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美國對西歐的文化交流(2 / 3)

盡管商品交易會一直是促進國際貿易的一個重要手段,但是在冷戰氛圍下,其又被賦予了特殊的意識形態和文化意義。對於美蘇來說,商品交易會是它們展示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體製的產品的舞台,是展示各自體製的優越性的最佳機會。雖然參與的美國私人公司和組織也許隻關心是否可以擴大其出口產品市場,但是政府卻更關心如何利用這些商品交易會來“出售”美國的文化成就。美國的宣傳家們相信,蘇聯“利用這些商品交易會作為傳播和宣傳的手段,並且使用一種蘇聯生活創造的奇跡來打動觀眾的方式”,因此美國也必須利用這些商品交易會來宣傳美國。

自然而然,這些商品交易會上展示的消費品所表現出的物質繁榮便被認為是“美國式的”價值觀和理想。這些宣傳家們並不用刻意去宣傳美國人的生活水平,而是側重於宣傳美國人的高生活水平直接來自於資本主義經濟、民主的政治體製以及美國的文化傳統。正如行動協調委員會的文件所總結的那樣,美國的這些商品交易會“不是純粹的商品交易會”,而是具有“文化展覽”的性質。

蘇聯的宣傳中將資本主義國家的工人們描述成是向剝削他們的資本家出賣自己的勞動,於是美國舉辦的商品交易會的目的之一便是向西歐展示,所有的美國人都可以享受自由企業製度所帶來的好處。這些交易會通常都是圍繞文化主題進行的,如“為人類服務的工業”等,目的是展示美國式的資本主義提供的各種各樣的商品、高生活水平以及愉快的工作環境。另一個主題通常是“人民資本主義”,描述美國式的資本主義可以為所有的人帶來福利,包括工廠主和工人。其他的主題包括“自由的果實”、“和平、自由和進步”等等,這些主題將資本主義和民主聯係起來,以便表明是民主的政治體製和法律傳統才使美國式的資本主義欣欣向榮。總體來說,宣傳這些主題的目的就是要讓世界各國正麵地看待美國的生活方式,以便駁斥蘇聯和反美宣傳。據美國新聞署的報告所稱,美國的大多數商品交易會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電影、錄音以及工作模式等展覽成功地將人群從蘇聯的“看起來像博物館或倉庫似的沒有激情的展覽”中吸引過來。

例如在意大利米蘭的一次交易會主題為“美國的主街”,其中展示了美國的家庭、學校、農場、醫院等的模型。在巴黎,美國還用幼兒園的孩子們進行了一場玩具展覽,展示孩子們每日是如何享用這些玩具的。類似的展覽還包括用真實的演員在房屋模型裏表演普通美國人在家裏是如何生活的,以便展示美國的生活水平可以使普通人也享受到舒適、閑暇和文化造詣。此外美國還利用電視和電影展來展示美國文化生活的豐富及其科技的發達。

1954年5月份在巴黎舉行的商品交易會中,美國的主題為“美國人在家裏”,每日吸引多達7萬人參觀。其展示的是一個房屋的模型,從開著的窗戶外麵,參觀者可以看到“家庭主婦”正在廚房裏準備飯菜,廚房裏布置著現代家電,如冰箱、垃圾處理器、洗碗機、攪拌機以及其他器具。而這家的“男主人”要麼在車庫擦車,要麼在陽台上烤牛排。在兒童室裏,孩子們正在專心致誌地玩著各種各樣的玩具,完全忘記了周圍的參觀者。

1954年9月份在維也納舉行的商品交易會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向參觀者們展示美國人是如何生活的,美國的富足生活是什麼樣子。

出了展示美國的富足之外,美國的商品交易會還總是針對當地的問題而設計。例如在意大利,美國的商品交易會則展示了一小塊雜交玉米地,在這塊地上展示農機產品以迎合意大利農民對於農業技術的濃厚興趣。在交易會上還有一頭牛的模型,向參觀者展示美國農民如何提高牛奶的產量。

針對西班牙因為柑橘類產品包裝差、個頭小而引起的出口困難等問題,在西班牙舉行的商品交易會中,美國則展示了一個柑橘包裝工廠,這個工廠自動地清洗柑橘、給柑橘上蠟並且按照大小排列柑橘,這樣便可以保持果汁並且減少損失。另外一個交易會則為西班牙人和美國人都提供了一個新市場:在這裏向西班牙人展示如何榨出橘子汁,並將橘子汁進行濃縮以及冷凍。這對於歐洲人來說是聞所未聞的。

在柏林舉行的交易會上,美國的兩家工會,製衣工人聯合工會和國際女裝工人聯盟向德國人展示美國工人是如何工作的,以便對抗蘇聯的宣傳中將美國工人刻畫成是資本主義經濟的奴隸的說法。交易會上展出的照片展示了工會的醫療中心、營地、俱樂部等,而文字性的材料則介紹了工人們的工資水平、養老計劃以及仲裁程序等。這次交易會吸引了大批東柏林民眾參觀。針對東柏林衣物昂貴的問題,這次交易會還展示了一個美國家庭冬天的衣物:包括母親、父親和兩個孩子的衣物。而全家人整個冬天穿的外套的價錢隻是一個美國木匠三個星期的工資。對於東柏林民眾來說,這無疑最好地表現了自由企業製度的優越性。

在每一次商品交易會上,其核心部分通常是一個由六人組成的貿易委員會,其成員一半來自貿易部,一半來自工業部門,這些人回答參觀者們提出的關於如何購買美國產品以及如何向美國出口的問題,並且向人們展示自由企業製度在一個民主的國度裏是如何運行的。

除了這些商品交易會之外,美國又進行了一些文化展覽,目的是向西歐展示美國高雅文化的成熟和精美。美國派出了大批傑出的音樂家、戲劇家、畫家等等,向西歐的精英階層傳達一種觀點:高生活水平並不代表低藝術水準,美國人並不是“生活在文化的荒漠上,隻有機械、小臘腸和原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