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臨清驛氣殺癩頭官 大同府喜遇知心友(3 / 3)

此際見恩仇,天涯聚首。朋友師生,盡屬交情舊,一見能消萬斛愁。

曾九功在下處,同幹浚郊謁見座師,許久不回,便叫家人到太常衙門詢問。家人回來說是幹家父子會合,歐陽老爺留在衙中吃賀喜酒,故此不歸。曾九功道 :"不信有此事。"連忙 叫家人備馬,去拜歐陽老爺。歐陽健正與幹家父子飲酒快活,忽報曾九功來拜,即便出堂相迎,攜手而入。幹白虹一見曾九功,歡喜不勝。曾九功也就如見了親人之麵,相向而拜。歐陽健便邀他一同坐飲,曾九功向幹白虹再三稱謝道 :"愚弟蒙恩 兄覆載,功名夫婦,俱賴周全。今日之遇,皆恩兄之賜也,雖感被已久,尚未圖報萬一 。"幹白虹道:"小兒多蒙提挈,感 不可言。賢弟何反出此語 !"曾九功道:"令郎青年大孝,蓋 世難能,但未知恩兄這幾年在於何處,竟不與令郎相值 。"幹 白虹便以實告。曾九功道:"總是恩兄豪氣所發,遂致受此冤 抑。這也罷了,但陳與權向受吾兄深恩厚德,生死提攜,乃不知感報,卻將尊嫂與令郎如此逼逐,家園產業,抄占無存,以致尊嫂與令郎如此逼逐,家園產業,抄占無存,以致尊嫂飄零寄食,令朗匍匐四方,恩兄九死一生,千辛萬苦,人離家破,慘目寒心。衣冠中有此梟獍,吾兄何以報之?"幹白虹赧然道:"我向來以賢弟超脫丈夫,不想卻把恩怨兩字固結於心,未能 融化。我想男子漢立身天地,不過行我素誌,暢我幽情。豪放決裂,一飄長醉,便足盡我平生,何必孜孜計利,蓄怨懷恩,自尋煩惱之障?況資財乃身外之物,流行於世,我用亦可,彼 用亦可,那見得畢竟是誰的?假如萬貫家財,費盡辛勤,空招怨隙,臨死時,隻是一雙空手,還分得爾我麼?賢弟再不消費心 。"曾九功道:"吾兄乃世外豪傑,故放而不拘。小弟身為 朝臣,所重者名教,所行者國法,自當各行其誌,吾兄也不必來阻我 。"歐陽健聽了,不覺大笑道 :"兩君各執一理,所見皆是。但今日一番聚會,且開懷吃酒,閑話另日再說。"幹白虹與曾九功大家笑了一笑,便不開口。正是:豪傑高懷自出人,達人恩怨要分明。

世間若果空恩怨,天下人心那得平。

是夜,四人直飲到天明,各各酩酊而散。曾九功便請幹白虹到自己寓所,與兒子同住。幹白虹甚喜,便辭了歐陽健,把行李搬到曾家作寓。其時歐陽健有一位女兒,年才十五,欲與幹浚郊聯姻,就托曾九功作伐。曾九功見甚是得宜,忙與幹家父子商議。幹白虹道:隻恐我家微賤,不敢仰扳。既蒙他屈尊下配,我家哪有不從之理 !"曾九功就將這話述與歐陽健,歐 陽健不勝歡喜,幹白虹就擇吉日,竟行六禮。歐陽健回聘過門,更加華盛,兩下遂成姻戚,同僚縉紳,無不稱賀。

過不多時,曾九功竟被部議,改授知府。曾九功聞知,雖然氣惱,然事已至此,無可奈何,心上倒因恩怨不能釋然,反幸今日降補外職,正好借公行私,完此夙念,便暗暗在吏部裏弄些手腳,竟謀選了廣東南雄太守。報到下處,幹白虹大喜,因向曾九功笑說道 :"恭喜老弟己為吾郡公祖,我如今該稱小 民了。"曾九功也笑道:"這個不敢當,還寫治生帖子罷。"兩人都笑做一堆。自此曾九功反不嗟歎,隻守候文憑,便去赴任,終日在寓所與幹家父子飲酒談心,盡情歡暢。

隔了月餘,曾九功文憑到手,作別幹家父子,便欲起程。

幹白虹道 :"賢弟榮任吾鄉,我該同你回去便好。隻是小兒在 此沒人照管,難以先回,隻得等會試過了,中與不中,即圖歸計。但今賤內寄食空門,困厄已極,我欲修書一封,煩賢弟帶去,教他安心等候,愚父子大約隻在五六月裏,一定到家,再不必記掛 。"曾九功道:"小弟此去,自然致意尊嫂。至於令 郎必然高發,弟當佇候捷音。但須速圖錦旋,得以時常把臂,便屬至幸 。"幹白虹忙去料理家書,幹浚郊又向曾九功再三叮嚀道 : "家母久事空門,曆盡苦楚,小侄遠遊萬裏,不能奉侍甘旨, 趨承左右,不孝之罪,誠莫可逭。求叔父婉達家母,曲全鄙私,感戴不淺。庵中兩位尼姑,待家母十分情厚,其老尼周氏,恩德尤多。家母與小侄主婢三人,坐食數年,盡皆周氏辛勤拮據,侍養無缺。家母與小侄忠難顛連,並沒有厘毫津貼,他略無厭倦之心,百事扶持,勞而不倦。

婦人中有此高義,遠勝於須眉丈夫。叔父此去,必求照佛。家母倘有欠缺,並望緩急一二,總俟愚父子南旋,定圖補報 。" 曾九功道:"賢侄說哪裏話,這是我心上第一件正務,何消囑托。至丁陳與權這廝,尊公雖不計較,在我斷不能相容,畢竟要與尊堂複還舊產,才畢我願 。"少頃,幹白虹書已寫完,付與曾九功收好,三人牽衣再拜,送出都門,揮淚而別。幹白虹看曾九功去遠,才同兒子入城。

隻因這一別,有分教:烈士情嚴,恩仇俱暢;負心貫滿,沒興齊來。未知後來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