺脫沉重的包袱。原有的企業其能者終究會在大海中學會遊泳,共建天津的繁榮。
社會主義的改革和開放是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的一場革命。它終究要把我們推向世界,把我們推向強者的地位。在其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帶來一些震動,甚至一些痛楚。但中華民族必將在這場革命中煥發青春,給全國人民帶來的將是未曾有過的幸福和文明。曆史已經證明而且必將再次證明這是社會主義紅旗永遠不會落地的重大選擇。讓我們萬眾一心,麵對世界,革新觀念,求得共識,為著幸福的未來,全民奮發,共建一座萬商雲集而與國際投資環境並無遜色的現代化的新天津。
創造一個符合國際慣例的國際投資環境,我們就會擁有大量的內外資金、科技人才和市場。而隻有在這樣的環境中,天津的一切優勢才能真正地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天津就會站在世界高度去進行競爭和創造性的建設,天津的經濟繁榮就會像森林一樣鬱鬱蔥蔥。萬商雲集,人才濟濟的生動局麵就會出現。一百年內外,天津將會湧現出一批又一批的新時代的傑出英雄,他們是勇敢的革新家、企業家、科技專家、律師、會計師、工程師和具有現代技能的各行各業的高素質勞動者,其中不乏有獻身人民的共產黨員、工人、幹部,還有國營、鄉鎮企業的經理,國內外投資者以及私營、民營的老板和個體戶……總之,都為天津現代化經濟的大廈奠定基石做出了功不可沒的貢獻。
要培養出一大批具有現代化觀念、國際水平和充分服務精神的新型管理人才、科技人才、經營人才、經銷人才和新崗位的能手,在國際商戰中建立天津新型的工貿新軍。為了引進外資,我們還需要一批批才華出眾而擅長外語的招商能手,同時也需要一批善於鼓動而又具有魅力的宣傳家、公關人員和行政官員。更需要萬萬千千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的普通勞動者。大家全都站在最新的起跑線上,站在當代世界經濟發展大潮的潮頭,為了讓天津——渤海之濱的明珠大放異彩而拚搏奮鬥。
和許多企業家一樣,正當他們稱呼顧客為上帝的時候,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在7年前提出了“投資者就是帝王”的口號。那時候我們麵對白茫茫的鹽灘一無所有,如今卻引來了近10億美元的中外投資,初步創建了自己的文明。’近年來,我們又升華了這句口號,叫做“創建國際投資環境”,全區幹部就在這句口號下協作行動。我們堅信今後必將有更大的飛躍。讓我們每一個市民努力去創造這樣的國際投資環境,那麼萬方生氣必將彙集津門。
860萬同胞當此現代世界經濟競爭之激烈環境,風雲莫測、安危常變之關鍵時刻,必須在中共天津市委領導之下,清醒正視自己的選擇和前途,刻骨銘心地樹立起危機意識和奮戰精神,胼手胝足,艱苦卓絕地在經濟領域進行國際商戰,並且在這場鬥爭中呼喚出萬千個中國的土光敏夫和亞科卡來。
§§第七章 旋轉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