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團結協作顧全大局(2 / 3)

當代大學生,作為未來的職業勞動者,如果能養成識大體、顧大局,樂於與人共事,善於與人合作的良好習慣,就能在工作中如魚得水,左右逢源,互相支持,互相幫助,揚長避短,共同提高;就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也就能心情愉快地、創造性地工作,最終順利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價值,獲得事業上的成功。但是如果不願意與人合作,不善於與人共事,自恃清高,孤芳自賞,天馬行空,獨往獨來,缺乏協作意識,不合群,那麼他在工作中將處處受到製約,甚至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與麻煩。因此,能否養成團結協作、顧全大局的良好習慣,對於實現人生價值,對於個人取得職業成就是至關重要的。

二、團結協作、顧全大局的基本要求

團結協作、顧全大局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對職業勞動者的基本要求。這一要求,包含著豐富的內容,它要求人們在職業活動中,正確處理各種關係,如協作單位之間的關係,本單位內部各部門之間的關係,前後道工序的關係,上下級關係,同事關係,師徒師生關係等等。作為這一規範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一)樹立協作意識和全局觀念,自覺服從工作上的統一安排

現代生產是社會化大生產,各行各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而且,社會化程度越高,分工就越細,合作也就越頻繁、越密切。這樣,每一位職業勞動者的言行就會對整個全局產生影響。因此,每一個從業人員都應該樹立協作意識和大局觀念,正確處理好個人、集體、國家之間的關係,同時,還要處理好行業之間、上下級之間、同事之間的關係,團結互助,搞好合作,以達到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目的。

所謂全局觀念,是指自覺從整體利益出發考慮問題和決定自己的行為的意識。全局觀念的核心就是小道理服從大道理,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部分利益服從整體利益,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

樹立全局觀念是企業發展、社會進步的根本要求,是順利實現個人利益的根本保證。企業是一個有機整體,企業整體利益的獲得,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分工使企業內部各個部門具有各自相對獨立的經濟利益。如果不從大局出發,各個部門隻考慮自己的利益,勢必損害企業的整體利益,最終也會損害各部門的利益和個人利益。正如俗話所說:“傾巢之下,安有完卵?”從社會進步角度講,任何社會都有眾多的企業、行政、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任何一個行業的職業行為,對整個社會生活都有直接的影響。就拿環境汙染問題來說,一些部門、企業和地區,盲目和片麵地追求本部門、本單位和本地區的利益,從而造成了危害社會、危害人類的結果。這種“殺雞取卵”、以損害環境為代價來取得利益的做法,實在是貽害子孫、禍國殃民、後患無窮的,是典型的本位主義。從個人角度來說,樹立全局觀念,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必須以集體利益為重,一切言行都應該從大局出發,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必要時要犧牲個人利益,以保證集體利益的實現。其實,服從大局,維護整體的利益,就是維護了個人的長遠利益。企業的利益壯大了,實力增強了,工作也就會更加穩定,個人的收入就會不斷得到提高。

如果說,樹立全局觀念是企業發展、社會進步的根本要求,是實現個人利益的基本保證,那麼服從工作統一安排則更加具體體現了這種全局觀念的要求。服從就是聽從,即遵照命令行動。企業是市場的主體,無論規模大小,都有完整的組織管理機構,在這個組織係統中,劃分有高層領導、中層幹部、基層領導和一般員工,這是企業有序運行、規範管理的一種組織保證。每一級領導直接向他的上一級領導負責,執行上一級領導的指令,職員服從本部門領導的指令,任何人不得越權行事。隻有服從統一工作安排,才能保證政令暢通,才能確保企業有序運轉,企業才能形成最佳合力,才能提高生產和工作效率,從而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所以,服從統一安排,集中體現了從業人員的大局觀念和集體主義精神。因此,我們在職業活動中,要處處以大局為重,克服個人狹隘片麵的利益觀,相互支持,密切配合,自覺地維護集體的利益。

(二)識大體、顧大局,自覺維護集體和同誌間的團結

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單位之間、從業者之間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這就要求每個從業者必須以大局為重,自覺地增強團結協作意識。一個單位的勞動者如果能團結一心,同心同德,這個單位就會煥發出勃勃生機,其工作效率就高。如果員工之間鬧別扭,搞內訌,推諉扯皮,慪氣較勁,各行其是,甚至互相拆台,那麼工作根本就無法開展,也就談不上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了。所以,我們每一個從業者在工作中都要識大體,顧大局,自覺維護集體和同誌間的團結。

增強協作意識和大局觀念,應當從學校生活開始,而且要經過長時間的實踐訓練。我們在校學習期間,就應當認識到團結協作、顧全大局的重要性,自覺地增強大局觀念,有意識地培養協作意識。作為職業技術院校的學生,將來畢業以後,無論走集體創業還是個體創業之路,都離不開與各方麵的配合與協作,所以,必須在實踐中進一步培養、增強群體意識、協作意識和大局觀念。如某學校旅遊專業的學生到一個賓館去實習。上早班的實習服務員看到客房地毯上灰塵不太多,就懶得清掃,心想:“等上晚班的服務員清掃吧。”上晚班的實習服務員接班後,發現地毯上的灰塵沒有清掃,很生氣,心想,反正是早班的事,不是我的責任,我不管!後來,住在這個房間的旅客給賓館提出了意見,使賓館的聲譽受到了影響,兩位實習服務員也受到了單位的嚴厲批評和處罰。對兩位服務員來講,責任雖然有主次之分,但都缺乏團結協作、顧全大局的意識和精神。

