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馬克思主義人學視角下的“以人為本”(1 / 3)

淺談馬克思主義人學視角下的“以人為本”

馬克思主義與科學發展觀

作者:孫萌?葉紫

【摘 要】 本文探討了馬克思主義人學視角下“以人為本”的科學內涵、價值主體和根本目的,認為“以人為本”理念在當前社會發展狀況下應以人民群眾尤其是弱勢群體為本,以人民生活水平尤其是弱勢群體生活水平的實質性提高為本。堅持和貫徹“以人為本”理念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注重時代變遷,正確把握尺度。

【關鍵詞】 馬克思主義人學;以人為本;科學內涵;根本目的;貫徹措施

人學是關於人的哲學,馬克思主義人學可以說是關於現實的人及其生成規律的科學。在馬克思的整個理論體係中,盡管馬克思恩格斯從未使用過“人學”或“以人為本”的概念,人學思想仍然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文化大革命結束後,隨著學術界的解凍,我國學者對於“人”的問題的研究熱情高漲,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還出現了幾次爭論的熱潮。直至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中提出“堅持以人為本”的要求,“以人為本”開始作為一個正式的、官方的概念出現在黨的文件和人們的觀念中。從十七大將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寫入黨章,到十八大把科學發展觀列為黨的指導思想之一,並在報告中貫穿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各界對於“人”的關注有增無減,“以人為本”也一直作為焦點為學界廣泛關注。新時期新境況,“以人為本”在每一個時期都有它獨特的涵義,本文在借鑒以往研究的優秀成果的基礎上,試圖從三個方麵來論述馬克思主義人學視角下的“以人為本”,並與當今中國的實際相聯係探討相關現實問題。

“以人為本”理念本身主要包含兩個方麵的涵義:以“什麼人”為本和以“人的什麼”為本。[1]前者是要求弄清該理念的價值主體,後者則是要求明晰該理念要達到的目的,即要做到使“人”這個價值主體最終達到什麼樣的狀態。要真正做到堅持和貫徹以人為本,首先要正確解讀“以人為本”,這就要求必須把上麵提到的兩方麵的問題都解決掉。

一、“以人為本”的價值主體:以“什麼人”為本

人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與動物一樣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人之所以能區別於動物,則是由於其社會屬性的存在。馬克思主義指出,人的本質是“自由自覺的勞動”,人不僅是自然的產物,還是勞動的產物。為了生存,人們必須通過進行一定的活動並以相互交換的方式來滿足自身需要,因此,人與人之間必然存在一定的社會關係,脫離社會的人是不存在的。所以,我們首先要明確,我們這裏所說的“人”,是現實的、具體的、社會中的人。

馬克思主義所追求的最終目標是人類的解放,從這個大的層麵上來講,以人為本中的“人”應該是指全人類,以人為本最終應該是以全人類為本。但人類的解放是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我們目前所處的階段與最終目標的達成還相差甚遠,因此現階段根本不可能做到以全人類為本。我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權力屬於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黨的根本宗旨。胡錦濤同誌曾明確指出:“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麵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2]這是黨中央首次對“以人為本”的涵義和要求做出明確的闡釋,而這一闡述無疑是以“人民”為中心詞來解析“以人為本”的。這樣來看,“以人為本”中的“人”的主體的確是指人民。對於“人民”一詞的涵義,《新華字典》裏解釋道,人民是“在有階級的社會中,與敵人相對的社會基本成員。由若幹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構成,以勞動者為主體。在中國現階段,人民包括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工人、農民、知識分子),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而有種解釋認為,“人民是以勞動群眾為主體的社會基本成員”,這種解釋似乎把國家管理者排斥在範圍外,但我們要明確的是,在社會主義國家,領導者是為人民服務的,領導者與人民的利益應是統一的,在我國,領導者也應該屬於“人民”的範疇。因此,我們所說的“以人為本”必然是以“人民”為主體的。

而從更加微觀的層麵上來看,我國現在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各方麵的發展還相對落後,在這種情況下,要照顧到全體人民的利益是極其困難甚至是不可能的,因此,國家在製定政策時經常會有所偏重。近年來,國家對弱勢群體的關注越來越多,比如在中央1號文件中,已經有連續十年聚焦“三農”問題等。弱勢群體的發展對於整個社會的發展起著基礎性作用,它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們的集合體,而底層的堅固對於整個社會這棟大樓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尤其現在中國改革進入攻堅階段、經濟發展處於轉型期,各種社會問題日益凸顯,防止弱勢群體擴大化、積弱化、複雜化的趨勢,成為今後社會建設的重要任務。[3]近幾年來,譬如老人碰瓷、城管與小販發生衝突、農民工生活困難等問題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其中個人原因、道德問題也是問題頻發的部分原因,但矛盾與衝突的凸顯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國在對弱勢群體權益保障方麵工作的不足。因而,國家在製定政策時,要綜合考慮各方麵的因素,考慮各個階層民眾的利益關係,但更要考慮其中最需要保障和發展的群體即弱勢群體的利益。從這個層麵上講,在目前的社會發展狀況下,“以人為本”最主要的是要以弱勢群體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