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戰略上藐視敵人(1 / 1)

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看起來,反動派的樣子是可怕的,但是實際上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力量。從長遠的觀點看問題,真正強大的力量不是屬於反動派,而是屬於人民。

1946年8月6日,毛澤東在和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談話中指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看起來,反動派的樣子是可怕的,但是實際上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力量。從長遠的觀點看問題,真正強大的力量不是屬於反動派,而是屬於人民。”這對解放戰爭時期,革命人民和軍隊戰勝裝備上強大的敵人,起到了巨大的精神鼓舞作用。它是列寧關於帝國主義的本質是“泥足巨人”這一論斷的發揮。1958年12月1日,毛澤東在中共八屆六中全會期間又發表了《關於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是不是真老虎的問題》一文,指出:“從本質上看,從長期上看,從戰略上看,必須如實地把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看成紙老虎。從這點上建立我們的戰略思想。”從此,“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和“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成為中國人民在思想上、戰略上藐視一切貌似強大的敵人的響亮口號。在戰略上是一種科學的方法。

毛澤東把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看做紙老虎,這是毛澤東的一個根本戰略決策思想。麵對艱難險阻,麵對強大的敵人,麵對複雜的局麵,毛澤東總是沉著冷靜地根據當時的發展形勢做出客觀的符合實際的戰略決策。

在蔣介石建立反革命政權之初的1930年,毛澤東就指出“中國是全國都布滿了幹柴,很快就會燃燒成烈火……這個‘星星之火’,距‘燎原’的時期,毫無疑義地是不遠了。”麵對國民黨的白色恐怖政策,他堅定地指出:“反革命打不破我們,我們卻要打破反革命。在革命政府的周圍團結起千百萬群眾來,發展我們的革命戰爭,我們就能消滅一切反革命,我們就能奪取全中國。”

抗日戰爭爆發之初,半壁河山落入敵手,日本帝國主義氣焰不可一世,在國內、統一戰線內和黨內思想極度混亂的情況下,毛澤東站在戰略的高度提出,“亡國論者看敵人如神物,看自己如草芥,速勝論者看敵人如草芥,看自己如神物,這些都是錯誤的。我們的意見相反: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最後勝利是中國的——這是我們的結論。”抗戰勝利後,毛澤東並沒有被蔣介石的氣勢洶洶所嚇倒,他指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看起來,反動派的樣子是可怕的,但是實際上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力量。從長遠的觀點看問題,真正強大的力量不是屬於反動派,而是屬於人民。”人民的“小米加步槍”,將會比他們的飛機和坦克還要強。“反動派總有一天要失敗,我們總有一天要勝利。”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勝利,驗證了毛澤東戰略決策思想的正確性。

把一切反動派看做紙老虎,從理論上講就是“戰略上藐視敵人”的決策思想和“戰術上重視敵人”的決策思想的結合,其核心思想是在對客觀實際的全麵分析下得出的科學理論成果。這個理論也成為毛澤東科學預測事物發展的理論基礎。比如在總結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的經驗時,毛澤東說過:“我們的戰略是‘以一當十’,我們的戰術是‘以十當一’,這是我們製勝敵人的根本法則之一。”

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在《關於目前黨的政策中的幾個重要問題》一文中指出:“當我們正確地指出在全體上、在戰略上,應當輕視敵人的時候,卻決不可在每一個局部上,在每一個具體問題上,也輕視敵人。如果我們在全體上過高估計敵人力量,因而不敢推翻他們,不敢勝利,我們就要犯右傾機會主義錯誤。如果我們在每一個局部上,在每天一個具體問題上,不采取謹慎態度,不講究鬥爭藝術,不集中全力作戰,不注意爭取一切應當爭取的同盟者……我們就要犯左傾機會主義錯誤。”因此,毛澤東強調,打仗要有認真的準備,不打無準備無把握之仗,每戰必須集中絕對優勢兵力,務求全殲敵人;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不要樹敵太多;要善於利用矛盾,分化瓦解敵人,各個擊破,不要四麵出擊;鬥爭口號的提出,鬥爭形式和組織形式的采取,要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要估計到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力爭最好的可能,同時準備迎接最壞的可能,使自己在任何情況下都處於主動地位,立於不敗之地。

毛澤東“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決策思想,是進行戰略決策的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