(三)培養協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善於與人合作

由於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使得生產的社會化程度越來越高。一方麵,專業化分工越來越細,從業人員的崗位職責也越明確;另一方麵,不同行業、部門、單位、工種、工序等之間的協作也越來越頻繁、越密切了。現代社會生產的這些特點,決定了協作與分工是既對立又統一的關係。這就要求每個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既要講分工,又要講協作。既要按自己的崗位職責踏踏實實地做好本職工作,又要以集體利益為重,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大局出發,搞好團結協作。它要求人們遇事從大局著眼,體諒別人的難處,主動、真誠地與他人合作,互相支持,互相幫助,不能隻講分工而不講協作,更不能因為分工不同而各自為政、互相扯皮。如果隻講分工而不講協作,那麼需要幾個部門共同協作才能完成的工作,就落不到實處,就會貽誤工作,嚴重的話,還會造成工作上的重大失誤,損害集體的利益。

團結協作、顧全大局的精神體現在職業生活中,就是要主動並善於與他人合作;體現在合作單位之間,就是要恪守信譽,相互支持。要多為他人和協作單位著想,多為下一道工序著想,把困難留給自己,把方便讓給別人。盡量幫助協作單位,解決生產經營和管理中的困難,建立、維護和保持良好的協作關係,以求得相互提高和共同發展。團結協作、顧全大局在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表現和要求。在企業,表現為尊師愛徒,不同部門、工種、工序的工人之間,工人、技術員、管理人員之間,表現為一種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團結友愛、緊密配合的融洽和諧的關係;在農村,農民之間互相幫助,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一人有難,大家幫助,扶困濟貧,救人之危;在醫院,醫生、護士之間互相尊重,相互學習,密切配合,團結協作,共同提高醫療水平……那種各自為政、以鄰為壑、互不通氣、相互推諉行為是不道德的,抱著文人相輕、“同行是冤家”的陳舊思想意識不僅做不好工作,最後必然限製了自己的發展空間。

吉林市上台子村村長黃永洲就是一位非常注重協作的村幹部。村子旁邊的一家企業要建倉庫卻沒有找下地方,就找黃永洲來幫忙。黃永洲二話沒說,就把村裏和自家的幾間房子騰出來讓對方使用,解決了這家企業的燃眉之急。企業非常感動,不僅幫上台子村創辦鄉鎮企業,而且主動幫他們解決技術問題,搜集市場信息。某一企業在企業改造中急需一批資金,在村委會的帶領下,黃永洲發動村民捐資籌款,幫他們解決了資金問題。後來,該廠廠長在全廠職工大會上激動地說:“我們廠能有今天,是上台子村幫了忙,今後,凡是上台子村有困難,我們要全力幫他們解決!”此後,上台子村針織廠使用的原料,全由這家企業供應。這些原料不僅質量好,價格合理,而且供應及時。現在有上百家單位與該村建立了長期、穩定的互助合作關係,逐步形成了從鄉村到城區、從鄉鎮企業到國有企業的合作網絡。借助和依靠這些關係,黃永洲解決了鄉鎮企業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使企業經濟效益逐年提高,村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成為吉林市首屈一指的富裕村,也成為吉林省遠近聞名的小康示範村。如果沒有當時困難之中的互相幫助和精誠合作,就沒有上台子村的今天。可見,有了團結協作,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而缺乏團結協作精神,將一事無成。

(四)虛心學習別人長處,熱忱關心他人疾苦

俗話說:人心齊,泰山移。團結協作、顧全大局不僅要求正確處理好個人與集體的關係,而且要求正確處理好個人與他人的關係。正確處理這一關係,就要做到謙虛謹慎,不驕不躁,虛心學習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周恩來總理就是一位謙虛、好學、平易近人的典範。他作為共和國的總理,不居功自傲。他身為國家領導人,位高而不居高臨下,幾十年如一日,為黨和人民鞠躬盡瘁,無私地奉獻了自己的一生。他身為黨和國家的領導人,總是嚴於律己,寬以待人,謙虛好學,平易近人。在處理國內外事務中,他總是要認真聽取有關人員的彙報,仔細、誠懇地征求各方麵的意見。他的這種謙虛謹慎的優秀品質和優良作風,給周圍的同誌以極大的教育,也鼓舞大家齊心協力地去克服困難,做好工作。

一個人隻有謙虛好學,才能進步得更快,才能很好地與別人合作。關心他人疾苦,奉獻一片愛心,多替別人著想,不計較個人得失,才能贏得其他同誌的尊敬和擁護,也才能團結其他同誌,與自己一道前進。相反,如果一個人僅有一技之長,就自以為了不起,或者有了一點成績就沾沾自喜,盛氣淩人,看不起別人,甚至聽不進別人的意見和批評,不僅不利於自己的進步,還勢必影響同誌間的團結與協作,損害集體的利益。“十步之內必有芳草”,“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為了做好本職工作,我們必須與其他同誌一道,團結協作,攜手共進,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學習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共同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做出應有的貢獻。

三、正確認識和處理幾個關係

(一)正確認識和處理協作與競爭的關係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競爭機製不斷完善,不同行業、企業、部門、員工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人們確實看到了競爭給社會帶來的巨大變化,有些人因此也產生了一些模糊甚至錯誤的認識。既然是競爭,為什麼還要強調團結協作呢?有的人認為,競爭就得在同行之間彼此留一手。有的人還認為“同行是冤家”,哪有什麼團結協作可言?即使有,也隻是擺擺姿態、做做表麵文章而已,不可能是真心實意的協作。其實,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團結協作並不排斥競爭。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協作與競爭,是相互聯係、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是對立統一的辯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