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努力擴展自己的載壓
既然活著,就該努力擴展自己的載壓量。就像為了預防財務危機,你會作好各種財務規劃。為了麵對未來的挑戰,你也該準備不同的壓力應對方案,而且還要天天練習。
若想出類拔萃,你一定得有夠深的壓力容量。領導才能與容忍壓力的能耐幾乎是同一回事。傑出的領導者都會教導身邊的人沉著應變,一旦自己露出承受不了壓力的蛛絲馬跡,也就是喪失領導資格的時候。
數十年來累增的證據顯示,大腦的運作其實和肌肉相似。施壓愈大,成長愈大。以前的神經科學家都認為,在青春期初期,大腦線路就已經固定了。人一成年,大腦便開始逐步走下坡路。
但是,許多研究者如肯德基大學老化研究中心的史諾頓、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大腦研究所的謝貝爾都指出,大腦的收發裝置(即樹突與軸突)雖然會隨著年齡漸長而萎縮,不過,心智若是接受訓練,卻可使神經細胞如樹根一般增生。大腦容量雖受遺傳因素限製,但它可擴展、改造的程度卻遠超過一般想像。科學家已證實,即使已經步人老年,大腦仍有很強的生長力和擴展的可能性。認真做些激活腦力的事,如開始學英文,會促使神經細胞大幅增長。由此可知,刺激神經生長的關鍵要素始終都是壓力。
二、善於規劃自己的職業生
你不可能適合做所有的工作,也不可能所有的工作都適合你。陳景潤可以做一個大數學家,但他做不好一個中學數學教師。
所以,我們首先要給自己作一個正確的職業規化。
許多人的壓力,特別是對工作不勝任的壓力,並不是自己缺乏能力,而是沒有找到自身能力與適宜工作的契合點。
我們大家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觀念太淡漠了,或者說太功利、太幼稚了,更極端地說,幾乎沒有。
有人說,我沒有什麼職業定位,更沒有什麼職業生涯規劃,什麼事掙錢多,什麼活工資高,什麼工作清閑而高雅,我就幹什麼。
於是在高考前,不停地有家長到處谘詢:“什麼專業好?”“什麼工作好?”很少有人問:“什麼職業最適合我的孩子?”
某個職業是掙錢多,但你不喜歡幹它,不擅長幹它,事實上你也幹不好它。你肯定不會愉快,你肯定會感到有巨大的壓力,也沒有一個傻瓜老板會給一個幹不好活的人高額的工資。結果是雞飛蛋打,你什麼也得不到。
因此,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幹自己最喜歡的事,幹自己最擅長的事,你會得到高額的報償,你也不會感受到巨大的壓力。
我們有必要作一番自我分析,也可請教職業谘詢專家,以確認:
我想幹什麼?
我能幹什麼?
我現在幹什麼?
我將來幹什麼?
