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英特爾加大西部投入(1 / 1)

英特爾加大西部投入

公司產業

作者:宋辰

每秒生產9顆芯片,下線芯片總量超過13億顆,全球每兩台筆記本電腦中就有一台“跳動”著成都“芯”——這是來自英特爾成都工廠的一組最新數據。

進入位於成都高新區的英特爾成都工廠,在一座3層樓高的工廠廠房裏,首先映入記者眼簾的是牆麵展板上“成都,都成”的宣傳語,而正是2004年英特爾進入成都一年時提出的這句口號,成為了今天成都財富論壇對外的廣告語。“一家企業的文化能影響到它所在的城市文化,我感到特別驕傲。” 英特爾中國執行董事戈峻難掩喜悅。

十年,英特爾成都工廠已經成為成都ICT產業發展的縮影。2003年8月,英特爾宣布將成都圈進“Intel Inside”的藍色版圖,首期投資3.75億美元建立一座芯片封裝測試廠。此後,英特爾中國戰略逐漸向西傾斜:2005年,增資5.25億美元;2008年,成都工廠麵向全球供貨;2009年,英特爾第三次向成都工廠追加投資7500萬美元;2010年,英特爾晶圓預處理工廠在成都運營;幾周前, 業界期待已久的英特爾第4代酷睿(Haswell)處理器從這裏下線。

“從今年開始,我們會對部分封裝設備進行升級,以滿足新產品的工藝要求。這些新設備全部是由英特爾自己研發的,可以說,這次升級是史無前例的。”英特爾技術與製造事業部副總裁、英特爾產品(成都)有限公司總經理卞成剛說。設備更新的背後是成都工廠即將在2014年上馬14納米的三柵極工藝生產線。對於未來的工藝發展,卞成剛稱,10納米處理器已經走出實驗室,5納米的產品也已經在實驗室裏初具雛形。

另外,英特爾於去年在成都建立的中西部地區分撥中心,讓原本3~6天的供貨時間縮短至1天。“英特爾成都分撥中心的設立讓供應鏈能力成倍提高。成都這個基地是英特爾整個供應鏈生產網絡中最重要部分。”卞成剛表示。

與傳統印象中的工廠不同,英特爾成都工廠除了精密無塵的車間,讓記者印象更深的是這裏的人文氣息:車間外過道裏隨處可見的文化牆、幹淨溫馨的員工餐廳、舒適愜意的室外花園,以及設施一流的運動場所。值得一提的是,在“老板服務日”,公司高層會在食堂為普通員工服務。

而與大多數製造工廠相同的是,這裏90%是新生代員工, 70%是應屆畢業生,平均年齡隻有28歲,平均工齡5年。麵對這樣一個個性飛揚的新生代群體,怎樣把英特爾的價值體係與中國文化融合在一起,把他們的能量激發出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英特爾在全球盛行的開放、創新思維被引入成都工廠,這裏鼓勵技術工人與工程師互動,以及技術創新、開展建設性的對抗,一般員工可以指出上級或老板的錯誤和問題,並與他們坐下來探討如何更好地解決,新生代員工很喜歡這種與管理層平等互動的方式。戈峻表示,把鮮明的個性和精確的製造有機地結合,非常符合新生代員工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