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發生在唐朝的一個傳奇故事,當時唐玄宗登基,朝政逐漸穩固,經濟走向繁榮,締造出中國曆史上的太平盛世。而在女皇武則天統治時期,告密及酷吏風行一時,人人自危。結束武周統治後,全國的緊張氣氛一掃而空,人們被壓抑許久的情緒被釋放出來,民間一片喜鬧融合的景象。
鍾南山的腳下住著一戶家道沒落的豪門大戶。主人姓鍾,名道,生得灑脫超俗,體態豐儀,品格不凡,雖然年過半百,但行動利落,身手敏捷,比後生小子還要生猛。他的祖上曾經赤手空拳掙下顯赫的家業,而他的父親一生科考希望光宗耀祖,無耐屢試不第,最後謀求縣知府文書的差事,最後抑鬱而終。家業傳到鍾道的手裏,他開始大肆揮霍,既不習文,又不練武,整日修仙煉道,跟一幫江湖術士鬼混,家勢漸漸敗落下來。
鍾道的夫人名叫趙六兩,她原本是第三房小妾,後來大娘子病逝,二娘子被休,老三便名正言順地被扶正,何況她為鍾老爺生下少爺鍾馗,母憑子貴,趙六兩搖身一變,成為鍾家的主母。她敗家的本領比鍾老爺還厲害,兩人坐擁天下沒有十幾年,家產便被揮霍一空,最後隻剩一處祖上老屋棲身。趙六兩生性豁達,對於家道的衰落並沒有抑鬱寡歡,而是想方設法斂財,維持家用。
鍾家還有一位小姐,名叫鍾兒,她也是趙六兩所生。她出生那年,剛好鍾太爺過世,鍾家開始沒落,大家把一切罪過歸咎於鍾兒的身上,認為她是一個災星,所以鍾家老爺和夫人都不喜愛這個小女兒,眾奴仆也故意欺淩鍾小姐。鍾兒在這種環境下成長,慢慢練就一副潑辣野蠻的性格,她跟父母爭執,跟奴仆打架,人小心大,目空一切。鍾兒非常喜歡哥哥鍾馗,因為他是世上唯一疼愛她的人。
鍾馗年幼時被鍾太爺視為掌上明珠,集千萬寵愛於一身,祖孫倆感情極好。後來,太爺過世後,鍾家不善經營管理,名下的產業一年比一年少,等鍾少爺長大成人後,家裏已經窮困潦倒,連最後一個奴仆也被遣散回老家了。這座大宅院還依稀保留著當年的氣象,可惜輝煌已逝,如同一匹瘦死的駱駝。如果這不是祖上基業,鍾道和六兩早就把這大而無當的房子賣掉兌換現錢了,可是他們就算吃了熊心豹子膽也不敢違背祖宗遺誌,讓祖屋易姓。
這一年,鍾馗十九歲,鍾兒十三歲。
平日裏鍾家總是門庭緊閉,階前冷清。隻有匾額上所書的兩字“鍾府”氣勢磅礴,力透紙背,一眼望去便知出自名家手筆,雖然門樓年久失修,顯出頹敗之意,但上麵的字跡沒有因為風吹日曬而失色,反倒平添了幾分剛勁滄桑的韻味。
一天晌午,日照當頭,大街小巷被曬得熱氣熏天,屋上青瓦反射著白花花的陽光,刺得人們睜不開眼睛,店鋪的活計無精打采地招呼著客官,而夏天的困意如同惱人的蟲蚊,陣陣來襲,怎麼也趕不走。賦閑的公子少爺們搖著紙扇,身後跟著家丁奴仆信步走進茶館酒坊,小飲幾杯,既解困意,又增閑趣。平頭百姓無錢消遣,從自家搬出竹椅,在階前柳下圍坐,或殺幾盤棋,或品咂忠良野史,自得其樂。
正當人們不急不躁地消磨這難捱的酷暑時,一個身穿青色長褲醬色短衫外套一件土黃色長衫的年邁老者從遠處踉踉蹌蹌地走過來,可能酷熱難當,他敞開長衫,撩起一角扇風。由於饑渴勞累,體力不支,他走得很慢,不停地用手去擦額上的汗水,肩頭嶄新的搭褳也被汗浸濕了一大片。街道一旁乘涼的閑人們不由自主地打量起這位奇怪的過路人,心中納罕:這是誰家的人呀?怎麼打扮成不主不仆,不官不民的樣子。
老者抬頭看了看不遠處的一品香茶鋪,徑直走上前,一腳跨進茶館,撲麵的茶清香讓他感到輕鬆愜意,他稍微整頓了一下裝容,然後踱到櫃台前,將雙手支在上麵,不緊不慢地說道:“上好的龍井茶一壺。”櫃台後麵端坐著帳房先生,他聽到有人說話,便抬起頭,捋了捋山羊胡,左手撥弄著算盤,右手緊緊握著記帳的毛筆,突然吼道:“老子是賬房,不是跑堂。看清楚,我是讀書人,讀書人。”說著握著毛筆的手直指到老者的麵前,筆酣墨飽的毛筆尖不小心觸到對方臉上,畫了一隻蒼蠅腿。老者依然不緊不慢地說道:“上好的龍井茶一壺。”說著從腰間摸出一錠銀子,壓在算盤上。帳房一看銀子,立即笑容滿麵,趕緊撤回毛筆,起身相迎,討好地說道:“客官請,承蒙您看得起小人。”說著低頭哈腰把老者讓到一處空位,然後舞動著長袖大褂,風似地跑進跑出,一會兒上茶,一會兒上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