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聊聊晏子這個人(2 / 3)

晏子親自主持這個工程,招募農民工,向他們支付很高的薪酬,讓他們到很遠的地方取土,而且從來就不去催促他們,讓他們慢慢修、慢慢建。這個工程搞了三年才最終修建完畢。這時百姓們已經渡過了難關,而齊景公也得到了高台,可謂一舉兩得。

由此可見,晏子這個人不但有政治才能,而且經濟觀念也挺超前的,算得上是最早的“凱恩斯主義”的踐行者吧。

二桃殺三士

接下來要講講“二桃殺三士”的故事。

話說齊景公時代齊國有三個勇士,一個叫田開疆,一個叫公孫接,一個叫古冶子,號稱“齊國三傑”。這三個勇士都為國家立下過大功,受到齊景公寵信,但也因此變得飛揚跋扈,甚至連齊景公都不放在眼裏。晏子見此甚為擔憂,擔心他們的勢力膨脹之後會給齊國帶來災難,於是便想除掉他們。

機會很快就來了。這一天齊景公設國宴招待來訪的魯國領導人魯昭公。飯後要吃點兒水果,齊景公說:“我果園裏種了一棵桃樹,叫‘成壽金桃’,三十年才結一次果,今年剛好成熟,我們不妨試一下。”於是吩咐下人采摘金桃送來。

桃子送來了,一共隻有五個。兩個大老板當仁不讓各吃掉了一個。齊景公說:“晏子相國日理萬機,很辛苦,也應該吃一個。”晏子不客氣,吃了一個桃子。

剩下還有兩個。晏子看看台下站著的三位勇士,說:“這兒隻剩兩個桃子了,不夠你們分。你們不妨說說自己的功勞,讓主公評一下,誰的功勞大誰就可以分到一個桃子。”

第一個站出來的是公孫接,他一拍胸膛:“當年南山有一隻老虎為害鄉裏,搞得人心惶惶,關鍵時刻,是哥衝了上去,施展生平絕技打死了老虎,這算不算大功一件?”

齊景公說:“算,你吃掉一個吧。”

第二個是田開疆,他粗聲粗氣地嚷道:“哥這些年駐守邊疆,殺敵無算,防止敵國入侵,這難道不是大功?”

齊景公點點頭,說:“不錯,是大功。”

兩個桃子被分吃光了,剩下這位古冶子當然不服氣了。他怒氣衝衝地走上前來,說,“當年大王在黃河裏遊泳,遇到一隻大黿,這大黿想要加害大王,哥冒著生命危險跳下河去,打死了那隻大黿,這個世界上還有比這更大的功勞嗎?”

晏子說道:“對不起啊將軍,今天的桃子數量有限,您要吃桃,隻有等到下次桃子再成熟的時候了,好嗎?”

古冶子怨恨地說:“我不是想吃桃子,而是受不了這大庭廣眾之下的侮辱。士可殺不可辱也,大夥兒拜拜了吧。”

他說完就用佩劍一抹脖子,死了。他這一死,田開疆和公孫接才感覺到羞愧不安。田開疆喟然道:“我因小功吃到桃子,您立下大功卻沒吃到桃子,應該死去的是我啊。”說罷他也拔劍自刎了。公孫接大哭道:“我們哥兒幾個本來情同手足,今天卻因為兩個桃子而互相爭功,你們死了,我也不能獨活於世。”也自殺了。

須臾之間,世上少了三個勇士,地上多了三具屍首。齊景公非常感慨,說:“這三位勇士都有萬夫不當之勇,今日卻為了兩個桃子死去,實在是齊國的遺憾。”

晏子對此有不同評論,他說:“他們勇則勇矣,不過是匹夫之勇。齊國人才濟濟,智勇雙全足以擔任將相的人才都有幾十位,像這樣的莽夫則數不勝數,您不必難過。”

晏子用兩個桃子殺了三位勇士,這固然是千古傳奇,但這樣的計謀也隻能在古風盎然的春秋時代能夠得逞。在春秋時代,武士們把尊嚴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是以才會為了區區尊嚴從容赴死。要換到現在是不可想象的,一定會被視為“很傻很天真”。為什麼呢?“好死不如賴活著”唄。

關於晏子用計除掉三勇士的事情,後人多有評論,一種持批評態度,如諸葛亮曾作《梁甫吟》:

步出齊城門,遙望蕩陰裏。

裏中有三墳,累累正相似。

問是誰家塚?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理。

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