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金鑽將中外雙方的管理人員融為一體後,接著著手解決勞資關係。
在許金鑽到公司之前,天榮的勞資關係比較緊張,一些員工工作消極。
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許金鑽通過調查了解,摸清了“症結”所在。其主要原因是過去的“老板”將員工視為“生產工具”,動輒令其“另行高就”。
許金鑽為了轉變過去的勞資關係,便在員工中大聲疾呼:我們不能將自己當成公司的雇傭軍,而是人人都要把自己當成公司的支柱。為公司打翻身仗獻計獻策,出力流汗。並且使員工們認識到,個人的利益與天榮的榮衰是一致的。天榮倒閉了,大家都要另找飯吃;天榮發展了,興旺了,大家才會得到更多的實惠,更大的利益。
“宣傳隻是曉之以理,更重要的是拿出實際行動來,才能動之以情,真正增強企業的凝集力。”許金鑽基於這種認識,放手讓員工大膽工作,積極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天榮公司經營部的人員,有大專以上文憑的占75%,最高的學位是碩士。這些知識分子,有些是從市裏的國營工廠來的。他們來到天榮後,一個月的工作量,等於過去在國營工廠一年工作量的總和。還有的為了開辟公司的經營渠道,孩子發高燒,卻顧不得照顧,拎起皮包就出發了;還有的愛人患病住院,等待檢查病因,照樣堅持出差。所有這些舉動,都源於公司對他們的信任和賞識。
去年,天榮先後有24名員工到國外承建項目,留在公司的員工不到公司總人數的一半。就是這不到總數一半的員工,承擔了公司總人數的生產經營任務。過去,公司是下午4點半下班,後來由於人少任務緊,公司改為7點半下班。盡管如此,七點半下班以後,還有不少員工自動留下來,為明天的生產做準備工作,時常加班到深夜。餓了,就吃點方便麵。轉天8點半上班時,他們又走上了生產經營崗位。一般在中外合資企業,幹活兒就是為了撈錢,加班是為了多撈錢。可是天榮這些員工,沒有一個人向許金鑽詢問過加班給不給錢。不僅如此,他們的家屬也支持他們這種“義務”行動,孩子病了,他們的愛人不告訴他們,老人患病住院,再三叮囑不要分他們的心。
是什麼原因使天榮的員工具有如此巨大的凝聚力?
許金鑽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他以帶有探討性的話題講:幾十年來在我們國營企業實行的,又被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一些作法,並不都是過時了,隻不過現在是有點妄自菲薄。特別是中外合資企業,似乎我們過去那一套都已經是曆史博物館的古董了。我卻不這樣認為。比如過去鞍鋼的“兩參一改三結合”,我覺得仍有使用價值,我正在天榮實驗。
不是麼,天榮建築板材有限公司不久前一舉拿下的“天津大無縫”這個被稱作“天津第一工程”的建築板材任務,就是許金鑽“實驗”取得成功的一個突出範例。
“天津大無縫”工程,在世界上也是為數不多的大型工程,建築麵積65000平方米。對於這樣一個重大的中外合資開發的工程,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天津市負責同誌十分重視。這樣大麵積的建築廠房,如果使用過去傳統的建築材料,快馬加鞭3年才能完成。爭取了時間就爭取了效益,奪得了時間就奪得了戰勝競爭對手的主動權。所以,北京鋼鐵設計總院、天津市建委、天津十三冶金公司和“大無縫工程”指揮部通過反複研究論證,決定使用“天榮板”。但是,同時又嚴格規定,必須按整個工程的期限在半年時間內拿下來,否則將使用別的同類企業的板材。
麵對這樣一項史無前例的工程,天榮敢不敢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