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解鈴還需係鈴人(2 / 2)

17日 宋平、呂克白等同誌視察了開發區選址現場。

20日 開發區方案組對方案進行了最後審定。

26日 市委召開第22次常委會,聽取了開發區方案彙報,原則同意了開發區選址及管理體製。

8月

4日 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與中國房屋建設開發公司簽署了關於中國房屋建設開發公司劃片承包開發一平方公裏的協議書。

6日 市委發布文件,決定成立天津經濟技術管理委員會。決定:管理委員會由張昭若任主任;穆青、張煒任副主任;王述祖、葉迪生、鄭華安、易誌寬為委員。

12日 榮毅仁一行6人參觀了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選址。

29日~30日 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召開第一次委員會會議。會議議題:學習中央有關文件,彙報開發區籌備工作和下一步工作設想。

從以上“豆腐帳”似的記載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開發區選址這個謎是從國務院到市委、市政府,從專家學者到市各職能部門共同編織的。因此,這是一個全方位的謎,一個立體形的謎。

●謎底是什麼——

開發區為何選址在這蘆葦叢生、鹽池灘塗的塘沽鹽場三分場的奧秘,無疑是此謎的謎底。為了恪守“惜墨如金”的箴言,同時也為著言簡意賅,特將《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概況》中的一段文字節錄如下:

選址塘沽鹽場三分場的優勢是:

(1)地理界限明確,便於管理。該區四界以海岸線、鐵路、公路構成。

(2)交通條件較為理想,該區東南與天津港區毗鄰;西麵以京山鐵路為界,鐵路編組線就在該區西南;南麵以加速建設中的京津塘高速公路和已經投入運營的津塘公路為界,公路交通十分便利;距天津機場38公裏,有數條公路將開發區與機場連通;海河的內河航運也可充分利用。

(3)鹽場為國有土地。目前由於原鹽限產,鹽場可利用占地補償費在其他鹽場進行技術改造,擴大生產。

(4)有城市依托,可充分利用現有設施,減少外部投資。現有可利用的設施包括供水、排水、供電、供氣、電訊和國內職工的生活區及一些涉外生活設施。

(5)該區區位良好,區域完整,近期易於起步,遠期易於發展。

(6)該區地震地質、工程地質和自然環境等條件在整個海濱地區是最好的區域,沒有地震斷裂帶穿過;大氣采樣分析表明,空氣中所含各種離子濃度,不影響電子和精密儀器儀表等項目的設置。

在曆數了種種幾乎包羅萬象的優越條件之外,難道沒有什麼弊端嗎?

回答同樣是帶論證性的:

(1)由於此地成陸較晚,地表土質鬆軟,地表地耐力較低,四層以上及重工業項目需做樁基處理。

(2)土壤含鹽堿量大,建築物地基及管線需做防堿蝕處理。

(3)土地含堿量高,綠化、美化環境困難。

(4)由於緊靠海邊,容易受到風暴潮的襲擊。

優勢突出,利大於弊,這就是塘沽鹽場三分場創辦開發區的“謎底”。

麵對弊端,開發區的將士回答是:“沒有困難,還要我們開發人幹什麼?!”

“開發人”,好氣魄的名字!頂天立地,氣吞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