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觀葉類花卉的栽培與管理(2)(2 / 3)

細菌性葉腐病這種病害主要傷害植株的葉柄基部和葉片。起初葉麵上會產生水漬狀病斑,之後病斑周圍會產生明顯或不太明顯的暈圈,並逐漸擴大。

這種病害多從傷口處侵入,所以,要注意在日常養護的時候不要輕易損傷植株,植株有傷口要及時消毒,塗抹上藥物,防止病蟲害侵染。注意植株的通風排濕性,不要讓濕氣滯留。

進入雨季,要及時噴施72%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溶性粉劑或新植黴素4000倍液、53.8%可殺得幹懸浮劑1000倍液防治。

灰黴病平時可用波爾多液噴灑預防,發現植株染病後可用7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700倍液噴灑防治。

蚧、粉虱、薊馬發現這種蟲害,要用50%辛硫磷1000~1500倍液噴施。可以手工刮除蚧類。

最佳擺放位置:放在窗戶附近或房屋的北側。

第8節龜背竹

花卉簡介:龜背竹,別名蓬萊蕉、鐵絲蘭、穿孔喜林芋、龜背蕉、電線蓮、透龍掌,為天南星科龜背竹屬常綠藤本植物。

龜背竹花語:健康長壽。

生長地:原產墨西哥熱帶雨林中,我國引種栽培十分廣泛,尤其福建、廣東、雲南等地栽培較多。

養花有益:夜間有吸引二氧化碳的奇特本領,能夠起到淨化空氣作用;並且其株形優美,葉片形狀奇特,葉色濃綠,且富有光澤,具有非常高的觀賞價值;其葉形狀獨特,可作切花切葉,作為插花中的配材;果實成熟後可用來做菜,沒有甜味,有點像鳳梨或噴香蕉的香味。

花容葉貌:龜背竹莖粗壯且有似竹的節,莖上生有長而下垂的褐色氣生根,可以攀附在他物上生長。其葉厚革質,互生,呈暗綠色或綠色;成熟的葉子具有不規則羽狀深裂,自葉緣至葉脈附近孔裂,好似龜甲圖案;幼葉呈心髒形,沒有穿孔,花狀如佛焰,淡黃色。果實可食用。在栽培中還有斑葉變種,在濃綠色的葉片上帶有大麵積不規則的白斑,十分美麗。

品種選擇:石紋龜背竹、白斑龜背竹、蔓狀龜背竹、斜葉龜背竹等。

植株選擇:選擇葉子油綠、寬大、茂盛、挺拔的植株。

花盆的選擇:陶瓷盆、木盆皆可。

培養土的配製:龜背竹對土壤的要求不嚴格,在肥沃、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微酸壤土中就可生長良好。通常可以用腐葉土、園土和河沙等量混合作為基質。種植時加少量骨粉、幹牛糞做基肥。

配製方法1:腐葉土、堆肥土、河沙按照3:3:4混合。

配製方法2:腐葉土、園土、砂土按照1:1:1混合。

配製方法3:熟黃土、蜂窩煤灰、雞糞按照2:1:1混合配製。

花卉栽培:每盆栽植或直接扡插4~5株,盆中間設立棕柱,便於綠蘿纏繞向上生長。

施肥:龜背竹為較喜肥的花卉,在5~9月其生長期,可以每隔10~15天施一次稀薄液肥,可以追施以氮肥為主的薄肥或複合化肥。家庭裏養護可以澆施漚熟的餅肥水或養魚換下來的舊水。在其生長高峰期的7~8月間可以進行1~2次的葉麵追肥,用含0.1%尿素和0.2%磷酸二氫鉀的水溶液噴灑在葉麵、葉背上。

