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過:“教學的藝術不隻在於傳授本領,更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學生。”這也就是說教師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信息意識和創新意識,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
上課輕輕鬆鬆,不見“十年寒窗苦”
一次數學競賽中,法國學生三五成群,把桌子拚在一起,上麵堆滿可樂和巧克力之類的食品,邊說邊做邊笑,還不時互相對對答案,吃吃零嘴,他們的數學競賽竟然像開茶話會。
……
上學“真是太輕鬆了,好玩得不可思議”。這是法國中小學生談論學習狀況時,說得最多的話。法國中小學教材編得很有意思,課本內容淺顯而廣泛,貼近生活,引人入勝,學習實用性很強。教師授課能深入淺出,直觀教具也做得很好,習題內容能聯係實際,使學生感興趣。學生上課跟過節一樣,課堂上既有交際,又有創造。教室裏,學生分成小隊在活動中學習,學生們不是靜靜無聲、嚴肅地坐著聽著,而是可站可坐,可東張西望,可前後左右交流,可以同時學習不同內容,還可以吃東西,進進出出。學生是在沒有壓力、按個人興趣、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有目的的學習。老師往往提出問題,讓同學們爭論不休,老師自己一會兒大呼小叫,一會兒捧腹大笑,老師教得靈活,學生學得主動。這樣的課堂教學形式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學生個性的發展,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
法國學生從小學到大學都享受這種“高度自由”。一堂課熱熱鬧鬧,像是演戲,老師在課堂上擔任“導演”的角色。
比如學習一篇課文,老師把全班的學生分成若幹個小組,每個小組的學生詳細分工,有負責解釋生詞的,有朗讀的,有提問的,上課時老師在班上走來走去進行“導演”,必要時給學生指點。學生在課堂上享受自由是由師生之間的平等關係決定的,不像中國的課堂是管理和被管理的關係。師生經常一起探討問題,老師通常用“你的意見是什麼?”的口吻提問,而不是“你來回答!”。
F法國中小學教育特色與借鑒aguozhongxiaoxuejiaoyuteseyujiejian
Z第三章自由開放的教育形式iyoukaifangdejiaoyuxingshi
法國學生的學習需要老師不斷地營造一個好的教學環境,“輕鬆課堂”是充分調動師生兩方麵積極性,使教師善教,學生樂學,在師生融洽、合作的氣氛中,全體學生得到生動、活潑、主動的全麵發展的教育。學生的學習之樂,是課堂追求的樂學效果,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麵:一是生動活潑的樂學氣氛;二是積極主動的樂學態度;三是學會、會學的心理體驗。法國的這種“輕鬆課堂”全麵推進素質教育、努力減輕學生過重負擔、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全體學生全麵發展的現實要求中,確實有著實實在在的意義。
授課形式的多樣性
一、“分隊開放式”課堂教學
法國的讓巴爾中學開設了英語、德語、漢語、俄語、西班牙語等六七門外語課程供學生選學,要求每個學生至少選學2門以上的外語,有些學生全部選完這5門外語課程。學校設有專職的課程協調主任,是教學管理的核心人物。學生沒有固定的教室,也沒有固定的班級,而是有彈性的學級編製。老師則有相對固定的教室,每節課接待不同程度的學生,當然學生最多不得超過30人。所以,法國的教學是學生換教室,老師等學生。為什麼法國學生總是背著書包,這就是原因所在。但是法國學生很自覺,不會逃學,學習也很用功,因為他們是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課的。
法國對教學組織形式進行了很多改革試驗。上麵的案例是“分隊開放式”課堂教學形式。法國課程改革新的綜合性目標是:教育不僅要同社會生活和需要緊密結合,還要有效地滿足個人的興趣。與中國的學生和家長把目標盯在升學上、老師和學校把目光盯在升學率上不同,法國的基礎教育更加重視學生的興趣培養。在很多法國人心中,興趣是最重要的,隻有做自己想做的事,才能找到樂趣,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功。因此,學校設有幾十門基礎課程供學生選修。
另外,法國教師僅僅把教材看作是師生對話的“話題”,一個引子,或者一個案例,教材不是課程的全部。在對教材的處理方式上,具有課程意識的教師善於結合學生的實際,聯係學生經驗和社會實際,“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緊扣課程標準而不是緊扣教材。
二、課堂上看電視
法國小學各年級課堂上都安排有看電視的活動,這是因為電視已成為今天兒童校外生活的一部分,它可以教會兒童很多東西。麵對這一事實,學校把培養兒童電視觀眾,當作了自己的一項任務。
怎樣利用電視呢?根據班內的實際情況提出問題,讓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選擇與自己有關的電視節目,並使其成為服務教學的一種手段。