找到自己最恰當的職業定位點,你麵對工作可能會樂此不疲,幹起事來則是遊刃有餘;你會贏得尊重,你會獲得自尊,當然也能得到應得的高額報償,壓力在你麵前隻是一個接一個有趣的挑戰,而不是能夠壓垮你的負機。
除了找準自己的職業定位點以外,還得認清職業生涯的分期,並弄清每一時期的特點重點、目標、任務。這樣不至於產生“錯位”,也就不至於產生那些原本不存在的壓力。
人力資源專家姚裕群先生對職業生涯分期及特點描述如下。
職業生涯分期包括:
1.職業準備期
這是一個人就業前從事專業、職業技能學習的時期,也是素質形成的主要時期,這個生涯的起點,許多人是盲目的,或者由父母替代完成。
2.職業選擇期
在這一時期,人要根據社會需要、個人的素質與意願,做出職業選擇。這是職業生涯的關鍵步驟,也是個人的職業素質與社會“見麵”、碰撞和獲得承認的時期。如果這時的選擇行為失誤,會帶來生涯的不順利、前途不光明,或者因再次、多次選擇而浪費光陰,還可能與好機會“失之交臂”。
3.職業適應期
在這一時期,具備工作崗位的能力與素質要求的人,能夠順利適應某一職業,而素質較差、素質特點與工作崗位要求差距較大的人,還需要通過繼續教育、培訓來達到職業適應。實在難以達到職業適應的人,可能就會再次麵臨其他類別的職業選擇。這裏所說的重新選擇,既包括橫向的,選擇其他職業,也包括縱向的,選擇更高的或更低的職位。
4.職業穩定期
這是人的職業生涯的主體,從時間上看也占據著職業生涯的大部分時間。這一時期不僅是人的工作效率最高的時期,也是人們承擔家庭責任最重的時期。因此,大部分人在該時期往往穩定在特定職業、特定崗位上。在這一時期,如果從業者的素質能得到發揮與提高,潛能得以體現,穩紮穩打,就能逐步取得成果,獲得職業生涯的成功與成就。
在職業穩定期,經過長期從事某種職業活動,還能夠使自己的素質狀況有較大的提高,成為某一領域的行家、專家,得到晉升,獲得巨大貢獻的成就,達到事業的巔峰。
5.職業衰退期
這一時期從年齡上看多為進入到了老年期,由於生理的變化,職業能力發生的緩慢的、不可逆轉的減退,因而心理上趨向於求穩妥,其生涯一般是維持現狀。
6.職業退出期
這是由於年老或其他原因,結束職業生活曆程的短暫的過渡時期。
六個時期中主要的三個時期是職業適應期、職業穩定期和職業衰退期。這三個時期又分別稱之為早期職業生涯、中期職業生涯和晚期職業生涯。
在早期職業生涯中,所關心的問題是:
(1)第一位是要得到工作;
(2)學會如何處理和調整日常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種麻煩;
(3)要做出改變職業和調換工作單位的決定。
應開發的工作有:
(1)了解和評價職業和工作單位的信息;
(2)了解工作與職位的任務、職責;
(3)了解如何與上級、同事和其他人搞好關係,主要是工作關係;
(4)開發某一方麵或更多方麵的專門知識。
在中期職業生涯中,所關心的問題是:
(1)選擇專業和決定承擔義務的程度;
(2)確定從事的專業並落實到工作單位;
(3)確定職業生涯發展的行程和目標;
(4)在幾種可供選擇的職業生涯方案中,進行選擇。
應開發的工作有:
(1)開辟更寬的職業出路;
(2)了解如何自我評價的信息;
(3)了解如何正確解決工作、家庭和其他利益之間的矛盾。
在晚期職業生涯中,所關心的問題是:
(1)取得更大的責任或縮減在某一點上所承擔的責任;
(2)培養關鍵性的下屬的接班人;
(3)退休。
應開發的工作有:
(1)擴大個人對工作的興趣,擴大所掌握技術的廣度。
(2)了解工作和單位的其他綜合性成果
(3)了解合理安排生活之道,避免完全被工作控製。
順便說一下,30歲左右被稱為“職業錨”,即30歲前變換工作,尋找自己的“生長點”。30歲後盡量將工作方向穩定下來,是為創業階段,直至40歲。40歲至50歲若從事頗具發展潛力的事業,則以守業為主。年過50,可以考慮為退休作準備,培養一些興趣愛好。
三、列出壓力清
