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園人——《白樸全集》後記(3 / 3)

康熙三十九年,即公元一七〇〇年,詞學大家朱彝尊和《四庫全書》總纂紀曉嵐隆重推薦白樸詞麵世:“樸詞清雋婉逸,意愜韻諧,可與張炎《玉田詞》相匹。惟以製曲掩其詞名,故沈晦者越數百年。”雪璜在《白樸全集》中對這些珍貴史實的記錄,猶如一縷清風,拂去了久壓白詞之上的汙塵,讓世人重見了一代大家的“氣象”。

多年來,雪璜通過對白樸詞曲中所載年代、地點的分析和考證,繪製出一幅《白樸交遊可考路線圖》,從中確認了白樸攜家人“遷居金陵”的真實性。過去,許多學者將白樸弟弟白恪於一二七七年任“江南行台掾史”,與一二七八年白樸舉家遷往“金陵”聯係不起來。實際上,早在元滅南宋時,“江南行台”便由臨安移至“金陵”。

在此期間,雪璜也查明了白樸三十六歲出走江南,不是因為躲避史天澤舉薦他進入仕途而“有心遁世,無地棲身”,而是因為與父親在作雜劇、散曲以及辭薦等問題上發生嚴重分歧,才離家出走。

在對《滿江紅·雲鬢犀梳》精心研習之後,雪璜判定,此詞並非白樸二十五歲時“留別燕妓之作”,而是應當再推後六十年,為一三一〇年白樸八十五歲時歸北葬弟順遊燕京,應歌伎之請,用第三人稱演化自己雜劇《錢塘夢》中蘇小小人鬼戀愛的故事。雪璜說,這首詞一派江南水鄉的情調,而白樸在二十五歲之前,根本沒有到江南遊走的經曆,所以,應是他晚年之作。

據此,雪璜還將白樸的死年,由教科書上所寫的“一三〇六年以後”,糾正為“一三一〇年以後”。同時,又細心訂正了《白樸年譜》,並考證出白樸祖籍的確切地,就是太原路隩州河曲縣河曲營,現稱山西省河曲縣舊縣村。

雪璜研究白樸生平的執著和癡情,讓人不由想起元好問的一句詞:“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這一千古名句用在這裏看似不合適,但是雪璜確實曾經說過,下輩子的下輩子,他還要追他。這後一個“他”,就是指“白樸”。

近年來,在雪璜的建議下,白樸公園和文筆塔碑廊已初步建成。這兩個風水寶地,如今已是小城之中最惹人愛的文化去處。今年,長城大街大河廣場之西口文化雕塑群,也將在雪璜的主持下,開始籌備建設。

美麗的小城,千年的雄奇。當歸來的遊子,沿著千年的風韻順階而上,高高的風物之巔,是滿眼的意氣飛揚。讓靈魂在故園駐足,半闋古詩,一句閑詞,靈性之音在耳畔,誰不談笑風生?

真的,古詩、古曲未遠,古風猶在!好想感謝古今所有的雅士之情、才子之筆、哲人之思、豪俠之氣,你們的文思不絕,為千年的小城,刻下了千年的美麗。而今,雖不曾同你們一起遊園,但遙遠的北方,一位小女子甘心停泊太素池畔,隔著時空,和你們一起守望。

中國古典文學史上第一部《白樸全集》由三晉出版社(原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發行!

這一刻,漂泊千年的白樸,終於回家了!

王博

二〇一〇年四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