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年末,奸臣當道,宦官欺主,晃晃天日,民不聊生。又逢南方大旱,蝗蟲肆虐,稻穀顆粒無收,百姓怨聲載道,盛唐不在。
長安楊府,宰相門庭,今日大擺筵席,張燈結彩,好不熱鬧,隻為慶祝楊宰相終得子嗣,可延續香火。話說,楊宰相妻妾有四,個個生得貌美如花,羨煞豪俊,但十年來無一生養,遂派親密秘密尋醫,尋求良藥,終得犬子。
“老爺、老爺……韓大師求見”隻見一小廝急急忙忙從大廳走來,此人乃楊府劉管家的愛子劉莫,生性醇厚,平日多得楊府上下器重。
“小莫,請大師到偏廳稍等,再請四夫人帶小兒前去”楊宰相一聽馬上吩咐道,隨後對宴席諸位說道:“老夫有點私事,去去就來,各位自便”。對於楊宰相的匆匆離去,諸位嘉賓雖心有疑惑,但都是官場老手,自不會喜怒於形。
楊宰相離開宴席後就急急忙忙前往偏廳,隻因這韓大師乃賜藥之人,且當日賜藥之時曾言,藥之得子,有違天常,楊宰相乃命中無子相,雖醫藥逆轉,但恐有異變,言今日觀小子麵相,再予定奪。
“大師,你看小兒生得白白胖胖,與他人無異,想來應該無礙吧”那四夫人尚在得子欣喜之中,卻看那老道眉頭緊鎖,私想他定是為了多得幾兩銀子故作醜態,心中對其越發看低。
老道雖心中芥蒂,但也不與這婦人一般見識,轉身對楊宰相說“恕小道直言,相爺德高望重,本是大富大貴之相,奈何朝廷氣數已盡,長安龍氣渙散,妖魔現世,有擾民之相,相爺命中注定無子,雖得藥童,但此子乃轉世離童,必定孤苦,去與留,忘相爺三思。”
此道士三言兩語好不厲害,要是讓庭宴眾位高官聽到此番言論,必驚為妖邪,長安天子腳下居然與當朝宰相論天朝氣數,此道當株。
楊宰相長歎一聲,望著窗外皇宮方向,心想:“他人不信朝廷氣數已盡,卻被這道士言中,真乃蒼生莫大悲哀,鄙人從小涉獵無數,這天國氣運自心中有數,這韓大師雖冒天下之大不韙,卻能看破因果,想來不會欺我”遂揮手對那四夫人說:“也罷,夫人,老夫命中有此劫難,小兒既是大師帶來,再由大師帶走又有何妨,隻是苦了夫人你了”。那四夫人突聞此間,兩淚縱橫,心中一橫,跪在道士麵前“大師,小婦人之前多有得罪,請大師海涵,念在我十月懷胎不易的份上,放過小兒吧……”說著說著竟哭喪了起來,看其真是愛子深切,卻又無能為力,突然扶著身旁丫鬟昏死了過去。
楊宰相閉著雙眼不願多看似的“小梅,帶夫人回房休息吧……小莫,給大師備上百兩黃金,權當路上盤纏,忘大師好生待我兒”隨即把身上一塊玉璧交予韓道士“小兒至今未取名,還請大師給取個賤名,這塊祖傳玉璧就讓小兒隨身攜帶吧,忘有生之年還有相見之日”
韓老道屢屢長須僅說了三個字“楊凝式。”
話說當日韓老道帶著幼子楊凝式離開長安,一路向西,行至一山穀竟隻聞馬蹄不見車影,猶如鬼魅。
楓葉穀,如其名,遍山遍野的楓樹,山穀昭昭,流水潺潺,一幅仙山美景,世外田園。
從山間小路到山穀半腰之間有塊巨型花崗石,石上刻有“楓葉穀”三個大字,遠遠望去竟有渾噩之感,讓人不敢直視。想來定是高人書畫,震懾妖邪之用吧。半山之上迷霧重重,不得顯露,唯有山頂偶見金光四射,光華萬轉,把整個楓葉穀籠罩其中。
楓葉穀乃江湖隱士門派,早三十年前楓葉穀卻是在江湖掀起驚濤駭浪,隻因那楓葉穀,天楓道人以及座下四大護法皆是一等一的高手,翻手覆雨,無人能及,竟有一統江湖唯我獨尊之勢。但世事無常,二十年前那天楓道人突然對外宣稱楓葉穀不再踏足江湖,江湖人也休得找尋楓葉穀。這前後反差,令人浮想。有人猜測,定是有隱世高手將天楓道人打成重傷,天楓道人不得已退出江湖。此想法雖天方夜譚,畢竟這天楓道人武功早已登峰造極,問世間何人能及,但看似荒唐的猜想竟言中那楓葉穀穀主重傷。不過天楓道人所受重傷並非人為之,各種因果卻也非一言兩語所能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