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方正是中華祖先數千年來總結出的住房經驗,它與“九宮八卦圖”相得益彰,健康住宅認同這種方位組合。
早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為防止野獸的侵害,住在樹上,曰:“有巢氏”。《韓非子·五蠹(Dh)》記載:“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有聖人作,構木為巢以避群害,而民悅之,使於天下,號曰有巢氏。” 1933年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的山頂洞穴內,發現中國猿人化石,共有8個人體,其中較完整的有三具:一男二女。他們已會用火,居住在山洞裏。1941年,全部山頂洞人化石落入美國人手中,至今下落不明。
《淮南子·汜論訓》:“古者民澤處複穴,冬日則不勝霜雪霧露,夏日則不勝暑熱蟁(wén)贏(méng)。”於是,土木建築應運而生:“聖人乃作,為之築土構木,以為宮室,上棟下宇,以避風雨,以避寒暑,而百姓安之。”1921年在河南澠池發現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遺址,距今約6000年,屬母係氏族公社製社會。民房是一種半地下半地上建築,平麵為圓形或近似圓形的方形。因為我國冬季多西北風,夏季多東南風,先祖們擇居時總結出“既景乃岡(崗),相其陰陽”(《詩經·大雅·公劉》)的原則。他們登崗望遠,考察日影,選一處風景秀麗的地方,確定出房子的陰陽向背,使之冬暖夏涼。門道南開通往地麵,設平坡或台階。屋中間設圓形或瓢形火塘,已具備立柱、牆體和屋頂古代建築三要素。牆體有木杆、屋頂有椽木作支撐,用草或泥土圍護覆蓋。
稍晚些時候的“龍山文化”遺址,於1928年在山東章丘龍山鎮的城子崖首次發現,屬父係氏族公社製社會。其半地穴民居中,平麵多為圓形或屋內圓、屋外方形,房屋結構形式與“仰韶文化”時期大同小異。
今天陝北及黃土高原地區的窯洞,就是我們祖先擇穴而居的延續。窯洞不需要磚、瓦、沙石和木材等建築材料,施工方便、不占耕地,冬暖夏涼,親和自然,體現出“天人合一”的風水理念,人丁興旺,老百姓喜愛有加。而雲南等少數民族(如傣族)地區的吊腳樓,不言而喻是“有巢氏”住宅的延伸。我國大江南北廣大地區現今磚木、磚混結構的民宅,是“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民居的再發展。屋頂、牆體、梁柱建築三要素,隨著時代的進步和建築材料的不斷更新,其科技含量不斷提高。現代住宅正向著智能化、數字化、人性化、節能化和健康住宅化的目標迅速發展,並日趨完美。
一、“負陰抱陽”方位的確定與周王城 怎樣來確定“既景乃岡(崗),相其陰陽”及“負陰抱陽”的方位呢? 約在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前221年),古人在采礦冶煉時發現了鐵礦石,並認識了它的磁性。風水學者(陰陽家)把其琢磨成針,針尖指南北,即“指南針”。最早的指南針稱為“司南”。司南是將一把有柄的勺子,放在刻有南、北、東、西等24個方位光滑的盤子上,勺子靜止時勺柄的指向,永遠是南(圖5.19)。這便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另有火藥、印刷和造紙術)的“指南針”。
指南針最早見於《韓非子·有度》,成書年代約在公元前3世紀,可見其發明時間當為更早才對。風水學者把指南針製成羅盤,用以確定南北方位。軍事家使用指南針辨別行軍方向,指揮作戰。航海家則在宋代把羅盤應用於航海。指南針上的南北方向是“磁子午線”的方向,與“真子午線”存在一定的誤差,這區區誤差,對天文曆法有科研價值,對建築方位並無多大妨礙。十二地支“子”位北(23時~1時)“午”位南(11時~13時),所謂子午線即北南線是也。
