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你可能沒有很多空閑的時間,無法一下就把以上的那些練習全部做完,或者你突然感到某個地方的肌肉又緊張起來,這時你可以練習以下所介紹的既簡單又快速的漸近式放鬆法。例如,你可能覺得你的肩膀肌肉緊張起來了,在放鬆肩膀的肌肉之前,你先要讓這些肌肉緊張並聳起你的肩膀,盡量聳得愈高愈好,然後放下放鬆。注意去感受你放鬆的肩膀肌肉,你會有一種溫暖以及輕柔無力的感覺。

另一個很快速的漸進放鬆法,是有關你的腹部肌肉。首先你的腹部用力,把肌肉繃緊,你會發現你隻能單靠著胸部呼吸,現在放鬆腹部的肌肉,並且用你的腹部來呼吸,你可以把手掌放在肚子上,當你吸氣時你的手會上升起來,呼氣時,手會下降。你要把注意力放在當你使用這種方式呼吸時的放鬆感覺。

任何一個地方的肌肉,你都可以用“繃緊——放鬆”的方法,快速的放鬆你這個地方的肌肉,當你用力時,你要去注意用力時所產生的繃緊感覺,當你放鬆時,你更要好好地體會放鬆時的舒服感覺。大約隻要5分鍾,你就會覺得自己有改變。最好,你也把這種放鬆的感覺保持到這一天的其他時間。

三、給大腦做做按

超靜思維,亞曆山大法,把現代科技融入減壓手段,最適合工作繁忙的你。

試一試,給大腦做做按摩。

現代減壓法有不少,這裏主要介紹三個比較實用、好操作且效果明顯的方法。

1.超靜思維

超靜思維法是近年來在歐美等地比較流行的一種現代減壓手段。這種方法的根源來自人類幾千年形成的冥想法。

冥想已被人類應用了好幾千年了,佛祖釋迦牟尼早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就對如何冥想進行過詳細的指導。而在印度的文學著作中提到冥想會追溯到更為久遠的史前時期。在基督教派,特別是它的“東方派係”也有冥想的傳統。從佛教和印度教中可以獲得很多關於精神活動的操作技能,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那便是冥想。現代科學對冥想也作了研究,發現在人冥想時,腦電波發生變化,產生大量的a波,這個波對於大腦很有好處,它是在人處於良好精神狀態時的指標,是大腦休息、精神放鬆的表現。當我們進行緊張的思維活動時,這個波馬上就會消失。另外,人在做白日夢的時候,腦中也會出現很多這種波形。我們都有過做白日夢的經驗,雖然沒有睡著,但那感覺卻是很不錯的。現代科學的研究也顯示,做做白日夢對身體和大腦是很有好處的。

超靜思維在冥想的基礎上又進行了新的加工和改良,更適合現代人的生活和工作,簡單易學,不受環境的限製,很受廣大職業經理人、腦力勞動者以及各種處於壓力狀態下的工作人員的青睞?

練習超靜思維要注意兩個方麵:一是呼吸,要將平時習慣的胸式呼吸改為腹式呼吸。二是意念的放鬆。要想放鬆意念隻要記住一點就行,那就是腦子裏出現的任何事物都不要管它,隨它而去,盡量讓大腦處於一種完全自由的狀態。

練習超靜思維的一個最方便易行的方麵就是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製。在繁忙的工作期間,在休息的時候,在讀書學習的過程中,甚至是在排隊等車的時候,幾乎在各種工作和生活活動中都可以進行超靜思維的練習。它還沒有場地的要求,不論在辦公室,在圖書館,在候車廳,各種環境下都可以練習,隻要周圍可以確保安全就行。當然,最好還是有個安靜舒適的地方,在家裏當然是最理想的,仰麵躺下,是最好的狀態。

超靜思維的效果很明顯,隻要堅持下來,幾個月就可以見效。據很多進行超靜思維練習的職業經理人介紹,練習的結果是思維比以前快多了,反應變得更靈敏了,精神不感覺那麼緊張,身心有一種愉悅的感受,最明顯的是工作效率得到了明顯的提高。許多練習超靜思維的學生的變化也很明顯,本來昏沉沉的滿腦袋不清醒的感覺很快就消失了,記憶力和理解力都得到了提高。學生在考前多進行些這樣的訓練,還能夠提高考試成績呢!

