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世 第一節 渡河(1 / 1)

第一世,他是渡河的僧人,她是飄至船尾的一朵蓮;

第二世,他是赴考的公子,她是搖曳窗前的一枝竹;

第三世,他是寂寞的歌者,她是古樸典雅的一枚琴,伴他低吟淺唱著人間萬千……

佛曰:若能相遇三生,便可許他一世情緣。

——三生有幸,而在這一世,他終得以與她相見。

第一章前世

第一節前世之一:渡河

一彎新月尚在天空留痕,那薰紅的晨光卻已由東方散開。

一條長河正順著蒼勁古道婉延而去,河麵很寬,河水雖不湍急,但若無渡船,根本無法過去。方園幾裏,也隻有此處設個簡陋的渡口,一隻小船孤零零地係在河邊木樁上,船夫正在船頭和衣而眠。

便在此時,道上緩步走來一位年青的僧人。他身著粗布青衣,斜背著一個破舊的包袱,胸前懸掛一串佛珠。雖風塵仆仆,卻擋不住眉眼中的慧睿與清雋。

他叫靈空,因家貧自小出家,在一座寺院打雜。住持見他聰明伶俐,行為得體,便得空時教他些文字佛學。眼見年歲漸長,而他的風範也令人稱歎不已。住持便有心栽培,這次是特意等他十八歲之時,派他前去洛陽白馬寺求些佛卷經宗,順便在那裏得些高僧教誨。

此河是去白馬寺的必經之路,靈空順河邊古道走了大半夜,終於在清晨時分尋到了這個渡口。

他見船夫睡得正香,不忍驚擾,便四下環顧,找了塊青石坐下,雙腿環住,雙手合十,默默誦經。眼見天光大亮,幾隻長嘴雀嘰喳的鳴叫終於喚醒了睡中的船夫。他伸了個懶腰,抬頭看到靈空,忙問:

“這位小師父是要過河嗎?”

靈空立時起身,恭恭敬敬地施了禮:“阿彌托佛!施主有禮了。小僧正欲渡河,還煩請船家代為一送。”

“哈哈!不用客氣!俺本就是以此為生,”船夫解了船索,又道:“此處本無渡口,因前後近十裏皆是荒涼之路,平日少有人煙。但此處河麵距離對岸最近,且河水較淺,也有些時候會有人經過此地,想遊水過河,好省些趕路時間。隻是,已淹死了好幾個人了,實再太危險。我便在此設了個粗陋的渡口,算是與人方便罷。”

船夫興致頗高,又道:“我一般在別處打漁糊口,三五天方才來一次。昨日因打了不少魚,換了些酒肉,多喝了幾口,不敢回家,故在船上過了一夜。現在想來,必是佛祖要我在此候你之故了。”

靈空上了小船,船夫熟練地撐起竹杆,一聲:“起嘍~”,小船箭般離岸。

行在這靜波的江上,又有這樣一位爽朗的船夫,靈空自出寺以來十多天,終倍感心中溫暖。幾年前,他曾跟著寺內師傅、師兄外出數次,但他隻是隨他們之後,凡事不用操心。而這一回,是他第一次獨自遠行,一路走來,風餐露宿,雖辛苦,倒也沒有什麼大的風浪。但這個船夫卻是第一個對他如此熱心、尊重之人。聽他口氣,也是個有佛性佛心之人。靈空坐在船尾,對著船頭劃船的船夫,不免心裏暗自為他保佑。

船行至河中央,靈空忽見水中一物正順流而來,近了看時,原來是一朵盛開的蓮花,飄至船尾處,恰巧蓮葉被船身的一塊木板擋住,就此停靠了下來。此蓮仿佛已飄蕩不少時日,蓮葉略有敗萎之象,而花瓣上卻有滴滴細小水珠,仿如晨露。

靈空見它清麗脫俗,在這濁水中輕顫,很是不忍。便伏身將它拾起,對船家說:“好可惜的花!我要將它帶上岸,送它去它該去的地方。”

不到一個時辰,船靠岸了。船夫見靈空手執蓮花,便朗聲道:“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天堂。你有大愛之心,如此正好!”船夫欲劃船回對岸,他對靈空說:“我本粗人,並不識得多少,卻有一支歌覺得甚好,現唱與你聽罷!

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常存。”

歌聲漸遠,而那隻小船也漸漸消失不見,唯有一片茫茫江水,東流而去。

靈空愕然,但他猛然醒悟,忙向船夫消失的地方拜了幾拜。

一蓮在手,他小心嗬護。尋尋覓覓良久,終於在一僻靜處找到一個荷塘,一池清水中,數朵蓮花隨風輕擺,卻沒有一朵美過手中那一朵。他將手中之蓮輕輕放入池中:“你好好在此安身罷!這或許雖不及你原來的地方,但終可以安穩,不必再飄泊受苦。”

臨走,靈空回首去望,那朵蓮仿佛閃出光來,照亮一池清水,而那蓮花叢中,隱隱顯出一張嬌豔含羞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