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淨水是以江河、湖泊、地下水或自來水為水源,經過濾法、蒸餾法、電滲析法、離子交換法、反滲析法等技術處理後而製取的水。它在除去水中雜質、細菌、微生物和有害物質的同時,也除去了有益於人體健康的礦物質和鈣、鎂、鋅、鐵、碘等微量元素。純淨水是一種缺乏鈣和鎂的“軟水”。長期飲用純淨水,既會影響到兒童少年的生長發育,又不利於老年人和孕婦的健康。純淨水像蒸餾水一樣,沒有什麼營養可談,不宜長期飲用。但用於衝泡每50克100元以上的名茶,據說能保持名茶的原質原味,使之物有所值。
其實,我國任何一個城鎮的自來水,各項衛生指標都在法定的限量之內,老百姓完全可以放心大膽地飲用。那種以自來水為水源,使用淨水器、純水機再去二次淨化、提純的做法,本身就誤入歧途。隻有對能飲用的井水、河水、湖水、雨水等實施淨化、提純處理,才是合理的。
白開水是質優價廉的健康水。
專家指出:白開水是一種最符合人體需要的“天然飲料\"。把符合飲用標準的井水、河水、自來水等燒開後,既保留了對人體有益的營養物質和微量元素,又能使水中的多餘物質沉澱,使水質更加無色透明,並能把硬度過大的水質軟化適中。白開水還煮去了原先自來水用於殺菌消毒的氯氣,使水質更加天然無味、潔淨甘洌。涼白開或溫開水,能被人體迅速吸收,增加了血容量,減少了血液黏稠度,加快了體內營養成分的運轉和分解,對促進新陳代謝和提高免疫力大有裨益。白開水被譽為“眾哈哈”健康水,當之無愧! 健康調查還顯示:那些壽比南山的百歲老人,對什麼“礦泉水、山泉水、純淨水、蒸餾水、潔淨水、天然水……”不求聞達、一無所知。他們多為粗茶淡飯、青菜白水、與世無爭。專家指出:喝白開水,實惠經濟,營養方便,健身美容,誠為延年益壽之明智之舉。
四、國家《水汙染防治法》對受害者有哪些權益保障條款 《水汙染防治法》明確規定了單位、公民在水汙染方麵的一般性權利和義務。第五條規定:“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責任保護水環境並有權力對汙染損害水環境的行為進行監督和檢舉。因水汙染危害直接受到損失的單位和個人,有權利要求致害者排除危害和賠償損失。”第五十八條規定:“環境保護監督管理人員和其他有關國家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水汙染防治法》第三十二條規定:“禁止向水體排放、傾倒工業廢渣、城市垃圾和其他廢棄物。”第三十六條規定:“排放含病原體的汙水,必須經過消毒處理;符合國家有關標準後,方準排放。”第三十八條第二款規定:“運輸、貯存農藥和處置過期失效的農藥,必須加強管理,防止造成水汙染。”第五十五條第一款規定:“造成水汙染危害的單位,有責任排除危害,並對直接受到損失的單位或者個人賠償損失。” 對於城市居民飲用的自來水,必須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 (本書表2.7.1)。“由於供水人責任事故造成的停水、水壓降低、水質事故,給用水人造成損失的,供水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八節 綠化環境 一、住區綠化環境要求 《健要》對綠地指標要求:“住區綠地率廊大於35%”、“植物以喬木、灌草的合理比例配置,以喬木為主”、“不應種植對人體有害、對空氣有汙染和有毒的植物”。住區綠化應“保持住區對大自然的親和性,體現人和自然和諧、融洽的生態原則”,“鼓勵發展陽台綠化、牆麵綠化和屋頂綠化,擴充宅前綠地,改善綠地種植質量。” 二、對住區綠化環境要求的解讀及“中國植樹節” 住區綠化之所以成為選擇健康住宅的亮點,是因為綠化具有隔熱遮陽、防風防塵、隔聲減噪、改善住區小氣候、提高空氣負氧離子濃度、減少二氧化碳含量等生態功能。
2002年8月26日,“可持續發展世界首腦會議\"在南非的約翰內斯堡召開。來自192個國家的104位政府首腦,共1.7萬人參加了會議。朱鎔基總理代表我國政府與會。