秋後增施磷、鉀肥,使莖幹粗壯,防止倒伏。

澆水:龜背竹喜潮濕環境,且其葉片較大,水分蒸發快,所以,需要充足的水分供給,澆水應該掌握寧濕勿幹的原則,讓盆土保持濕潤狀態,但盆中不要積水。

在春、秋季節的晴天可以每天澆水一次。

夏季每天早、晚各澆一次水。

入冬後澆水要減少,一般3~4天澆一次水,保持盆土稍濕潤即可,不要讓盆土過濕,否則很容易造成爛根黃葉。

植株生長需要有較大濕度的環境,所以在幹燥季節和夏季要經常向葉麵噴水,一般每天可以噴3~5次,春秋季節每天可以噴1~2次,這樣可以保證空氣濕潤,植株葉色翠綠。

修剪:龜背竹是大型觀葉植物,莖粗葉大,尤其是成年植株,在分株的時候,要設架綁紮,以免倒伏變型。等到其定型後再拆除支架。定型後植株莖節葉片生長過於稠密、枝蔓生長過長時,可以進行修剪,以保持優美的姿態。

為了防止其徒長,可以進行截頂,也保證了株型勻稱;確定好一定的高度,然後經常對莖或枝的頂芽加以剪除,來抑製其生長,使之矮化。

光照和溫度管理:龜背竹適宜在室內有明亮且有散射光的地方培養,忌強光直射,否則葉片容易發黃,甚至葉緣、葉尖枯焦,影響觀賞效果。

在春、秋兩季可以抽出一段時間放在北麵陽台或屋簷下養護,這樣能使植株長勢更加旺盛。盛夏時要做好遮陰措施,可以將其放置在室內陰涼處或蔭棚下養護。

冬季可以讓其接受充足的光照,以便於植株越冬,保證其葉色濃綠。

龜背竹性喜溫暖,對溫度反應比較強烈,最適宜生長的溫度在20℃~28℃,當溫度高於32℃時就會暫停生長,這時要注意通風、噴水降溫;最低溫度不能低於5℃,否則很容易造成凍害。

花果期管理:花期8~9月。

換盆:龜背竹生長迅速,每年需換一次盆。換盆時間以3~4月間進行為宜。在換盆時,可以去掉部分陳土和枯根,如果植株生長快,盆小,要換大盆。盆底可以放些蹄片、碎骨等作基肥,換完盆後要放置在陰涼處,經過大約10天便可恢複正常生長。

繁殖:龜背竹主要用扡插和播種繁殖。

扡插繁殖這種繁殖方法多在春季4月份氣溫回升之後進行,因為氣溫高,切口容易愈合生根。最佳的扡插時間是春季的4~5月和秋季的9~10月。

選擇生長健壯的當年生側枝,從其上截取20~25厘米長度插條,插條上要帶有兩個節莖段作為插穗,剪去插穗上的葉片,將其插入插床,然後放在溫暖、半陰處,保持苗床濕潤,溫度保持在25℃~27℃間,並保證有較高的空氣濕度。大約經一個月左右就可生根抽芽。

播種繁殖采集成熟的果實,剝出其中的種子。在播種前要先把種子放入40℃的溫水中浸泡10小時,並且還要把播種使用的土壤高溫消毒。

因為龜背竹的種子較大,可以采用點播的方法進行,播種後保持盆土濕潤,濕度在80%以上,室溫保持在20℃~25℃,再把用來播種的盆用塑料薄膜覆蓋,在這樣的條件下,大約播後20~25天便可發芽。

溫馨提示:播種過程中不要讓室溫過低,否則影響出苗,甚至還會造成種子水漬腐爛。

分株繁殖在夏秋時,把大型的龜背竹的側枝整段劈下,劈下的部分要帶氣生根,然後直接將其栽植上盆。

越冬:龜背竹害怕寒冷,通常在寒露節前也就是10月上旬左右移入室內養護。要想保證植株在冬季能夠安全度過要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精心嗬護龜背竹。

首先就是要控製澆水,從11月份開始,應該逐步節製澆水,保持盆土幹燥,以便提高植株內部液體濃度調高其抗寒能力,也防止澆水過多,根係無法全部吸收,造成爛根。但仍然不要保持周圍環境的濕潤,可以每隔7~10天向植株噴霧,噴霧所需水的溫度要和盆土溫度接近,但不需施肥。等到3月之後再逐漸增加澆水次數和澆水量。

