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中國人,對中國古典文化中的神魔小說《封神演義》終歸是不陌生的,或聽人講故事、或看著電視裏麵形形色色的演繹、又或涉及文著本身,再不濟家裏的中堂上,萬神統領薑子牙正一手杏黃旗,一手打神鞭為你鎮著家宅呢,上書:“薑太公在此,百無禁忌。”總之,《封神演義》流傳的“神的飄逸神的傳說早已被萬民百世輕唱。”
作為一個80後的中國人,對《封神演義》更是有著一份獨特深厚的感情,從兒時涉獵《封神演義》原著,再到老版《封神榜》,對於童年無不是滿滿的回憶,在童年的五彩繽紛裏,《封神演義》著色頗多。正是歡樂的童年,正是給了我們童年的歡樂,才讓我們對於《封神演義》有著如此獨特深厚的感情。但說那時就涉獵《封神演義》原著,實在是有些裝逼的嫌疑,那時讀書,隻不過是滿足於裏麵的神魔大戰的熱鬧,看薑子牙如何斬將封神;看西岐先鋒官哪吒怎麼衝鋒陷陣;看最牛叉運糧官楊戩72變;看萬仙鬥法不亦樂乎。而帶給我們最直觀歡樂的還是老版電視劇《封神榜》,絕對是大大的良心之作,也許是那個時代的人們心思還沒那麼活泛,感情還沒那麼泛濫,總之,製作者們就是沒有什麼花花腸子的老老實實的弄出來這一部《封神榜》(當然由於拍攝條件等限製,劇中作了一些情節修改),實乃萬幸!雖然那時的製作沒有現在這麼精致甚至可以算得上粗糙,但絕不是爛製,正是這部粗糙精製的電視劇,讓我們的童年多了好多歡樂,多少年後,一提及薑子牙,首先想到的始終還是藍天野的扮相。感謝那時候的製作者們!感謝你們留下了經典!再看當下拍的一些封神題材的影視作品,雖然拍攝條件比之以前好很多,但你們這些殺千刀的都拍的什麼鬼?!在這裏不想去攻擊那些影視劇裏麵的人物扮相、情節了,免得好多腦殘粉跑過來謾罵,大家知道就好。我隻是想說,你們既然有新的情節、新的想法、新的人物演繹又何必還要死死拽著《封神演義》的名頭說事呢,你們完全可以拍成全新的影視劇呢!是不是也擔心情節太幼稚、想法太弱智沒有人看呢?但又何必用你們浮躁的靈魂去扼殺《封神演義》的偉大?我真的不是什麼衛道士,但既然談及當下封神題材影視劇的製作,我還是想對那些製作者們誠摯的問候:你們這些殺千刀的!殺千刀的!殺千刀的!。。。。。。然後神獸問候一千遍、一萬遍。
而談及《封神演義》,總歸要提一下與之同時代的另一部偉大的神魔小說《西遊記》,雖然主角不同,敘事不同,但兩下一對比,你會發現裏麵竟然有好多的人物兩書中都有提及,都可以將《封神演義》看作是《西遊記》前傳了,或把《西遊記》看成是《封神演義》後傳了,蓋因兩書的具體成書時間沒有完全考證確認,但總歸是兩本小說裏麵的神魔們相互間總會串個門聯絡一下感情的,所以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提問“老君在《封神演義》裏麵這麼厲害,怎麼到了《西遊記》裏麵連個猴子都搞不定?”“菩提祖師這麼神秘,應該是《封神演義》裏西方教主的師弟準提道人吧?”然後一大推演繹,諸如:“老君自然是有能力搞定猴子的,但他想讓玉帝出出醜。”“菩提祖師是準提道人,因為跟師兄鬧了別扭,故離開了西方教。”如此雲雲,完全中國式的調侃裏透著茶餘飯後的那份中國閑趣。正是千百年來中國人的茶餘飯後,讓小說裏麵的人物、故事走進了中國的每個角落,家喻戶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