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師資隊伍建設(1 / 1)

中共中央以〔1980〕12號文件轉發的《全國黨校工作座談會紀要》指出:“辦好黨校,重要問題是建立一支又紅又專的教學和理論研究隊伍。”1977年6月黨校恢複後,校黨委采取各種措施,積極重建教師隊伍。到1982年12月止,教師人數由1977年的8名增加到10名(不包括兼職教師),初步改變了教員少的狀況,教學質量也不斷提高,逐步適應了幹部培訓任務的需要。

黨校在恢複時期,校黨委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來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和教學水平:

(一)狠抓教師在職學習,要求教師努力做到一專多能。

(二)強調教師到學員中學習提高,熟悉教學對象,既當先生,又當學生。

(三)發動和組織教師進行社會調查,充實教學內容,做到理論聯係實際。

(四)先後兩次組織教師到廣州市委黨校、長沙市委黨校、湖北省委黨校、天津市委黨校等單位參觀學習,吸取了兄弟黨校的辦學和教學中的寶貴經驗。

(五)派出教師到中央黨校、省委黨校進修。其中1977年至1979年到省委黨校進修的有:郭建華、孫禎祥。1981年至1982年到中央黨校進修的有:宋炳賢、郭建華,到省委黨校進修的有:孫禎祥、郭建華。

(六)加強教研室的領導和自身建設。黨校恢複後,全校隻有一個綜合教研室。為了加強對教研室工作的領導,1981年教研室下設哲學、政經、黨史三個教研組。其中哲學教研組有:李廷賢(組長)、王春先、柴天福。政經教研組有:趙保根(組長)、郭建華、郭愛英。黨史教研組有:孫禎祥(組長)、晉德宗、孟艾芳。校黨委為了加強對教研室工作的領導,於1982年又配備一名教研室副主任孫禎祥。為了加強對教學工作的領導,1982年設立教務科,由宋炳賢擔任科長。

(七)充實教學力量。校黨委從以下幾個方麵充實了教學力量:

1.接收大專院校畢業生(柴天福)。

2.從理論骨幹讀書班中選拔優秀學員留校(王春先、李麗君)。

3.將五七幹校的教學骨幹調進黨校(晉德宗、孫禎祥)。

4.從市直各單位選調適合做教學和理論工作的黨員幹部。

校黨委為了搞好黨校教育,在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同時,還加強職工隊伍建設。我校在恢複時期幹部總人數由1977年的15人,增加到1982年的50人,增加了3.3倍,全校教職工總人數達7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