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荒山奇遇(1 / 2)

PS:看《天行賦》背後的獨家故事,聽你們對小說的更多建議,關注起點中文網公眾號(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眾號-輸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訴我吧!

滾滾紅日墜西山,令人發燥的酷熱漸漸退去。玉盤灑下清輝照亮人間,涼爽又不昏暗,正是遊子行路的好時候。通往王畿的小路上,走來了行路者的身影。

隻見一清雅之靈犀少年,眉目英朗,姿顏俊美,墨瞳點漆,微泛華彩。臥蠶以上,赭石薄暈,身形修偉而秀削,雖衣麻褐難掩瑜瑾本質。少年背著竹箱,竹箱伸出一根竹竿,前端彎曲到頭頂前方,掛著一盞輕紗蒙就的燈籠,燈籠裏沒有火燭的光亮,而是點點熒光彙聚成綠瑩瑩的光團,竟是捕捉了許多螢火蟲行囊螢之事的樣子。少年手裏拿著一片竹簡,借著熒光邊走邊看。

忽然少年身後的空穀小道上,急促的馬蹄聲踏破清夜的蟬鳴而來,馬掌蹄鐵踏擊青石的聲響由遠及近,越發清晰,驚醒了心神沉浸簡牘間的少年。

皎潔的月光下,隻見一彪人馬旗幟分明,兵士戎裝齊整,戰馬膘肥形健。為首之人,卻是冠帶齊整一襲白衣,猶如鶴立雞群。

少年隻是回頭看了那麼一眼,便回頭繼續默默讀簡趕路,再不多加理會。

馬蹄聲越來越近,這隊人馬不一會兒就到了少年跟前,眼看著就要擦肩而過,突然為首白衣人勒緊了韁繩,戰馬前腿騰空,嘶韁咆哮,停了下來。見此情形,白衣人身後的兵士也紛紛止住了自己的馬匹,靜靜等待著白衣人的下一個命令。

突然聽見一聲利劍出鞘劃破夜空的聲音,隨即感到胸前有硬物橫在胸前,止住了正在前行的身體。聚精會神默讀竹簡的少年再一次被驚醒,一低頭,竟然是冷森森的劍刃橫亙在胸前,一驚之下少年的身形不由地往後退了幾步。

“前麵的山林中有強盜馬賊出沒,足下孤身行路,小心為上。為免殺身之禍,還是盡早繞道而行的好。”馬上的白衣人見劍鋒逼退了行路者,便抽回了利劍,長鋒歸鞘的聲音是那般流利幹脆,劍刃分毫不差的插入懸掛在腰間的劍鞘。動作行雲流水一氣嗬成,一看就是劍術高手。

少年聞言,抬頭把馬上的白衣人打量了一番。白衣人是一個和自己年紀相仿的少年,輪廓分明,五官俊朗,目光深邃,英氣逼人,身形魁偉修碩。雖是冠帶白衣翩翩公子之貌,卻懸劍跨弓帶兵,頗有儒雅將帥之風範。比起有些文秀的自己,白衣少年更顯勇武。

正在這時一陣輕風吹過,吹動了白衣人的衣角袖管。少年隨即嘴角微翹,說了一句:“白龍魚服恐有出水之禍。閣下孤身行路,更當小心為上。”說完便自顧自的撥弄著身前的螢火蟲燈,似乎對白衣人剛才的舉動微有不悅。

聽到如此說辭,白衣人稍微一愣,便翻身下馬,站定在少年麵前。

“在下姓風名璧。”白衣人如此說著,身形卻是往後退了兩步,雙掌交疊抱圓,腰身下彎,而後兩手前推向上舉至齊額,竟是行了一個姿勢無可挑剔卻不合禮儀的揖禮。

對於陌路之人初次見麵,這種對尊長施行的揖禮顯然是不合時宜甚至過猶不及,反而顯得失禮。

“在下姓牧名賜,你我萍水相逢初次見麵,為何禮下於人?”少年疑惑地問到。

風璧一指牧賜背的竹箱,“這些竹簡上寫的是詩書禮儀,刻的是風雅比興,記載的是諸夏文華。古語有言敬斯文乃得斯文。昔日大國盛世,德及鳥獸,交通四海,四夷賓服,海內歸心,皆是詩書教化之功,禮樂熏陶之故。亂世德衰,隳喪文明,而有能播仁種義之士,實為可敬。”

牧賜回頭看了看自己背上的竹箱,回想起當日師傅要自己去下山的時候,那些竹簡典籍既沉重又占地方,小小的行囊裝不了幾卷就滿了。於是乎牧賜靈機一動,用竹條箍住寬板竹片編織成器形,汗青之後,正反兩麵都密密麻麻地用蚊頭小字抄滿了文字。這樣一來不用負重,又能多寫字。

想到這裏,雖然牧賜對風璧剛才揮劍擋路的事仍有不悅,但聽風璧的談吐不凡,而自己又不能失禮,牧賜還了一個一模一樣的揖禮。

“你我萍水相逢初次見麵,你為何失禮啊?”風璧看到牧賜行禮,把牧賜剛才的話一字不改地又說給了牧賜聽,語氣中似乎有些戲謔的意味。

“宗彝、藻、粉米、黼、黻,這是子爵諸侯的冕服上才能有的紋章。庶民見到諸侯,理當拜見。”牧賜心下思量一番,說出了這番不卑不亢的言辭,但臉上的不悅之色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