其次,冬季一定要注意對植株進行保暖,其原產於熱帶地區,所以很害怕寒冷。可以把其放在陽台上,接受更多的光照。也可以用塑料薄膜袋把植株連盆包起來,如果家裏有破舊不用棉絮,可以鋪蓋在盆麵上或者圍綁在花盆上。千萬不要讓它受到夜間冷風吹襲。

4月下旬,花盆搬移室外背風向陽處管理。

溫馨提示:一般健康的植株根表皮呈綠白色的,但如果植株表皮出現黑褐色斑點,那麼,就表明植株受到凍害了,如果發現葉柄從莖上折斷的斷麵有許多小黑點,那麼說明植株嚴重受凍。這個時候要及時采取補救措施。切除爛根和爛莖,直到切麵呈全白為止。用刀輕輕劃破並剝開葉柄上的苞葉,將其葉柄牢進行牢固處理,以免其脫落折斷嫩芽。之後控製澆水,直等到5月新芽長出後再逐漸增加澆水量。

病蟲害防治:龜背竹主要受到龜背竹灰斑病和介殼蟲的威脅。

龜背竹灰斑病這種病害常從植株葉片邊緣的傷口處感染發病。染病植株葉片會出現黑色斑點,之後逐漸擴大呈橢圓形或不規則形狀。

在植株生長在低溫、煙熏、受到蟲害後最容易發病。

想要防治這種病,就要在日常管理中注意及時去除蟲害,並剪掉病葉。在發病時,要用70%托布津1000倍液或0.5等量式波爾多液噴灑。

介殼蟲在室內栽培龜背竹最容易受到這種蟲害的侵害。主要原因是通風不暢。在發現植株有少量害蟲的時候,可以用人工捕捉。

發現有很多介殼蟲的時候,可以用40%氧化樂果乳劑1000溶液噴殺。

最佳擺放位置:可以放在室內客廳、臥室和書房。

第9節綠蘿

花卉簡介:綠蘿,別名魔鬼藤、石柑子、竹葉禾子,為天南星科綠蘿屬大型常綠藤本植物。

綠蘿花語:堅韌善良、守望幸福。

生長地:原產中美、南美的熱帶雨林地區。現我國各地尤其是上海、江蘇、福建、台灣、廣東、廣西等地區均有人工園林居室養植。

養花有益:吸收甲醛和空氣裏的異味,對於淨化空氣有良好的功效;綠蘿全株有藥用價值,可以活血散瘀。綠蘿葉片晶瑩濃綠,光滑的葉麵上鑲嵌有金黃色斑紋或斑塊,斑斕多彩,嫩枝飄逸,非常輕柔美麗,極具觀賞價值。

花容葉貌:綠蘿生長在熱帶地區,其常攀援在雨林的岩石或樹幹上生長,可長成巨大的藤本植物。蘿莖細軟,葉互生,葉片油綠,有些葉片還有黃色斑塊,呈心形。

品種選擇:白金葛、黃葛、三色綠蘿、翠藤等。

植株選擇:葉子青綠,葉尖沒有被剪過,葉麵挺拔,垂枝比較勻稱的植株為健康的。如果家庭想要栽植綠蘿,可以在親朋好友綠蘿植株上剪下一段帶氣根的健壯莖梢,放入水中發完根後栽植。

花盆的選擇:白色陶瓷花盆、白色塑料花盆。

培養土的配製:綠蘿喜歡疏鬆、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沙質偏酸性土壤為好。

配製方法1:園土泥、木屑、蘑菇泥按照5:3:1的比例配製,堆漚半年後再使用更好。

配製方法2:腐葉土或泥炭土、園土、粗沙按照1:1:1混合配製。

花卉栽培:栽植綠蘿在夏秋之交較好。在盆中間先加一個綠蘿樁,綠蘿樁通常選擇用外麵包裹了幹苔蘚、棕櫚皮的木棍。綠蘿樁這樣可以固定支撐綠蘿,還能成為澆水的通道。把綠蘿樁稍埋入土中,然後用木棍塔成三角形固定住綠蘿樁。然後把已經發芽的綠蘿苗插入培養土中,一般一盆中應該栽植4~5株左右為好,因為盆中的綠蘿苗長得越密長出來後越好看。然後用線把小苗綁住,然後在將其固定在綠蘿樁上,再向綠蘿樁固定澆水,保持其潮濕,等到過些時間,綠蘿的氣生根就會在綠蘿裝上紮根生長。

