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生產力革命強加給我們的(1 / 1)

新生產力革命強加給我們的

總編簽字

作者:賀勵

本期《脫胎容易換骨難》是一篇全方位詮釋和審視工業互聯網的文字。雲計算、物聯網、數據分析等技術帶來的新生產力革命幾乎瞬間而至,商業世界的發展開始由數據決定,人的主觀意識不可避免地服從於數據采集和計算之後的最合理答案。精確、高效而不是模糊、遲滯。可以想見,就如同十多年前互聯網帶給人類世界的徹底變革一樣,新生產力革命也必將帶來我們很多固有習慣、思維的變革,比如:

員工麵臨的挑戰

“我找不到足夠的擁有定量分析能力的人、找不到能夠閱讀設備圖表的人,我不需要能夠幹重活的人或者是連續 8小時每15 分鍾做重複事情的人。”這是MIT的MacAfee教授在描述新生產力革命時代,企業對於員工的新要求。機器正在大量地替代人工,經驗正在被智能分析帶來的各種精確、快速、節省所替代;低層次員工正在被智能化的機器所替代,這會帶來更高效的生產和更高額的利潤,也是老板們不可能不順應的市場選擇。

好在我們還可以用互聯網的發展進程做參照,在精確和快速之外我們還能做什麼?高智能機器的管理者,抑或創意性更強的工作,將成為我們下一步必須要做的抉擇。

IT企業麵臨的挑戰

一個有些嘲諷意味的事實是,工業互聯網並非是IT企業的發明創造。在工業的整個發展進程中,IT企業似乎也沒有占據絕對的主導。這是一個有些尷尬的窘境,盡管整個IT行業的服務模式和盈利方式都在發生著乾坤挪移式的變革。在這個大革命時期,整個人類社會和工業社會並沒有給IT行業太多的改變自身的時間,盡管事實是由於新生產力革命帶來的商業機會呈幾何級數的增長。

很欣喜的是,能感受到整個IT行業都在做著自身革命。之所以用“革命”來形容,是因為所有的改變幾乎都是顛覆性的。而且在群雄逐鹿的時代,以往的江湖座次能在瞬間土崩瓦解,更何況還有像GE這樣的非IT企業也來分一杯羹。

互聯網免費模式的挑戰

“免費+增值服務付費”,是互聯網已經普世的商業模式。在新生產力革命的時代,這種商業模式是否也依然適用?

所謂免費,是將那些可以免費獲得的顯象數據作為吸引眼球的途徑和工具,在此基礎上對於數據的加工以及定製會獲得相應的勞動報酬。工業社會道理似乎也是相同的,傳感設備成本的降低,讓數據采集變得廉價而輕易。而如何將簡單的數據提煉出可以被承認和交換的價值,將成為IT企業在新生產力革命中強勢獲利的可能。盡管,工業的特殊性需要我們做更多的融入和學習。在數據上做更多的增值加工以及快速響應,將成為IT企業為客戶搭建IT架構的核心職能。同時,嵌入或者融入工業流程和產品,將是未來新生產力革命進程中產業IT化的重要部分,同時這也將是IT媒體需要重點關注的領域。

本期推薦:《逃離,創新》,本報記者深入2013台北電腦展,尋找PC的創新發展之路。

《金山還沒過生存關》,金山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職業經理人張宏江,如何用憂患意識引領著金山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