我國“負陰抱陽”的最佳朝向:北京為南偏東30.或南偏西30°;杭州為南偏東10°~15°之內;廣州、南寧地區為南偏東15°;昆明為南偏東25°~56°;大連南偏西15°;西寧則是南偏西30°。
關於磁石的發現,除了指南車用於軍事,陰陽學者使用羅盤相地擇居之外,曆史上還流傳著二則有關利用磁石性質的動人故事。
據載,燕太子丹派刺客荊軻刺秦王。荊軻在秦王麵前假作獻督亢地圖時,“圖窮匕首現”,秦王險些喪命自自此,秦國更加強了對秦王的保護。據說,秦始皇修建阿房宮時,為防止刺客隨身攜帶刀、劍等短利器進人宮殿,便命令工匠用磁石砌成阿房宮北闕門。假如有人帶短兵器進入,刀、劍等便會被磁石吸住,從而鐵證如山地抓住刺客。這如同當今的“安檢門”——其鼻祖於斯! 另據《晉書·馬隆傳》載,馬隆將兵作戰西進陝甘一帶,在敵人必經之地狹窄道路兩側,堆滿了磁石。當身穿鐵甲的敵兵路經此地時,身體被牢牢地吸住不能動彈,以為是神兵天降,不戰而退。而馬隆的將士身著犀甲,磁石對皮革不起作用,迅速追擊敵兵,大獲全勝。
二、宅基地方正,是“天圓地方”法則的體現
這裏宅基地方正的概念不單單是指古代建築民居的宅基地方正,包括現代居民小區用地的方正、小區樓盤平麵方正及居室戶型的方正。《詩經》上說:“定之方中,作於楚宮。揆之以日,作於楚室” (見圖5.20)。正是先哲們建城造屋,追求基地方正和對稱學原理的證明。
古代一、三、五、七、九奇數為陽,(二、四、六、八、十偶數為陰)九是陽中最大的數。中國古代建築及京城規劃“以九像天”。而“君之門有九重”,所以王城設九門,內城設九宮。九五之尊是指至高無上的皇權。九州則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中國的代稱。細細品味,王城圖簡直就是“九宮八卦圖”的翻版。
“天為圓,地為方,樂象規,禮法矩”、“無規矩不成方圓”(《白虎通》)。
王城的設計,正是在這些“規矩”指導下完成的。
三、北京紫禁城依“九宮八卦圖”而建,是我國風水建築的典範
北京故宮是中國乃至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王城。1987年被世界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故宮始建於明永樂四年至十八年(公元1406年~公元1420年),至今近600年。永樂是明成祖朱棣(公元1 360~公元1424年)的年號,為朱元璋之四子、封燕王,鎮守北平(北京)。朱元璋為加強皇權,學習劉邦,分封諸皇子及子侄孫25個藩王鎮守在全國各地。北方諸王更是手握重兵,勢力很大。朱元璋死後,其孫朱允炆(明惠帝)繼皇帝位,年號建文。為削藩用齊泰、黃子澄策,先後廢削了周、齊、湘、代、岷五王。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側”討齊、黃為名,在北平起兵,史稱“靖難之役”。建文四年攻破南京,奪取了帝位,傳說惠帝死於宮中(一說逃亡)。然而,惠帝死沒見屍,活沒見人.始終是朱棣的一塊心病。他想忘掉奪權骨肉相殘的血雨腥風,也羞於麵對老爹的“孝陵”,便決意遷都北平。
故宮是北京南北中軸線和東西雙向的中心,房屋9000多間,數十個院落,建築麵積15萬平方米,占地72萬平方米。外朝由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組成,是帝王舉行隆重典禮的地方。內庭由乾清宮、交泰殿及坤寧宮為主體,是帝王平時辦事和居住的地方。其兩側是東、西六宮及嬪妃的住所。另有:文華殿、武英殿、禦花園等建築。
