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庸的周幽王采納了虢石父的建議,馬上帶著褒姒,由虢石父陪同登上了驪山烽火台,命令守兵點燃烽火。一時間,狼煙四起,烽火衝天,各地諸侯一見警報,以為犬戎打過來了,果然帶領本部兵馬急速趕來救駕。到了驪山腳下,連一個犬戎兵的影兒也沒有,隻聽到山上一陣陣奏樂和唱歌的聲音,一看是周幽王和褒姒高坐台上飲酒作樂。
周幽王派人告訴他們說,辛苦了大家,這兒沒什麼事,不過是大王和王妃放煙火取樂,諸侯們始知被戲弄,懷怨而回。褒姒見千軍萬馬召之即來,揮之即去,如同兒戲一般,覺得十分好玩,禁不住嫣然一笑。周幽王大喜,立刻賞虢石父千金。
周幽王為進一步討褒姒歡心,又罔顧老祖宗的規矩,廢黜王後申氏和太子宜臼,冊封褒姒為後,褒姒生的兒子伯服為太子,並下令廢去王後的父親申侯的爵位,還準備出兵攻伐他。申侯得到這個消息,先發製人,聯合聯合繒侯及西北夷族犬戎之兵,於公元前771年進攻鎬京。
周幽王聽到犬戎進攻的消息,驚慌失措,急忙命令烽火台點燃烽火。烽火倒是燒起來了,可是諸侯們因上次受了愚弄,這次都不再理會。 烽火台上白天冒著濃煙,夜裏火光燭天,可就是沒有一個救兵到來。使得周幽王叫苦不迭。
鎬京守兵本就怨恨周幽王昏庸,不滿將領經常克扣糧餉,這時也都不願效命,犬戎兵一到,便勉強招架了一陣以後,一哄而散,犬戎兵馬蜂擁入城,周幽王帶著褒姒、伯服,倉皇從後門逃出,奔往驪山。
途中,他再次命令點燃烽火。烽煙雖直透九霄,還是不見諸侯救兵前來。犬戎兵緊緊追逼,周幽王的左右在一路上也紛紛逃散,隻剩下一百餘人逃進了驪宮。周幽王采納臣下的意見,命令放火焚燒前宮門,以迷惑犬戎兵,自己則從後宮門逃走。
逃不多遠,犬戎兵又追了上來,一陣亂殺,隻剩下周幽王、褒姒和伯服三人。他們早已被嚇得癱瘓在車中。犬戎兵見周幽王穿戴著天子的服飾,知道就是周天子,就當場將他砍死。又從褒姒手中搶過太子伯服,一刀將他殺死,隻留下褒姒一人做了俘虜(一說被殺)。
至此,西周宣告滅亡。
一笑一斛淚
《琱玉集》說褒姒性不喜笑,但“其一笑有百二十種媚”。因此,幽王為了博得她一笑,曾以“千金”之財征集能讓美人歡笑的“金點子”(這便是“千金難買一笑”典故的由來),但耗去許多錢財,試了很多辦法,或召樂工鳴鍾擊鼓、品竹彈絲,或命宮人歌舞進臨,或命司庫每日進彩絹百匹、撕帛以取悅褒姒,可她就是不笑。
千百年前的周朝後宮裏,仿佛還響著周幽王焦急的聲音:“美人,你為何不笑?你倒是笑一個給孤王看看。”
可是褒姒如何笑得出來?
她年紀不過十五六歲,又是個父母不詳的棄女,被被褒洪德看到在井邊打水,就用三百匹布買回了家。緊接著為了換回褒洪德坐了三年牢的父親,她被一輛馬車,匆匆的送入了天朝,獻給了比她年長一倍以上的與周幽王。
曆史上沒有記載她是否有過什麼情郎。然而那如花的美貌,情竇初開的年齡,她定然有著自己向往的男子,有著自己想要的愛情。可是這一切被命運無情打破。在她無法掌控的情形下,被無數次的轉送,最後落入了帝王的手心。
她作為一個弱女子,被貴族公子哥當作“權色交易”的砝碼獻給周幽王,那種內心中的痛苦、憤怒、受辱的感覺可想而知,我想她作為一個妙齡女孩,內心中是多麼渴望幸福,然而她在別人的眼中隻不過是一件被人支配的物品,周幽王也隻是拿她來取樂,在這樣一種心態下,她會開心地笑嗎?
所以,她在周幽王麵前鬱鬱寡歡是很正常的。
而周幽王為了博得褒姒一笑,也是為了使他自己更加開心,卻使出各種招數,最後竟上演了“烽火戲諸侯”的鬧劇,真是愚蠢之極。這場戲上演後,褒姒終於笑了,那是冷笑加嘲笑,也是一種淒厲的笑,她笑周幽王作為一國之君做出如此荒唐之事,實在是可笑;她笑各路諸侯竟如此擁戴周幽王這種無聊之人,真是可笑!這是淒慘的笑,也是絕望的笑,而並非快樂的笑。
褒姒也隻有以淒厲慘然的笑聲來發泄自己內心中的痛苦,她笑自己命運的多劫與悲哀,她笑周幽王作為一國之君也不過如此。她內心的傷感、悲憤、無奈與絕望都蘊含在那淒慘的笑聲中。
穆王巧挴,夫何周流? 環理天下,夫何索求?
妖夫曳炫,何號於市? 周幽誰誅?焉得夫褒姒?
——屈原《楚辭·天問》
褒姒那在曆史上一笑了滅國的豔麗,不過是對命運無奈的女子,最悲哀的反抗吧。
§§第三卷 為了什麼嫁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