施肥:給綠蘿施肥應該以氮肥為主,鉀肥為輔。在春季綠蘿生長期前,可以每隔10天左右施硫酸銨或尿素0.3%溶液一次,並用0.5‰~1‰的尿素溶液對進行葉麵追施。

5~9月是綠蘿生長期,應該每2個月施一次化肥,另外每10天再施一次較稀的液肥。如果植株較小,要酌情考慮,對其隻施液體肥便可。

秋冬季節,植物多生長緩慢甚至停止生長,應該減少施肥。

澆水:綠蘿喜歡有較大空氣濕度的濕潤環境,其根係喜歡中等濕潤的環境。

綠蘿在生長季節需要充足的水分,但澆水要適時適度,在土表1~2厘米處見幹時再澆水,保持盆土濕潤即可,不要太濕,否則會爛根,也不要過幹,否則植株葉片會枯黃萎縮。可以向葉片噴水,保證葉片的相對濕度在60%以上。

夏季氣溫高於28℃時,早晚要對葉麵、葉背噴水一次,以降溫保濕。但澆水不宜過多,否則容易爛根。

夏秋幹旱時期應該每天早、中、晚向葉麵噴水,增加其生長環境的濕度。也可以使用加濕器,讓植物靠近加濕器,每天開放最少5小時。

冬季綠蘿處於休眠狀態,應該少澆水,保持盆土稍幹燥便可。在空氣幹燥的時候,可以每隔4~5天向葉麵噴水一次,洗去葉麵上的灰塵,也保持葉片油綠。

修剪:綠蘿生長較迅速,應該及時剪去黃老葉子,保證觀賞價值。在每年的5~6月份,應該對綠蘿進行修剪更新,以促使綠蘿基部莖幹萌發新枝。修剪後,要防止傷口沾水,以免造成腐爛,等稍晾幹之後再噴水、澆水。

如果植株頂端生長超過了盆中的柱子高度,可以剪去上部多餘的部分。當然也可以更換更高的柱子,讓植株繼續攀援。

發現有些枝條從攀援的柱子上散落下來,可以小心地將其纏繞在柱子上。然後用小細繩固定上。

光照和溫度管理:綠蘿原產於熱帶雨林地區,那裏有很多參天高樹,為其遮陰,所以,綠蘿屬於陰性植物,喜歡散射光,忌陽光直射,較耐陰。在室內養護的時候,可以放在不會受到陽光直射的窗台上。

雖然綠蘿耐陰,但其也要接受一定的光照,但光照不能過強,否則會灼傷綠蘿葉片,生長的新葉變小,葉色黯淡,也不能過陰,否則葉子上的漂亮斑紋會消失,所以,綠蘿在一天裏接受4小時的散射光照射便可。

綠蘿不喜歡陽光直射,所以要學會為其遮陰的方法,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季更要注意遮陰,防止強光直射。

綠蘿喜歡溫暖的環境。其最適宜生長的溫度在白天的20℃~28℃,晚上15℃~18℃間。溫度過高或過低,當溫度在30℃以上或冬季低於10℃時,其莖葉生長就會受到抑製,葉片會下垂萎軟。冬季越冬的最低溫度在10℃~13℃,溫度低於10℃時,莖葉生長緩慢,葉片下垂萎蔫,再低就會出現莖幹腐爛現象。

花果期管理:綠蘿很少開花,在北方開花更是罕見。

換盆:一般地說,當盆內植株生長過大,其根係已經從盆地出水孔中伸了出來,或者盆中土壤沒有了營養,已經無法再滿足植株生長需要的時候需要換土。

通常綠蘿每3年換盆一次,換盆時間應該選擇在花卉休眠期和早春新芽萌動前進行。在換盆前1~2天暫停澆水,讓盆土和盆壁脫離,以便保證植株能夠從盆中連土完整地取出來。將植株根部包裹的宿土鏟掉一些,然後再剪除枯根、卷曲根及部分老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