故宮建築除體現出九宮八卦圖的方位之外,還滲透著陰陽宇宙觀的建築理念,使之陰陽調和,“天人合一”。東方是太陽升起的地方,為陽,居左;夕陽西下自然屬陰,居右。“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老子·三十一章》),所以朝廷文官列於左,武將列於右。由此,文華殿居左,武英殿居右。太和殿丹陛上左麵陳日晷以司天,右置嘉量以司地。太廟(勞動人民文化宮)居左,社稷壇(中山公園)居右。故宮建築群集《易經》、《禮記》、《考工記》於一體,把勞動人民在建築上的智慧發揮得淋漓盡致,氣勢磅礴。故宮不僅是中國也是全世界建築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古代民居“既景乃岡(崗),相其陰陽”,既強調了陰陽調和,又強調了自然環境與住宅、住宅與人之間的五行相生相克關係。用現代建築語言表述為:既強調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和諧統一,又強調了自然環境與人造環境的和諧統一。這正是中國風水學之“綱”。“綱舉目張”,所以才建造出了美輪美奐的建築精品。
古代民居平麵多為圓形或方形,是先民們智慧的結晶。眾所周知:在所有的幾何圖形中,如果邊長相同的話,圓的麵積最大,其次便是正方形。這是人們在住房建築中,使用同等的建築材料獲得最大居住麵積的最合理手段。然而,倘若你選擇宅基地與戶型平麵長寬比是3:2或5:3的長方形,建築會更美,因為它符合黃金分割比例。
“天圓地方”是我們祖先在長期與大自然和諧相處中——“道法自然”,得出的建築理念,它一直被應用到今天。例如:北京在籌辦第29屆奧運會場館建設中,有兩項舉世矚目的建築——“鳥巢\"國家體育場和“水立方”國家遊泳館,采用的就是“天圓地方”造型。“鳥巢”為圓形位左,坐落在故宮中軸線上;“水立方”為方形,在“鳥巢”之右。另外,中國古銅幣從秦半兩開始到晚清廢止,采用的全是“天圓地方”造型。直到今天,中國建設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交通等銀行的行徽,其造型無一不是蘊含著“天圓地方”玄機。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李政道博士,2001年10月7日,在人民大會堂作了《21世紀科學的挑戰》講演,提出了21世紀4大問題:1.理論對稱;2.一半的基本粒子(12種);3.90%以上的暗物質;4.類星體。其中第4個問題談到:“為什麼類星體發出的能量竟然是太陽能量的15倍?這如此大的能量是哪裏來的?”因此,可以說地球上的生物是受到宇宙星體和類星體發出巨大能量的影響,毋庸置疑。這也是為什麼人類要探測宇宙的奧秘,提高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的根本所在。第一問題對稱也是風水及建築美學的基本原理。住宅方正是對稱科學的例證。
四、中國民居四合院充滿了“九宮八卦圖”的玄機 中國民居四合院成為“天圓地方”住宅方正與“九宮八卦圖”結合的最好風水範例,可作現代住宅戶型及家庭成員之間住房分配的參考,從而獲得心理健康。
四合院上頂藍天,腳踩大地。天的功能是供給萬物陽光、空氣和水。一年360天,一天12個時辰日夜不息,周而複始,故日“圓”。地的功能是承載萬物,養育萬物,故曰“方”。四合院是“天圓地方”、“天、地、人三才合一”最理想的境地。三才合一是“中國風水三原則”的頭條,其次是陰陽平衡和五行相生相克。四合院同樣符合後天八卦方位——九宮八卦圖,是接受“天人感應”、獲得心理平衡和心理健康最直接的地方。在四合院的庭院裏栽上幾棵山楂、柿子和石榴樹。金秋時節,果實累累,使人得到一種回歸自然的享受,有一種返璞歸真的感覺。庭院裏消夏、賞月,“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四合院正房位於中宮,是最佳位置,一家之主住在這裏。其他住房圍繞中宮展開。四合院既有封閉的圍牆,又有獨立的庭院,像個“朝天鍋”微波接受器一樣接受“天氣”,形成了不可多得的“藏風聚氣”的好風水。
