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假性癱瘓嬰兒發生骨折、骨髓炎、關節炎、骨膜下血腫等,患肢活動受限易誤診,隻要仔細檢查不難鑒別。
2.感染性多發性神經根炎年齡較大、多無發熱,弛緩性癱瘓呈對稱性、上行性、常伴有感覺障礙等特點。腦脊液蛋白增髙為主,細胞數增加不多細胞分離現象腎上腺治療效佳,恢複快而完全、少有後遺症。
3.家族性周期性癱瘓很少見,有家族史及周期性發作史。無發熱,突然發病,癱瘓兩側對稱,發展迅速。發作時血鉀低、補鉀後很快恢複。
病死率在各次流行中差異很大,一般死於延髓麻和呼吸癱瘓,延髄受累或膈神經及肋間神經受累。休克、肺水腫及合並感染均可使。癱瘓型預後較差,而頓挫型,無癱瘓型預後較好。
癱疾的發生與下列因素有關:嬰兒癱瘓少見,成人患者癱瘓較多;型病毒所致者癱瘓最:型病毒所致者癱瘓最多在同一型病毒中,不同發生率不同,流行毒株所致者最多;妊娠患者容易發生前過度勞累者易發生癱瘓有局部創傷者,經注射後發生癱瘓,扁桃腺摘除者容易發生延髓型。扁桃腺摘辟病的發病率較未摘除者高4倍。
癱疾恢複與病損部位有關越接近生命中樞的病越完全如呼吸中樞受累者,隻要能存活下來,病損可実複,症狀可完全消失。而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受累時,存沄多數能完全恢複。大多數呼吸癱瘓者能完全恢複,依賴人工呼吸機維持。而癱瘓肢體在3個月內僅能的肌力,6個月可恢複80%,恢複過程可持續2年年之後恢複十分緩慢。
(治療)本病的治療因病期不同而異。在早期舒適護理十分:前驅期及癱瘓前期臥床休息,保持安靜,避免過勞,及量補充營養。
1.前驅期及癱瘓前期為了解除肢體疼痛,可適當應用鎮靜劑,或局部溫熱敷,促進血液循環,減少肌肉痙攣和疼痛臥床休息至熱退後1周。避免勞累及劇烈運動2周,盡量不接受肌注或手術靜滴葡萄及維生素C,每日1次,連用數日,可減輕神經組織水腫使用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如強的鬆、地塞米鬆等有消炎、消腫、退熱等作用,療程3-5天丙種球蛋白注射可中和血中可能存在的病毒。
2.癱瘓期應加強護理,有便秘和尿瀦留者,要適當給予灌腸和導尿。並給予促進神經傳導功能恢複的藥物,可選用以下藥物每天肌注1次,以上兩藥療程為20-30天,亦可重複數個療程,近來使用硝酸一葉萩堿肌肉注射或穴位注射療效較好。上述藥物可以交替使用。維生素等可促進神經細胞的代謝,可適當使用。
有呼吸障礙吞咽障礙時,必須區別情況,積極搶救。若為延髄型癱瘓困難,咽部分泌物瀦留,呼吸道阻塞,應作體位引流,及時抽吸咽喉部分泌物,插管鼻飼,必要時氣管切開,肺部感染應用抗生素治療。呼吸癱瘓應行人工呼吸器治療,呼吸中樞麻痹,可試用呼吸中樞興奮劑,嚴重者及時行人工呼吸器治療。伴有酸堿失衡及電解質紊亂應同時治療。積極處理心血管功能失調。
對癱瘓肢體應防止外傷受壓,置於功能位。下肢癱瘓時應伸直下肢,頂靠在垂直平板上,防止下垂或畸形。
3.恢複期和後遺症期熱退盡癱瘓停止進展後,可體育療法、針細療法、推拿按摩療法,穴位刺激結紮療法、療法、理療等,以促進癱瘓肢體功能的恢複。推拿按摩、熱體療主要用於肌肉攣縮畸形,促進肌力。針刺適用年齡7程短的病例,早期開始,長療程療效較佳。但癱瘓1年以-治療效果較差。按癱瘓部位取穴。初用強刺激,見改為中刺激,為鞏固療效改為弱刺激。每次取3-5穴,一次為一療程,可重複多個療程,療程之間可休息3-5天。肩貞、大椎、臂、肩等穴。合穀、內關等穴抬腿困難取大腸、環跳、四穴,大腿不能內收取箕門、血海、五裏、陰陵泉等、伏兔等穴膝關節屈足下垂取陽陵泉、足三裏、上巨虛、下巨虛、手隆、懸鍾、餡穴足外翻取委中、商丘、三陰交、承山、等穴。
