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老百姓”到軍人之間有一個距離,但不是萬裏長城,而是可以迅速地消滅的,幹革命,幹戰爭,就是消滅這個距離的方法。說學習和使用不容易,是說學得徹底,用得純熟不容易。說老百姓很快可以變成軍人,是說此門並不難入。把二者總合起來,用得著中國一句老話:“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入門既不難,深造也是辦得到的,隻要有心,隻要善於學習罷了。
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經常是連最起碼的生活都不能保障,但是在毛澤東學習精神的感召和大力倡導下,無數的當年的放牛娃成長為合格的軍隊指揮員,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建功立業。毛澤東“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題詞對我國教育事業,尤其是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未來的知識經濟時代和信息社會裏要使中國的經濟加速發展,仍然必須全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必須轉變傳統的學習觀,明確未來的學習目標,牢固樹立終身學習觀,重視研究和切實加強學習方能受益無窮。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幾乎人人皆知,並時刻鼓勵著我們刻苦學習奮發向上。但很少有人知道這是毛澤東給一位小英雄的題詞。
毛主席的這個題詞是怎麼來的呢?原來,這是毛澤東勉勵渡江小英雄馬毛姐的。1949年4月21日,年僅16歲的馬毛姐參加了渡江戰役,因年少英勇,戰績突出,被授予“渡江英雄”稱號。開國大典前,毛澤東得知渡江戰役有一個年齡最小的女英雄,就邀請她參加國慶開國大典,但因具體的困難未能成行。1951年9月20日,小英雄又接到毛澤東發來的第二封邀請參加國慶大典的信,這次終於成行了。10月3日,毛澤東與各地代表一同觀看京劇,小英雄當時就坐在毛澤東旁邊。毛澤東問小英雄的名字。她結結巴巴說:“我隻知道我家姓馬,在家排行老四,家裏人喊我四姐,沒有正式的名字。”第二天毛澤東邀請小英雄到家裏做客,給小英雄取名馬毛姐,還問她識字不識,想不想在北京念書。馬毛姐說已經在安徽當地子弟小學上學了。毛澤東聽了很高興,轉身拿出一個筆記本,在扉頁上寫了“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幾個字,後來這幾個字也成為了全中國學子的座右銘。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在曆史的發展中其影響遠遠不止在學生中,尤其是在人民軍隊的發展壯大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翻開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曆史,可以說就是一部學習史,學習伴隨著人民軍隊的建立、發展和壯大。早在人民軍隊初創時期就成立了軍官教導團;在抗日戰爭時期,我們成立了紅軍大學;解放戰爭剛剛結束,毛澤東就派我軍最優秀的軍官組建軍事學院。就人民軍隊的發展來看部隊教育培訓始終是個中心工作,而且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就人民軍隊的每個成員來看與部隊的培養教育也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正是這種作用使解放軍中出現了“從奴隸到將軍”的將軍羅炳輝,許多沒有文化的農家子弟成長為文武全才的優秀指揮員,正如人們常說的“人民解放軍是所大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