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三千寵愛在一身(3 / 3)

謎團三,日本民間盛傳楊貴妃逃到日本,《長恨歌》中也曾暗示。

2002年,日本影星山口百惠聲明,她是楊貴妃的後裔。

這個消息讓中國人無比震驚,楊貴妃的後人怎麼可能跑到日本去呢?其實早在20年代,著名“紅學家”俞平伯先生在《長恨歌》等文章中指出,楊貴妃可能並沒死在馬嵬坡,而是去了日本定居。現今的日本沿海邊有一個叫做“久津”的村子,以“楊貴妃之鄉”而聞名。

傳說,當年楊貴妃在馬嵬坡兵變下,一名侍女代她死了,楊貴妃在遣唐使的幫助下,乘船離開大唐,經過漫長漂泊,到了日本山口縣久津,而山口百惠就是山口家族的一員。日本南宮博的《楊貴妃外傳》和渡邊龍策的《楊貴妃複活秘史》中也有描述。難道楊貴妃真逃去了日本?著名比較文學專家嚴紹燾認為,這跟白居易的《長恨歌》有關,白居易在詩的後半部分表述了對楊貴妃的一種想像,說楊貴妃雖然在事變中人已死,但她的靈魂飄到神仙山上,後來和唐明皇派去的道士在神仙山上相遇了。而眾所周知,《長恨歌》描寫的是楊貴妃和唐玄宗的愛情。

人們分析長恨歌裏寫的詩句,“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其中“不見玉顏空死處”就是描寫了馬嵬坡上找不到楊貴妃的遺體了。而此後唐玄宗派一個道士去找尋楊貴妃,結果“上窮碧落下黃泉”都沒找到,最後道士在仙山上找到了貴妃。倘若道士真在仙山上找到了貴妃,這裏寫到的蓬萊仙山又在哪裏?在日本的文學創作中,他們常常把蓬萊山本身就指為日本。

高力士看貴妃之死

其實,楊貴妃在馬嵬驛必死無疑。

《高力士外傳》認為,楊貴妃的死,是由於“一時連坐”的緣故。換言之,六軍將士憎恨楊國忠,也把楊貴妃牽連進去了。這是高力土的觀點。

因為《外傳》是根據他的口述而編寫的,從馬嵬驛事變的形勢來看,楊貴妃是非死不可的。縊殺之後,屍體由佛堂運至驛站,置於庭院。唐玄宗還召陳玄禮等將士進來驗看。

楊貴妃確實死在馬嵬驛,舊、新《唐書》與《通鑒》等史籍記載明確,唐人筆記雜史如《高力士外傳》、《唐國史補》、《明皇雜錄》、《安祿山事跡》等也是如此。 民間傳說楊貴妃死而複生,這反映了人們對她的同情與懷念。

“六軍”將士們以“禍本尚在”的理由,要求處死楊貴妃。如果人們繼續堅持這種觀點,那麼,楊貴妃就會被當作褒姒或者妲己一類的壞女人,除了世人痛罵之外,是不可能有任何的讚揚。即使她是人間什麼絕色或者盛唐女性美的代表者,也不會在人們的潛在意識中產生憐憫與寬恕。全部的問題在於:楊貴妃事實上不是安史之亂的本源。

高力士曾言“貴妃誠無罪”,這話雖不無片麵,但貴妃不是罪魁禍首,那是毫無疑問的。安史之亂風雨過後,人們開始反思,總結天寶之亂的曆史經驗,終於認識到曆史的真相。民間傳說自有公正的評判,對曆史人物的褒貶往往比較客觀。

楊貴妃之死,既有其自取其咎的一麵,更有作為犧牲品的一麵。於是,人們幻想確實已死了的楊貴妃能重新複活,寄以無限的追念。

楊貴妃之墓

楊貴妃墓在興平市西門外的馬嵬坡,距馬嵬火車站約2公裏。現存的墓是一個小陵園,來此首先看到門樓上刻著“唐楊氏貴妃之墓”。

進門正麵是一座3間仿唐獻殿,建築高大壯觀。殿堂之後是墓塚,占地1畝,高3米,墓頂及周圍砌以青磚。前有一小碑樓,上刻“唐玄宗貴妃楊氏墓”。墓地周圍有回廊,廊壁上嵌有大小不等的30餘塊石碑,刻有曆代名人遊曆後的題詠,從中可以看出人們對唐明皇和楊貴妃的不同評價。

據墓地石碑記載,楊貴妃的屍體埋在馬嵬驛站旁的土坡下。唐玄宗回到長安後想改葬楊玉環,但屍體已化。據說現在的貴妃墓埋藏著貴妃的香囊和鞋襪。楊貴妃墓原來規模很大,後曆經損壞,1981年撥款修建了圍牆,重新修繕複原。

日本貴妃之墓

據說,日本也有兩座楊貴妃墓,京都等古城還有她的塑像。曆史上的楊貴妃自縊死於馬嵬坡,日本何來貴妃墓一直是個迷。但國內學者俞平伯、周作人先生早年著文說:“楊貴妃輾轉到日本定居。

日本學者渡邊龍策在《楊貴妃複活秘史》一文中考證說,楊貴妃逃脫馬嵬坡後得到唐代舞女和樂師的幫助,輾轉到揚州,在那裏不僅見到樂其兄楊國忠、長子楊暄之妾及其幼子,還見到日本遣唐使團的藤原製雄,在藤原的協助下,楊貴妃搭乘日本使團的船到日本久津登陸,時間為公元757年。

到日本後楊貴妃受到天皇孝謙的熱誠接待。後來,楊貴妃以她的智謀幫助孝謙挫敗了一次宮廷政變,從此在日本名聲大震,獲得日本人民,尤其是日本婦女的好感。至今還有日本婦女說她是楊貴妃的後代。

一些日本婦女到馬嵬坡訪問時,總喜歡裝一袋白色的“貴妃土”帶回去。而當地人傳說貴妃潔白的皮膚把周圍的土染白了,婦女取“貴妃土”搽臉美容,墳土因此變少,後來不得不砌磚蓋頂和圍邊。

楊貴妃的墓考古隊打開了嗎?

楊貴妃墓是衣冠塚,即沒有骸骨的。考古隊沒有發掘過。

楊貴妃墓即唐玄宗李隆基的貴妃楊玉環之墓。妃墓其實隻是楊貴妃的衣冠塚,位於興平縣馬嵬鎮西。楊貴妃名玉環,陝西華陰人,通曉音樂,能歌善舞,有傾國之貌,原為唐玄宗十八子李瑁的王妃,後被唐玄宗召入宮中,封為女官,號太真,天寶四年,進冊為貴妃。安史之亂中,唐玄宗逃至馬嵬坡時,以右彪武軍大將軍陳玄禮為首的隨從將士殺死宰相楊國忠,並脅迫唐玄宗將楊貴妃縊死,時年三十八歲。

楊貴妃陵園小巧玲瓏,進門正麵是一座三間仿古式獻殿,穿越獻殿就是墓塚,占地約一公畝,高約三米,墓家塚以青磚包砌。在墓東、西、北三麵有回廊,鑲嵌有大小不等的石碑,刻有曆史名人的遊記和題詠。

楊貴妃墓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征地擴建的白居易《長恨歌》畫廊和“安史之亂”展館正在加緊建設。楊貴妃漢白玉雕像已豎立於前期擴建的陵園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