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東北“十怪”與東北方言
說到東北方言與東北文化,不能不先說說東北的“十怪”。
東北有“新十怪”和“舊十怪”。“新十怪”雖然並不是每個人都熟知,但一般都知其一二:
頭一怪:秋林麵包像鍋蓋,禁咬抗嚼又抗拽,又好吃又好帶,擱上十天半月都不壞;
第二怪:紅腸小肚供不上賣,味道獨特不愛壞,探親訪友作禮品,到哪都是上等菜;
第三怪:越冷越吃涼冰塊,糖葫蘆冰棍銷得快,凍梨凍柿子凍水餃,想吃就吃哪都賣;
第四怪:狗拉爬犁比汽車快,常搞越野拉力賽,冰雪天荒郊外,享不盡冰雪情趣生態;
第五怪:冬泳健兒大有人在,鬆花江裏遊得快,冰雪助陣齊喝彩,哎呀哎呀真能耐;
第六怪:老年秧歌賊來派,一色老頭老太太,冰雪名城添風采,歡樂無盡春常在;
第七怪:貂皮大衣毛朝外,賊拉敢穿又敢戴,大姑娘美小夥子帥,個頂個地把人愛;
第八怪:喝起酒來像灌溉,酒量大來速度快,經常舉辦啤酒節,專有那喝啤酒大獎賽;
第九怪:冰雪大世界造得快,冰雕雪塑千姿百態,五光十色放異彩,譽滿神州海內外;
第十怪:冰天雪地花不敗,滿街都是大頭菜,三九寒冬凍不死,臘月寒風吹不敗。
秋林麵包是哈爾濱秋林百貨公司經營的俄羅斯麵包,也稱“大列巴”,比一般家庭用的蒸鍋要大,是當地的特色食品。紅腸小肚是當地的風味食品,在當地和外地都比較受歡迎。糖葫蘆、冰棍現在在各地都比較常見。凍梨和凍柿子是東北地區一種常見的儲藏水果。由於冬季東北氣溫很低,梨和柿子在儲藏時受溫度影響結凍,成為凍梨和凍柿子。東北地區人們把結凍的梨和柿子不經過解凍,洗幹淨就可以直接食用。狗拉爬犁是東北地區原來的運輸工具,現在多成為旅遊項目,由狗牽引前進。冬泳在東北很常見,而且現在還經常舉辦各種比賽。秧歌也稱東北大秧歌,平時多是老年人聚集在一起組成秧歌隊,不僅成為鍛煉身體的一種方式,現在也成了表演項目。貂皮大衣現在在北方已經成為常見的服飾了。東北人豪爽,飲酒也如此,所以就有了“喝起酒來像灌溉”的說法。第九和第十怪都是描繪東北冬季景色的,冰雕、雪雕在東北成為吸引遊客的特色項目。冬季還有培植的結球甘藍,成為綠化的品種,常用於美化市容。
隨著東北特色旅遊的開展,“新十怪”為很多人所熟識。但是“舊十怪”,不僅非東北人中很多人不知道,就是東北人中,很多的年輕人也不一定知道,甚至即使是上了些年歲的東北人也未必說得全。東北“舊十怪”是:
窗戶紙糊在外,大姑娘叼煙袋,養活孩子吊起來,嘎拉哈姑娘愛,火盆土炕烤爺太,百褶鞋腳上踹,吉祥喜慶黏豆包,不吃鮮菜吃酸菜,捉妖降魔神仙舞,煙囪砌在山牆外。
早年東北地區比較貧困,人的思想也比較守舊。窗戶上麵一律用十分厚實的“麻紙”把窗棱糊起來。窗戶紙糊在外麵一方麵可以防止室內溫度過高窗戶紙因受熱膨脹繃緊,另一方麵也可以減輕窗戶紙的損壞率。同時用麻紙糊窗戶,透明度很小,增加了私密性。所以,玻璃出現之後很長一段時間,人們還是用紙糊窗戶。
“大姑娘叼煙袋”在過去的東北農村比較普遍。據說原來滿族格格“貓冬”的時候,以抽煙袋來起到取暖的作用,或是閑暇時間以抽煙袋來打發時間。也有一種說法,就是借用抽煙袋的方式來驅逐蚊、蠓,起到防止蚊蟲叮咬的作用。現在抽煙的現象雖然存在,但已經不是普遍現象了,而且基本沒有人抽煙袋,而是抽卷煙了。
“養活孩子吊起來”是指原來在東北地區,新生兒出生後放在一種長形、兩頭橢圓或半圓形的搖籃裏,然後將搖籃用繩索固定在房梁上或以其他方式懸掛起來的一種特有的民俗現象。這種搖籃在當地稱為“悠車子”。據說這種方式源於滿族。滿族有新出生的小孩“睡腦袋”的說法,就是隻有把腦袋睡得圓圓平平的,才聰明好看。同時還有“綁腿”的說法,為了使孩子長大後腿比較直,要把孩子的雙腿捆綁在一起,然後將孩子放到“悠車子”中,悠著長大。“睡腦袋”和“綁腿”就是“睡體形”。其實把孩子放在“悠車子”裏的主要目的是讓孩子在“悠車子”中酣睡,以便大人在炕上、屋內幹活或到附近的田間勞作。
“嘎拉哈”是滿語詞,是豬拐骨或羊拐骨的意思,學名髕骨。髕骨有四個麵兒,較寬的兩個麵分別叫“坑兒”“肚兒”,兩個側麵分別叫“砧兒”“驢兒”。這是原來東北農村孩子,尤其是女孩的主要玩具。這種遊戲當地稱為“欻嘎拉哈”或“欻嘎拉”。每年殺年豬時,把髕骨攢下來,再用舊布頭兒縫製一個小方口袋兒,裝上糧食或秕穀,俗稱“籽兒”。遊戲時,把“籽兒”拋到空中,然後迅速把炕上的“嘎拉哈”改變方向,在“籽兒”落下時及時接在手中。如此往複,直到炕上所有的“嘎拉哈”都改變過四個方向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