被動免疫適用於未服過疫苗而與病人有密切接海的5歲以下小兒及孕婦。及早應用丙種球蛋白,或胎盤球蛋白,肌內注射,每日1次,連用2天。穀射後1周起效,可防止發病或減輕症狀,2-5周不發病可為己獲保護,免疫效果可維持2月。
自動免疫①滅活疫苗,用甲醛處理,髓灰質炎病毒,使其失去傳染性而保免疫源性。此疫苗含全音3個血清型。肌肉注射,於3-6月注射3次,首次注射後月,血清中和抗體即達高峰,2年後下降20%,因此應2-3與後加強注射1次。其優點為不含活病毒,可與白喉、百日咳、描傷風等菌苗混合注射。先天性免疫缺陷者和免疫抑製者萬其家屬均可使用,突變恢複毒力的可能,不受腸道病毒的幹擾,接種後保護率達,使發病率顯荖下降。缺點,價格昂貴,抗體產生慢,免疫期較短,需反複加強注射,腸道內無局部抗體產生,接種後不能防止感染及攜帶病毒,隻能防止發病,滅活不完全時可引起接種者發病。目前瑞典、芬蘭、荷蘭和加拿大的2個省使用。我國於1958年停11使用。②口服毒活疫苗的化疫苗這種疫苗病毒胞等組織培養,多次傳代後毒力減弱,但具有抗原性。優點可以口服,投苗株病毒可在腸道內繁殖,但使機體產生同型中和抗體及分泌,同時病毒在腸道內可以抑製野生病毒生長病毒排出體外也可使接觸者受感染而產生免疫。可在細胞培養中繁殖製備,成本低,無須冰凍保存,易於推廣。其缺點為,在免疫機能下或缺陷者,無論是先天性或繼發性病人,此疫苗可以突變而恢複其對神經係統病性,引起接種者或接觸者發病,其發病率在接種者為萬,在接觸者約為2千萬。在其他腸道病毒廣泛存在的中,疫苗株病毒在腸道內因受幹擾,不能在腸道定居繁殖抗體。我國健康兒童中其他腸道病毒的感染率達20%,服活疫苗的預防效果仍較滿意。本疫苗保護率達90%,廂周,即產生特異性中和抗體,它可以防止癱瘓的發生,達有效水平、而能阻止脊髄灰質炎病毒對腸道,部的侵襲。免疫功可維持3年。
七、柯薩奇病毒感染
柯薩奇病毒感染是由柯薩奇病毒所引起的感染,可使月心、肌肉、呼吸道上皮及皮膚發生病變,出現多種多樣的臨表現。多發生於夏秋季,兒童多見,病情輕,預後好。
(病原學)
柯薩奇病毒屬於微小XX人病毒科腸道病屬。直徑20-30nm,呈20麵體球形。內含單股漢人,可作信使在胞漿的核糖體上合成病毒蛋白,故其本身具傳染性。外層為蛋白殼。病毒顆粒沒有包膜,對乙醚、70%精、5%來蘇、胃酸等耐受為3時感染力穩定。但對氧劑較敏感,鹽酸或遊離餘氯很快活。人和脊椎動物是主要的宿主,主要居留下腸道,36-37度為最佳生長溫度。根據其對乳鼠致病力不同,感染新生小鼠或地鼠,迅速發生嚴重而廣泛的骨骼肌炎弛緩性癱瘓。
一般於感染後12-48小時因呼吸麻痹而亡。大多數可在有胚腎、猴腎及多種人、猴傳代細胞中生長。必需用新生小鼠分離培養。可以引起震戰、痙攣性麻痹、灶性骨骼肌變性,常伴棕色脂肪壞死。8組全部血清型及具有共同的補體合抗原,全部23個血清型中僅個別型抗原相互有關。
(流行病學)
本病多見於夏秋季,兒童多發,1-5歲組發病率較高,生兒易感染,因此心肌炎多見。兒童亦多見手足口病。性多見,懷孕易感,在呼吸道傳染病或脊髓灰質炎流行時,病常隨之流行而增多。
1.傳染源在自然界上,人類是唯一的受感染者。傳染為病人、隱性感染及健康帶毒者。而後二者的數量為病人50-100倍,因此它們是重要的傳染源。
2.傳播途徑糞一口傳播是主要的途徑,可能是帶毒的糞便汙染手、食物、食具或水源所致。其次是密切接觸播,常見於無免疫力的嬰幼兒、學齡兒童與家庭接觸者之間傳播。而空氣飛沫傳播已被證實,人21病毒感染誌願者後,通咳嗽噴出的氣溶膠可使周圍人獲得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