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秦穆公突圍(1 / 2)

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國家是秦國,但這並非秦始皇一個人的功勞,這與前人幾百年的積累是分不開的。其中,秦穆公平定十二國,統一西戎,建立了一套基本政治製度,為後來的秦王朝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秦穆公,贏姓,趙氏,名任好,全名趙任好。其實從地理位置來看,秦國當時處境極為尷尬。北方是一片荒漠,在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下難以有效拓展,南方是南霸天楚國的天下,東方由如日中天的晉國把持,西方則是戎族人的傳統領地,秦穆公是如何突出重圍,成就一代霸業的呢?他成功的秘訣是什麼呢?

“野人”救駕

公元前647年,晉國國內發生五十年不遇的大饑荒,幾乎到了人人相食的地步。晉惠公向秦穆公發來求救信。本著國際人道主義精神,秦穆公慷慨地伸出了援手。兩年之後,換到秦國發生災荒,八百裏秦川滴雨不降。秦穆公想到了晉惠公,向他借糧食。

驚人的一幕發生了,晉惠公不但拒絕了秦穆公借糧的請求,反而趁機討伐秦國。

秦穆公那個氣啊,“這不一白眼狼嗎?”他一把撕掉晉惠公發來的戰書,喝道:“君欲國,寡人納之;君欲粟,寡人給之;今君欲戰,寡人敢拒命乎?”於是親自率軍迎擊。

曾經是秦晉之好的兩國軍隊,在韓原(今山西河津)相遇了。雙方展開一場惡戰,一時間硝煙滾滾,喊聲震天。眼看戰場的局勢慢慢倒向晉軍,晉惠公按捺不住,為了搶奪戰利品,居然甩開主力部隊,單槍匹馬衝上前去。結果一個不小心,拉戰車的馬匹陷入了泥沼裏,不能自拔。秦穆公見此情形也衝上前去,準備捉拿晉惠公。沒想到其餘的晉軍迅速包抄上來,反而將秦穆公包圍住。

說時遲那時快,就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候,旁地裏殺過來一群拿著菜刀木棍的“野人”,奮不顧身地解救秦穆公。最後,他們不但將秦穆公解救出來,還活捉了晉惠公。

秦穆公回到都城後要重謝這一群“野人”,他們卻說:“大王,您不要謝我們,這是我們報答您的不殺之恩。”

這是怎麼回事呢?

秦國人將住在都城內的居民稱為“國人”,住在都城外的叫“野人”。這跟我們現在有“城裏人”和“鄉下人”之分是一個道理。從字麵意思我們就可以看出,“野人”是二等公民,地位比較低。拯救秦穆公的三百多個“野人”就住在岐山腳下。

岐山有一個王室牧場,喂養著秦穆公從各地精選的馬匹。一天,有一匹名貴的馬從牧場偷偷溜出去,被那三百多個“野人”逮住——這隻倒黴的馬最後就變成了美味的馬肉火鍋。“野人”們打著飽嗝,剔著牙縫曬太陽時,發現為秦穆公喂馬的官員循跡追來。鐵證如山,他們就全部被抓了起來,關在黑屋子裏。

按照秦國法律,“野人”們犯下的罪行是死罪。喂馬的官員把案宗送到秦穆公案前,等候他簽字。秦穆公看了之後生氣地說:“這些人真是太可惡了!”

老板很生氣,後果很嚴重。旁邊的官員都垂首不語,猜想這群“野人”會受到什麼樣的懲罰。

秦穆公說:“這些人吃馬肉居然不喝酒,這太浪費了!太過分了!吃馬肉怎麼能不喝酒呢?”

喂馬的官員戰戰兢兢地說:“那,應該怎麼處置他們呢?”

秦穆公說:“給他們酒啊!來人,送一壇好酒給他們。”

於是,這群“野人”不但沒有受到任何懲罰,還得到了秦穆公賞賜的一壇酒。死裏逃生的他們發誓,以後如果秦穆公有難,他們一定拚死相救。這次他們聽說秦穆公在韓原打仗,就趕來相助,恰好救了秦穆公一命。

秦穆公的那壇酒終於體現出了應有的價值。

善待敗軍之將

對於軍人來說,打仗勝利了,享受封官加爵的待遇,自在情理之中;而一旦兵敗沙場,等待他的自然是階下囚的命運,甚至可能為此丟命。楚國名將子玉戰功累累,可當他遭遇城濮大戰的失敗後,也不得不含恨自殺。

成王敗寇,古今同理。

秦穆公可能是少有的幾個敢於挑戰這一規則的老板。

還是說故事吧。

百裏奚把自己的兒子孟明視推薦給秦穆公,秦穆公看了很是喜歡,任命他做將軍,統領秦軍。孟明視年紀輕輕就執掌秦國軍事大權,自是春風得意馬蹄疾,想做出一番事業來。機會很快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