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破一些西方國家稱“中國是貧油國”的荒謬論斷,一直是建國之初黨和國家領導人心頭的一件大事。
1960年初石油部長餘秋裏剛剛上任,便敲開了著名地質學家、時任地質部長的李四光的家門,向他虛心請教解決我國石油問題的對策。李四光部長對中國有油的肯定答複更堅定了餘秋裏的信心。第二天,餘秋裏便驅車直奔中南海,向毛澤東提出:把有限的人力、財力、物力集中起來,使用在最關鍵的地方,突破一點帶動全麵。他堅信一定能夠找到石油。毛澤東同意他的看法,並鼓勵道:“給你尚方寶劍,先斬後奏。”得到毛澤東的首肯後,餘秋裏一聲令下,千軍萬馬便開進了東北茫茫荒原,展開了一場震驚中外的石油大會戰。
當時,大慶還隻是一個狩獵人的小村落,條件十分艱苦,工人們住在帳篷裏。在餘秋裏的領導下,豪氣衝天,鬥誌昂揚,喊出了:“寧肯少活二十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口號。
1960年4月9日,在石油會戰總指揮部召開的一次技術座談會上,有人彙報了職工思想和工作上存在的一些問題,流露出畏難情緒。餘秋裏聽完,情緒有些激動,大聲說道:“如果我們等條件成熟了再上,國家缺油的矛盾就會越來越糟。現在黨中央、毛主席在期待著我們,各行各業都在眼巴巴地看著我們,我們能等閑視之嗎?”說著說著,他右手一拍桌子,“噌”地站起來,語重心長地對大家說:“前不久有位老大娘跟我講,你們那個王隊長在工地上,餓了啃幾口幹糧,困極了裹著老羊皮往地上一躺,七天七夜不離開井場,一連五十多個小時沒睡覺,他真是個鐵人哪!老大娘沒想到,她這話準確地概括了王進喜這個人。‘鐵人’,正是對王進喜的意誌、境界、幹勁、性格的高度概括。我們要甩掉石油落後的帽子,不正需要這種精神嗎?”餘秋裏的話引起了代表們的強烈共鳴。
於是,會議正式發出了“學習鐵人王進喜,人人做鐵人”的號召。4月15日,會戰指揮部在廣場上舉行學鐵人誓師大會。王進喜披紅戴花騎在馬上繞場一周,餘秋裏手拿話筒,親自帶領大家一遍又一遍地高呼:“向鐵人學習!”“人人爭做鐵人”,掀起了聲勢浩大的比、學、趕、幫運動。同年7月,在餘秋裏的建議下,石油部黨組又進行了在全油田開展學習王進喜、馬德仁、段興枝、薛國邦、朱洪昌五麵紅旗的活動。隨後這項活動又發展成為學習百麵紅旗的活動,使大慶形成了“英雄鐵人打頭陣,馬段薛朱緊相跟,比學趕幫爭上遊,鐵人頭上出鋼人”的爭學先進、爭當先進的熱潮。
1963年,大慶會戰取得決定性勝利,鄧小平激動不已,他給毛澤東報告說:“餘秋裏這個人就是不信邪。”
任何企業無論發展到哪一個階段都不會沒有困難和問題,如何越過一個又一個困難走向輝煌?毛澤東靠的是“不信邪”;大慶人靠的是“不信邪”;申奧成功靠的是“不信邪”;我國載人航天成功靠的也是“不信邪”。近年來中國人民戰勝洪災、冰雪災害、地震等自然災害靠的也是“不信邪”。沒有跨不過的火焰山,所以在任何困難麵前,相信自己的創造力,相信任何問題都能找得到解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