在一家大型軟件公司的演講會上,我問在場的聽眾,有多少人看過關於描寫怎樣協調生活的文章、書以及電視節目。房間裏所有的人都舉起了手。我又問道:“通過這些信息,如今你們當中又有多少人能夠協調自己的生活呢?”說完,我背過臉去,須臾,再轉過身來,房間裏死一般地寂靜,250個聽眾竟然沒有一個人舉手。這就是我演講的核心問題。協調生活的指南對大多數人並不適用。那就是為什麼我要建議大家應該學會將壓力融合到事業和個人生活當中去,以便得到更多的滿足和享受的原因了。
用幾分鍾的時間思考一下那些使你感覺在工作中有關聯、滿意並且圓滿完成的事情。我在演講中聽到大家公認的事情不外乎讚揚、工作出色得到賞識、招聘來的雇員受到你的庇護並看著她成功、得到對工作有用的信息、受人敬重、靈活、容易溝通、同心協力、好的領導、第一次得到正確的回答、支持、動力、激情、接受、挑戰、深思熟慮的計劃、有充裕的時間進行日常工作的分配、新型技術、做工作的責任和職權、合作愉快的客戶、圓滿完成的項目以及與別人合作的能力等。
你想到過薪水和利益嗎?如果我們很少聽到這方麵的議論,那想必薪水和利益都還過得去。因為這也是令我們感到滿足並讓我們生活得更好的要素。然而,隻字不提也很不容易。倘若你能做個調查,到底是什麼使人們在你的工作環境中感到有關聯、滿意並且圓滿結束,你又能夠滿足那些要求,這些人就會推舉你為他們的首領。他們還會給其他人講關於你的事。他們都想和你一起工作,也願意跟你做生意。
我們都想了解擁有一個理想
的工作環境,到底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因素。稱職的經理們說以下六個方麵對雇員是至關重要的因素:
(1)我是否了解上司對我工作的期望?
(2)我是否擁有做好工作所必須的材料和設備?
(3)我每天是否有機會讓自己做到最好?
(4)在已經過去的7天裏我是否因為工作出色而受到了賞識或者讚揚?
(5)我的上司或者同事是否把我作為一個人來關心?
(6)工作上是否有人對我的進步進行鼓勵?
給你造成壓力的有哪些因素呢?
常見的回答有:不切實際的要求和最終期限、技術上的難題、討厭的客戶、反應遲鈍、與他人交往和思想交流、屬於自己的時間、懼怕失敗、今後的5年裏我將做些什麼工作、學會欺詐、需要兩個大腦來記憶我應該知道的所有信息、無能控製局勢、消極人群,等等。
這可是一件生死攸關的事情,因為我們永遠不會知道下一個瞬間要去哪裏。我們隨時都可能走進某個人最糟的一天。
這套方案就是:首先要鑒別那些使你感到有壓力的事情。拿來一張紙,或者情況緊急時,就像我經常碰到的那樣,在腦海裏構想出一張紙。在紙的當中畫一條直線。紙的左邊列出那些你還沒有控製住的壓力——這些壓力是不可避免的;右邊列出那些你能夠把握住的事情——這些是可以避免的。隻要能夠真正看到並且了解哪些事情是你無法駕馭的,就能減輕對你的壓力程度,然後再優先考慮那些自己有能力改變的事情,並重新進行排序,列出壓力清單。將你的清單與同伴的進行比較。試著將兩張清單合二為一。這樣,你就可以集中精力來處理那些最需要你關注的東西,最終可以騰出更多的時間來做你們倆都想做的事情。
四、與壓力努力不懈的鬥
其實,人的一生,就是和壓力鬥爭的一生,也隻有這樣的一生才是富有活力的一生。而當我們每遇到一件難事,就會產生一種不可避免的壓力,而每一次壓力,就是一次磨煉自已、鍛煉自己的機會。生活中,有人能夠成就一番事業,有人卻一事無成,這是生活中極為普遍的現象。除了機遇不同外,有的人需要壓力,靠個人的勤奮去戰勝它;有的人害怕壓力,總希望無壓力的生活和工作,平淡舒適的生活使人蹉跎一生,無以成就。
人的意誌不是生來就很強健的,那是和生活的壓力不斷鬥爭、不斷磨煉養成的。而人是靠意誌與毅力來培養自己取得成功能力的,有意誌對抗壓力的人,就是成功的。這是因為,首先,意誌能控製思想,想要什麼,就能幹什麼;不想做什麼,就能不做什麼。拒絕不能做的事,強製自己專做該做的事,這是意誌對抗壓力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