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職業道德修養
(一)職業道德修養的含義
“修養”是一個含義廣泛的概念,它一方麵指一個人在政治、道德、學識、技藝等方麵所進行的學習和鍛煉過程,另一方麵又指經過長期努力所達到的某種能力、素質和造詣。如我們經常所說的政治修養、文化修養、藝術修養、思想修養等。我國古代很早就有“修猶如磋琢磨、養猶涵育熏陶”的說法。這裏,所謂“修”,主要是指陶冶、鍛煉、學習和提高,所謂“養”,主要是指培育、滋養和熏陶。修養是人們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專業技能及進行思想品質鍛煉的重要手段。
職業道德修養,既與道德修養有密切聯係,又同職業修養密切相關。所謂職業修養,主要是指人們在職業技能、技藝等方麵所進行的自覺學習、磨煉和陶冶的功夫,以及從事某種職業所達到的能力和水平。而職業道德修養,是指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實踐中,按照職業道德的基本原則和規範,在職業道德品質方麵的自我鍛煉和自我改造,從而使自己形成高尚的職業道德品質和達到較高的精神境界。
(二)職業道德修養的實質和目的
職業道德修養是思想道德修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職業道德修養要解決的基本矛盾主要有兩個:
第一,社會對職業道德的客觀要求和個人道德選擇能力之間的矛盾。社會對職業道德的客觀要求以規範和理想人格的形式表現出來,它所表達的是一定社會發展階段上一定階級、行業對從業者的職業道德標準。它在客觀上要求個人能夠自覺地按照這種職業道德標準去履行義務。如社會主義的職業道德的客觀要求,要求每個從業人員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堅持集體主義原則,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之間的利益關係。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這種客觀要求,是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製經濟及社會主義政治製度的反映,是社會主義經濟製度下勞動人民根本利益一致性的反映。而道德選擇能力則是指一定社會中個人的道德品質素養及實踐一定社會道德要求的自覺程度。在社會主義社會裏,個人道德選擇能力與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客觀要求之間不相適應的矛盾,在每個社會成員身上都程度不同地存在著。職業道德修養較差,職業道德境界不高的人,其言行舉止與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客觀要求差距大,這對矛盾就表現得更突出。即使職業道德境界已經相當高的人,他的道德選擇能力與社會主義職業道德要求之間也會產生不一致的地方。所以,在社會主義社會裏,任何人都有必要不斷加強職業道德修養,解決個人道德選擇能力與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客觀要求之間不相適應的矛盾。
第二,社會主義職業道德與非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矛盾。社會主義社會中這一矛盾的存在,是因為非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殘餘和消極影響,主要是封建主義職業道德、資本主義職業道德的殘餘對人們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影響的結果。同時,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由於以公有製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存在這種經濟關係結構的複雜性,市場經濟體製的競爭機製及趨利本性的影響等原因,造成了不同的經濟主體、不同的階層與行業、不同的人在職業行為中表現出不同的職業道德價值取向。這些不同的職業道德價值觀,必然表現為社會主義職業道德與非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矛盾衝突與對立。所以,在社會主義社會,隻有不斷地自覺抵製和克服一切非社會主義道德的消極影響,才能提高自身道德品質修養。
社會主義職業道德修養的實質,是人們在職業活動實踐中,通過積極的思想鬥爭,不斷提高自己道德選擇的能力,不斷抵製、克服和消除自己身上的一切非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殘餘和消極影響,逐漸提高職業道德水平。而職業道德修養的根本目的就在於培養全體社會從業人員高尚的職業道德品質,使每個從業人員在自己的職業實踐中,把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基本規範,自覺地轉化為個人內在的要求和堅定的信念,逐步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習慣,成為具有高尚職業道德的社會主義勞動者。
正因為職業道德修養實質上是人們在內心自覺地進行思想鬥爭,所以,職業道德修養的一個十分突出的特點,就是古人所說的“自訟”,即當事人經常在思想意識內設立“道德法庭”,自己充當“法官”,自己同自己“打官司”,自己“審理”自己,自己“判決”自己。也就是說同一個人既是這一鬥爭的主體,又是這一鬥爭的客體。他必須自我認識和自我解剖,自我判斷和自我評價。在“自訟”的過程中,“原告”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基本原則和規範,“被告”是不符合這些原則和規範的思想和行為。而“法官”就是自己所具有的道德責任感。通過這樣內心的鬥爭,達到提高職業道德水平的目的。
二、職業道德修養的意義
職業活動是人們奉獻社會和個人謀生的根本途徑,在人的一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為一名職業技術院校的學生,要想在將來走上工作崗位後,在工作中做出成績,有所建樹,就必須充分認識個人職業道德修養的意義。那種認為無須經過職業道德修養也能做好工作的認識是十分錯誤和有害的。
第一,職業道德修養是實現新時期黨的總任務和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的需要。我們黨在新時期的總任務是:團結全國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逐步實現我國的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把我國建設成為文明、民主、富強的社會主義國家。要完成這一宏偉大業,在新世紀裏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就要求我國的全體勞動者切實加強職業道德修養,增強事業心和職業責任感、使命感,提高敬業、樂業、勤業、精業意識,立足本職,獻身職業,默默工作,無私奉獻。否則,沒有職業道德素質良好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勞動者隊伍,四個現代化,民主、文明、富強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建設就隻能是一句空話。
第二,職業道德修養是提高職業道德水平的必由之路。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不是自發形成的,而是家庭、學校、社會教育和影響的結果,更是從業人員在各自工作崗位上刻苦鍛煉、自我修養的結果。無論是優秀科技工作者蔣築英、模範信訪幹部吳天祥、商業戰線上的勞模張秉貴,還是抓鬥大王包起帆,他們之所以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取得一定的成就,無不是嚴以律己,自覺地進行職業道德修養的結果。
第三,職業道德修養對人生價值的實現具有決定性影響。正如每個人的曆史都是由自己寫出來的一樣,每個人的人生價值也完全是由自己創造的。命運就在自己手中,路就在自己腳下,這是唯物主義對待人生的正確態度。自己創造自己,這正是人生價值的一個重要特點。人生價值的實現程度,固然要受到一定客觀條件的限製,但一般來說,受主觀因素的影響更大。個人的條件、能力、意誌、誌向及主觀努力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人生價值的差異。而人生價值的創造,主要憑借的是職業生活這一活動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