四合院圍牆不易過高,以不高於正房房簷為好。牆高了密不透風,牆低了又易顯露。所謂“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講的是帝王之術,不宜民宅。
四合院內不宜種植高大喬木。東晉陶淵明在《歸園田居》裏說得好:“榆柳陰後簷,桃李羅堂前。”院子罩可槽的樹右.1.吉祥樹——玉蘭、桂花、香椿、梧桐、柿子、荔枝、杏、李子等;2.吉祥果——石榴、桃;3.歲寒三友——鬆、竹、梅。
五、健康住宅如何汲取四合院建築之長 四合院風水固然好得可以,但對大多數城市居民來說可望而不可即。盡管如此,購置城市樓盤的單元套房,仍然有許多借鑒之處。如:
1.選擇樓盤及戶型朝向,首選“負陰而抱陽\"之坐北朝南向,坐西朝東次之,坐東朝西再次,忌坐南朝北向。
2.樓盤及戶型要求方正:戶型“南北長,東西狹,吉”,樓盤“東西長,南北狹,吉”。南北方向不正的樓盤或戶型或床鋪與子午線偏移,造成居室內磁場紊亂,破壞了人體生物鍾正常運行。長此以往,導致陰陽失調,使人生病。
3.參照四合院模式,把廚房和書房設在北麵。二臥至少有一間朝陽,供老人居住。三臥有兩間朝陽最好。
4.家庭成員房間分配,掌握主次和男左女右原則。主臥住戶主,老人的房間要朝陽。
順便說一句:床鋪置南北方向,使之與磁子午線方向一致,是現代醫學界的說法。中國道教養生術的睡眠姿勢,卻是頭東腳西。道教認定頭朝東睡,是因為東方是太陽升起的地方。佛教臥佛的睡姿也是東西方向,不過臥佛是頭西腳東——頭朝向西方的極樂世界。筆者認為,臥佛的睡姿與地球自轉方向一致,似乎更符合科學道理,現代養生學也是這樣提倡的。
正房、門窗和灶為住宅三要素,要學習古人重視其位置及朝向。對風水上的一些吉凶說法,是先人住房經驗的總結,是長期對生存中的一些物理現象及生命現象的總結,不能統統看做是封建迷信。譬如:風水上是“禁忌牆頭、屋脊正衝大門”的。又說:“交路夾門,人口不存”、“眾路相衝,家無老翁”、“門口水坑,家破伶仃”、“大樹當門,瘟病常存”等等。
央視2006年2月,《今日說法》節目,1.報道了長沙市湘府西路發生的一次交通翻車事故,亡3人(司機2人及房主女兒)。原因就是該店鋪位於丁字路口“路衝”處。該地段不出2年,發生了7起翻車事故。2.同年同月BTV一3“法製進行時”,報道了一輛大貨車,“闖”進“路衝”處一戶農民家,房子雖說毀了,所幸沒有人員傷亡。而《陽宅》書上有一條說的就是:“凡宅不居(水、路、橋梁)當衝口處。”這種地段說明因為路況或視線問題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第五節 民間建築忌諱 一、關於風水中的“四象”、“四方神”與“中國公路零公裏標誌” 我國南北廣大農村建房,除重視避諱太歲外,還忌諱左鄰右舍的房子不能高於自家的住房。自家房前的房子,也不能高於自家的房子。由於鄰裏各不相讓,鬧翻臉,甚至拳腳相加。你讓我敗運,我讓你房子也蓋不成,更有甚者,還鬧出了人命……最終不得不走向法庭。至於自家房後的住房,房高些倒不在乎,正好為自家擋風聚氣,起到背(主)山的作用。老百姓為什麼如此看重這些習俗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古代“四象(靈)”風水學說的影響。
“四象”俗稱二十八宿(xiù),是天上茫茫夜空分布在黃道和赤道附近一周天的二十八處星座(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