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4月10日下午2時50分,北京機場。一架來自南非的飛機在北京機場穩穩降落。機艙開處,魚貫走出一隊麵容憔悴、卻掩飾不住內心激動的婦女。當雙腳踏上祖國的土地,她們個個淚流滿麵。
其中一個身材中等、相貌姣好的約摸30多歲的女人,更是熱淚長流。她摟著姐妹們泣不成聲:“我們終於回來了,我們終於回到祖國,回到家了……”她就是張蘭梅。她們就是在40多天的異國生活中,剛剛經曆了一場生死搏鬥,最後終於得到中國駐南非大使館救助,才輾轉回到祖國的延邊汪清縣等地“出國打工”的姐妹們。
原來,2002年9月中旬,延邊地區的一些媒體相繼播出、刊登了一條出國勞務信息:
汪清縣外事服務中心(掛靠於汪清縣政協)受南非海外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的委托,招收一批赴南非華資企業的勞務人員。勞務工種有酒店服務員、勤雜工等,招收名額為40人,其中男15名,年齡25歲以下;女25名,年齡35歲以下。去南非的勞務人員每人必須交納4.65萬元手續費,月工資為600-1000美元。
這一條條件出奇地優厚的出國勞務信息,讓延邊地區,尤其是汪清縣的一些下崗女工和那些家庭主婦們十分驚喜。本來,在延邊地區,素來就有幾乎家家有人出國打工的經曆和主觀訴求。平時,她們總是看著別的女同胞紛紛拋家舍業地走出國門打工,而且最後都是“滿載而歸”,本來就羨慕不已。這回,機會的大門也終於向自己敞開了。於是她們奔走相告,相約出去“洋打工”。
2002年9月末的一天,一個平時就和張蘭梅要好的婦女找到她,約她一起去縣外事服務中心看看,如果合適了就一起出國打工去。
張蘭梅,今年35歲。她曾是縣裏某廠的職工,1999年下崗待業。她家裏隻有丈夫和一個兒子。丈夫早年辭職下海做生意,隻有一個小學生花費,所以家裏的日子還算過得去。在此次“出國”之前,她平時也隻是在縣城裏打打零工,掙點零花錢和生活費。但她是一個自尊心特強,又爭強好勝的人,所以覺得自己的生活過得就像溫開水,沒滋沒味,百無聊賴。
有一天傍晚,她拖著一身的疲憊回到家,直喊累,丈夫就說:
“我看你還是不要幹了,我也不是養不了你,你何必挨這份累?”
可是,爭強好勝的張蘭梅,就是不願意讓丈夫養著自己:“不,兩個人一起養家總比一個人力量大。再說我還年輕,就天天衝你要錢,心裏也實在過不去。”
丈夫無奈地搖搖頭:“那,以後你就別做那種又髒又累的工作了。”張蘭梅看了丈夫一眼,丈夫眼裏滿是關切的眼神,她心裏湧起一陣陣幸福和溫馨來……
這種幸福感一直彌漫在她心裏,直到那天她和那個姐妹走進縣外事服務中心。
那天,接待她的是一個叫劉彥的人。張蘭梅發現他一見到自己,他的眼睛一亮。對她很是熱情,還特意拖過一把軟椅子給她坐:
“我是咱們縣外事服務中心的法人代表,同時身兼延吉市對外友好協會秘書長。這次我們組織出國勞務活動,就是為了解決咱們縣下崗女工的再就業問題。具體待遇就是廣告上所說的,那裏的工作環境也非常不錯……”
聽著他的介紹,張蘭梅心想:這個人是法人代表,還是什麼秘書長,這是個吃‘公家飯’的大官啊……想到這裏,看他對自己的熱情勁兒,她心裏一下子踏實了許多,剛才的拘束心理也漸漸消失。
後來,當他說到讓她交納4萬多元錢的出國手續費時,她竟不假思索地一口答應了下來:“不過,我得回家和我丈夫商量一下,讓他幫我籌集這筆錢。我一定要去,劉主任一定要幫我這個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