2.亞曆山大法

亞曆山大法是一種在歐洲流行的心理健身方法,對於長期處於壓力狀態的人群有比較明顯的減壓效果,同時還對矯正入的身體姿勢起到很好的作用。

亞曆山大法實際上是將傳統的脊椎學與前麵提到的超靜思維或冥想法結合在一起,從身體的調節人手,加上意念的調控,進而達到身心的統一。

這種方法將軀體姿勢的矯正和心理療法合二為一,它教會人們以一種新的方式思維,以新的觀點消除下意識的不良習慣帶來的後果。亞曆山大法把緊張和扭曲的姿勢與人的不良思維習慣,如抑鬱和自責等聯係起來,認為人的軀體緊張及扭曲的姿勢是負性思維活動投射到軀體的反應,而通過矯正人的姿勢可以矯正人的心理狀態,促進人的心理健康。這種方法目前主要在英國等歐洲國家流行,效果不錯,我國目前還沒有廣泛應用。

具體操作並不難。找一個門框,將自己的雙腳後跟頂上門框的底緣,一定要頂上,這樣才能有效。站直了,胸挺起來,腰直起來。將後腦勺靠上門框,也像腳後跟一樣,頂上。同時兩臂向後背一背。保持住這種姿勢,然後進行超靜思維,也就是說腦子裏出現的任何東西都不去管它,隨它而去,同時進行腹式呼吸。一天進行一次,一次20分鍾就行。效果很明顯。不出3個月,肯定會有變化,不信你就試一試。

3.寫寫大字

書法練習,寫寫大字對大腦有很好的保健作用。香港大學心理學家高尚仁等人在20世紀90年代對練大字的人進行過生理心理學的研究,發現長期練寫大字的人在寫大字的時候,腦中會出現比一般人多得多的a波,而沒有練過大字的人則不會出現這種波。練大字誘發出較多在通常情況下不出現的a波,從生理上證明了練大字對大腦的效果。這也成為書法心理學的一個重要的研究成果,很值得我們在實踐中加以應用。

四、科學有效地運

怎樣運動得最有效、最能緩解壓力卻很有學問,同時,運動如果進行得不科學,還有可能造成一些損傷。

運動可以讓腦幹產生快樂物質,運動可以解決進化上的悖論。

運動減壓大有學問。

想一想,當你心情不好的時候,如果你出去跑了一大圈,回來後會有什麼感覺?不用說,你會感覺心情好多了,不那麼難受了。這是為什麼呢?現代腦科學的研究結果告訴我們,腦幹會在運動的時候分泌一種快樂物質。正是這種快樂物質讓我們感到心情的轉變。這種物質叫作內啡肽,是一種類似嗎啡樣的物質,不過它是我們的腦子自己合成的,我們自己完全可以讓自己快樂起來。這也是為什麼有的人運動起來會上癮,不讓他運動了還感到受不了的原因。

運動的其他效果是可以解決我們前麵提到的進化上的悖論問題。我們知道,應激反應實際上是有進化上的進步意義的。當我們麵對緊急情況時,機體需要動員全身的潛力來應付,但同時血壓也會隨之升高,這時如果我們及時地采用運動的形式來減壓,就可以十分有效地降低血壓,這樣,就可以有效地解決原始生理反射與現代社會應激情境的矛盾。

運動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減壓手段。但是怎樣運動得最有效、最能緩解壓力卻很有學問,同時,運動如果進行得不科學,還有可能造成一些損傷。

運動有各種形式,通過運動減壓,選擇合適的運動形式非常重要。選擇時要特別注意強度和年齡的匹配問題。比如說跳舞和慢跑就是兩項適合中老年人的運動項目,這些運動既可以提高血液循環的機能,增加大腦的供氧,起到健腦作用,同時也不會出現因運動量大而導致的不良反應。

要糾正“運動得越多越好”的觀點。這種觀點現在看來已經是不科學的了,運動得越多越好還是以前的觀念,隨著運動生理學研究的進展,對運動有了更科學的認識。對於中老年人,特別要在運動的頻率、時間和強度上有所限製。那麼,哪種頻率最好呢?一般認為每周從事3-4次20-40分鍾的有氧運動最合適。

對於運動強度,一般認為是中等左右最好。什麼叫中等強度?怎樣計算?我們可以用運動時的心率變化來計算。人們運動時的最大心率大約在130次/分—170次/分。最大心率有很大的年齡差異,不同年齡的人最大心率是不同的。一般而言,運動時不要超過最大心率的80%。有個簡便的方法可以算出你的平均最大心率:用220減去年齡,就是你的最大心率。對於一個35歲的人來說,最大心率為220-35=185次/分,他的運動最大心率不應該超過185×80%=148次/分;比如對於一個50歲的人來說,最大心率為220-50=170次/分,他的運動最大心率不應該超過170×80%=136次/分;一個60歲的人,最大心率為220-60=160次/分,他的運動最大心率不應該超過160×80%=128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