據測算:一個成年人每天大約需要吸收0.75千克氧氣,呼出1千克的二氧化碳。綠色植物正好有吸收這些有害氣體,通過光合作用產生氧氣的功能,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生命之源。然而,要使這種有用的和有害的兩種氣體保持平衡,專家的回答是:每人大約需要有至少10m2(★上標)的森林或是25m2(★上標)的草坪。若能達到人均有40m2(★上標)的綠地,那是最好不過的。以首都北京為例,城區人均綠地隻有6.5m2(★上標),與世界其他國家首都比較:波蘭華沙為世界之最——人均綠地為78 m2(★上標);堪培拉70.50m2(★上標);華盛頓45.70m2(★上標);莫斯科20m2(★上標)。顯然,北京相差甚遠。為此,對這樣一個天賜的生物圈,隻“保護”是不夠的,還需要大規模“綠化”,才能達到人類對生活質量和生存環境的需求。隻有堅定不移地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才能使人與自然和諧共存。這與5000年中華文化之初便倡導的“天、地、人和諧共存”,不謀而合。“保護綠地就是珍愛生命”毋庸置疑。
當今,衡量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不僅是憑工、農業產值及GPD等經濟指標.而且還增加了名列前茅的綠色(地)指標。北京市政府為成功舉辦2008年奧運會,提出辦一屆“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的承諾不無道理。
1958年搞的那場“大煉鋼鐵運動”,砍伐了大量的樹木森林,自然生態環境遭到了毀滅性破壞。為了動員全國各族人民植樹造林、綠化祖國,1979年2月23日,五屆人大常委會決定恢複每年3月12日傳統的“中國植樹節”。早在1930年,南京國民政府就曾把3月12日定為“中國植樹節”。之所以選定3月12日,是因為這一天中國革命的先驅孫中山先生在北京與世長辭,寓意綠化中華,寄托全國人民的哀思。1981年12月13日,在五屆人大四次會議上,根據鄧小平同誌的倡議,一致通過了《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並規定每個適齡公民每年有植樹3~5株的義務。中國人重視綠化的程度,有目共睹。 監測表明:一條綠化了的街道與一條非綠化的街道相比較,空氣降塵降低了56.7%;溫度降低2℃~3℃;而相對濕度卻提高了10%~20%。城市綠地不但被譽為“天然氧吧”,還因為能降低噪音8~10分貝,被譽為“消聲器”。城市綠地還能吸收空氣中的有害氣體:硫化物、氟化物、氨、汞蒸氣、鋁蒸氣、鉛粉塵、苯、甲醛、酮等;有的樹木分泌物還能殺滅細菌。為此,綠地又摘取了“空氣過濾器”的桂冠,它是當之無愧的。專家指出:城市綠化要以樹木為主,少種草坪。樹木的綠色效能要比草坪大得多。
監測還表明:城市公共場所每立方米大約有5萬個細菌;公園裏不足4000個;植物園裏卻隻有1000個——這個數字也是“健康住宅”對空氣質量要求的最低限定。為保證人體健康,在創建國際化大都市活動中,世界衛生組織(WH0)看重空氣質量和綠地與綠化程度是不言而喻的。
三、什麼是“負氧離子”,它與綠地有什麼關係 負氧離子的實質是:宇宙射線、放射性物質輻射、太陽紫外線及雷電輻射等,在不穩定電離狀態下釋放出的自由電子,與空氣中的氧分子結合,是使氧處於負離子狀態的一些高質量氧氣。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一些家用負氧離子產生器,對人體健康無疑是有裨益的。然而,使用中應注意:一是室內的負氧離子濃度調整的不要太高;二是不要長時間、長期使用。這是因為這種人工製造、產生的負氧離子,多數是由高壓放電產生(類似自然界的閃電)。它在產生負氧離子的同時,還會產生一些有害氣體(要認購有“10環”環保標誌、質量過關的產品)。因此,負氧離子濃度愈高,使用時間愈長,隨之而來的有害氣體,對人體的潛在危害也就愈大。
測定負氧離子數據顯示:在城市公眾場所、喧嘩街道及鬧市區,每立方厘米隻有數百粒;工業、礦區就更少了,僅有數十粒。這也是為什麼人在這種環境中生活、工作,容易困倦、出現頭昏腦漲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